【股權乾貨】股權分配常見的10個誤區!

【股權乾貨】股權分配常見的10個誤區!

現如今創業不同於過去的單打獨鬥,我們當今正處在合夥創業的新時代。如果合夥人股權出了問題,麻煩常常是難以解決的。


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瞭解股權分配常見的10個誤區


【股權乾貨】股權分配常見的10個誤區!

1團隊中沒有大家都信服的老大

企業的股權架構設計,核心是老大的股權設計。老大不清晰,企業股權沒法分配。所以要麼一開始就有清晰明確的老大,要麼磨合出一個老大。很多公司的股權戰爭,緣於老大不清晰。老大隻有對公司有控制,公司才有主人,才不會淪為賭徒手裡不斷轉售的紙牌。

【股權乾貨】股權分配常見的10個誤區!

2只有員工,沒有合夥人

“初創企業合夥人的重要性勝過風口的商業模式”,這話並不為過。然而在實踐中,很多創業者忽略瞭如何做合夥人股權設計的重要性。即便有意識到的,他們認為的重要合夥人,也很少持股。合夥創業,合夥人既要有軟的交情,也要有硬的利益,才能長遠。只講交情不講利益,或只講利益不講交情,都是耍流氓。


3團隊完全按照出資比例分配股權

很多創業企業的股權分配,都是“時間的錯位”:根據創業團隊當下的貢獻,去分配公司未來的利益。

創業初期,不好評估各自貢獻,創業團隊的早期出資就成了評估團隊貢獻的核心指標。這導致有錢但缺乏創業能力與創業心態的合夥人成了公司大股東,有創業能力與創業心態、但資金不足的合夥人成了創業小夥伴。

對此建議,全職核心合夥人團隊的股權分為資金股與人力股,資金股佔小頭,人力股要佔大頭。人力股要和創業團隊四年全職的服務期限掛鉤,分期成熟。對於創業團隊出資合計不超過100萬的,建議資金股合計不超過20%。

【股權乾貨】股權分配常見的10個誤區!

4沒有簽署合夥人股權分配協議

很多公司在創業早期大家一起埋頭拼搏,不考慮各自佔多少股份和怎麼獲取這些股權,因為這個時候公司的股權就是一張空頭支票。等到公司前景越來越清晰時,創始成員再去討論股權的分配方式,很可能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預期,出現團隊問題影響公司的發展。所以在創業早期就應該考慮好股權分配,簽署股權分配協議。


5合夥人股權沒有退出機制

合夥人股權戰爭最大的導火索之一,是完全沒有退出機制。有的合夥人持有公司股份,因為某些原因離職後卻堅決不退股。其他合夥人認為不回購股權,既不公平也不合情不合理,但由於事先沒有約定合夥人的退出機制,對合法回購退出合夥人的股權束手無策。

對此建議,合夥人應首先就退出機制的公平合理性充分溝通理解到同一個波段。如果合夥人離職,資金股與已經成熟的人力股,離職合夥人可以兌現,但未成熟的人力股應當被回購。

【股權乾貨】股權分配常見的10個誤區!

6外部投資人對公司控股

很多非專業機構的投資人,對股權缺乏基本的常識。外部投資人控股存在很多問題,不利於公司的長期發展。首先創始團隊沒有足夠的工作動力,感覺是在為別人打工,其次沒有預留足夠股權利益空間吸引優秀的合夥人加入,最後這類股權架構讓投資機構避而遠之,影響公司的下一步融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