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6可以改成舰载机吗?

承诺一张没有签名的白纸╰


不能,歼-15/苏-33的三翼面布局是无法取消的

歼-16是基于歼-11BS战斗教练机改进而来的专用双座对地攻击机,其基本气动布局沿用苏-27的经典布局。而歼-15则是根据从乌克兰获取的苏-33原型机T-10K-3号机,修改而来,其使用的是苏-33的三翼面布局。这两者不能通用,当初苏霍伊是付出惨痛代价后进行的修改设计,直接拿苏-27的经典布局是无法胜任舰载机的。歼-16(上)和歼-15(下),歼-15在机翼前缘加了一对小鸭翼,正是这个鸭翼才能让其可以成为舰载机。

在苏霍伊最初在苏-27上设计舰载机的时,也是没有加这一对小鸭翼,他是直接拿苏-27战斗机的两架预生产型进行修改。增强起落架结构、加装液压尾钩、安装改进后的襟副翼等,这两架飞机被命名为T-10-24和T-10-25。其中T-10-25号机在1984年8月25日,首次在克里米亚的尼塔卡(NITKA)试验中心的T2号滑跃平台(完全按照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建造的陆上滑跃平台)上完成模拟航母环境起飞。

T-10-25号原型机在滑跃跑道上进行起飞。

但是在1984年11月23日,T-10-25号机进行模拟着陆时,飞机失控坠毁,飞行员弹射跳伞成功。事后苏霍伊发现,T-10-25号机在进行降落管理时完全失败,预计的160着陆迫近点只有44个达到,飞机降落轨道过高,飞行员试图进行更大角度降落时失控。在舰载机着舰前,有个速降环节,要求舰载机可以以10米/秒的速度,快速将飞机高度从3600米拉到200米内。但是苏-27气动设计相当出色,宽大的升力体布局让其升力保持水平相当出色,特别是受到风力影响时,其下降速率只有3米/秒,所以很难完成着陆。

所以苏霍伊最后手段是在飞机前面设计一堆小鸭翼,等于在飞机前面再加一个向下压的力臂,这样下降速率可以大大增加,并且可以改善低速的灵活性,便于起降,这就是T-10K系列试验机,后来演变成苏-33。所以歼-15前面的小鸭翼是不能去掉,而苏-27基本气动布局的机型不加小鸭翼也无法直接上舰。再加上歼-15本身也已经有自己的双座战斗/教练机型歼-15S,所以与其不切实际的想如何把歼-16改舰载,还不如考虑在歼-15S上发展对地攻击机型以及电子战型号。


五岳掩赤城


在我国现已有歼15舰载机的情况下,将同门胞兄弟歼16改为舰载机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说都是极其不明智的选择,毕竟歼15和歼16本身都是在歼11B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不同用途的战机。其中歼15定位于可以从航母上起降的舰载机种,而歼16则定位为以对陆对海攻击为主兼具空战能力的多用途战机。


歼16战机是我国为了替代海空军部队服役多年的苏30mk和飞豹战机,在国产歼11B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一款双座双发多用途战机,借助于我国一直以来在挖掘战机性能上的技术攻关和国产航电、武器设备的巨大进步,通过大幅度强化机身结构、大量采用复合材料来降低自身空重、采用更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国产航电系统、国产涡扇10B发动机而来的一款具备强大作战实力的多用途战机,而且相比海空军以前装备的飞豹、苏30战机而言,除了拥有不低于12吨的最大外挂重量和多达14个武器外挂挂架外,还保持了飞豹战机超远的作战航程和苏30战机更大飞行速度,所以歼16战机一经问世也被定位为歼20隐身战机的带刀侍卫和国产新一代“炸弹卡车”。简单来说歼16本身就是为对陆对海攻击而研制的一款多用途攻击型号,无论是从更大的外挂质量和更多的武器挂架,以及为了增强对陆对海打击能力而装备的国产新一代有源固态雷达、火控系统等都是为了对陆对海攻击而研制的。


而歼15作为我国第一款舰载机,其虽然也是我国在参考了苏33原型机T10K后,依然在国产歼11B基础上通过大幅改进而来的一款国产重型舰载机,其最主要也是最核心的就是实现在航母上起降。而舰载机虽然有不少是在陆基战机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但是其为了实现舰载需求,从内到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歼15战机要想在航母强成功实现起降,首要条件就是要拥有短距起降能力,所以歼15也成为我国第一款采用三翼面气动布局的战机,就是为了在大迎角状态下增加涡升力提高短距起降能力。

其次海上腐蚀性强,舰载机要想在航母上长期驻留就要增强其抗腐蚀性;再一个由于航母上空间有限,所以舰载机在平时都要通过折叠机翼、尾翼的方式缩小其尺寸,所以为了增加其抗腐蚀性要求和机翼折叠需求,舰载机在设计上就更为复杂,而且额外增加的机身空重也降低了舰载机的飞行品质。

当然除了这些外,舰载机由于起降方式和陆基战机完全不一样,特别是在降落上,相比于陆基战机可以在几千米的跑道上轻飘飘的降落不同,舰载机为了能够在航母百米多长降落跑道上成功降落,就需要以特定的速度和角度精准的撞向可以让舰载机成功降落的拦阻索区域。

首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降落区域和为了成功勾住拦阻索而特有的角度下,舰载机的下沉率特别高,基本上是陆基战机的2--3倍。在这种情况下传统陆基战机使用的比较细的起落架也必须得换成更为粗壮、更耐受高冲击力的起落架才行,毕竟舰载机降落触舰时二十多吨的重量全部需要起落架承担。再一个机身结构强度也要大幅度增强,毕竟这么高的下沉率和触舰时强大的冲击力以及勾住后瞬间的制动力都会对机身结构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因为机身结构强度不足的话,那舰载机就会在触舰那一刻直接解体在降落甲板上。



所以在这么多的要求下,将歼16改进为一款舰载机话,等于是从新来过。而这个重新来过不就是当初沈飞为研制歼15舰载机在歼11B基础上从新来过的历程吗?再一个不是非得将歼16改进为舰载机啊,完全可以通过技术移植的方式将歼16具备的战斗优势转接到歼15舰载机身上,比如在歼16上出现的电子战版本通过技术移植的方式也衍生出了歼15电子战版本。所以本来就是同一款机型上衍生出的不同用途的战机,为什么非得又搞回一样用途呢?如果真的是为了战斗力的话,完全可以将技术移植过去啊。


魑魅涅磐


网友们着急我们下一代舰载机,也毋须把歼-16考虑在内呀。类似的舰载机,我们已经有了歼-15,它是世上唯一的四代重型舰载机,符合作战需要,正在推出它的相关型号。我们知道,舰载型不同于空军型,除了要满足海上起降,还要满足高盐高湿性能,因此不是所有的飞机都可做为舰载型号,尤其是我们有专业的舰载机型号的情况下,自然不会考虑歼-16上舰的问题,虽说歼-16也是性能非常棒的四代机。致于下一代舰载机,我们会使用什么型号,答案也是肯定的,必须是一款五代机,比如歼-31和歼-20,都可打造舰载型号。我们的海军从来都有过紧日子的思想,有了一型四代舰载机,不会再从四代机中做一选择。舰母战斗机型号越少越好,以便于维护,低维护性正是战斗力。

凶猛的海上“飞鲨”

没有接触过它,就不知它的厉害。平台非常先进,作为三代王,经过我们努力,打造成四代,就以它的电传系统来说,是数字式四余度电传飞控系统,也见它的先进程度之一般。它是我国第一代舰载机,第一代即是一款重型四代舰载机,设计之时即有比较长远的考虑。从其性能表现来说,正是符合我们需要的,即有无限的威力。因此它自从首架入役日,就在不停改进,如双座型和电战型等。论其战力,虽与歼-16定位不同,但性能大致差不多。

下一代的使命

003号航母虽未出世,但都在期待着它的早日露面,更关心下一代舰载机,会使用什么型号。五代机当然,可以满足未来主要作战需求。在使用第一代制造和使用的基础上,完成向第二代的跨越。精心的选型很重要,关系未来航母战力。专家的判断,当是一款中型舰载机,从重型变回中型,具有更高的效费比。


魂舞大漠


目前不能。改了也没什么用。

歼16需要加固飞机强度。中国现在都是滑跃甲板起飞,滑跃起飞的时候,歼16载弹量有限。

如果是弹射起飞,歼16也要加强飞机机构强度。


一叶枫流


没必要,硬干,肯定能成。

想要什么,直接改歼十五不就得了,为什么折腾歼十六?


伤心时吃糖


已经有歼15了,干嘛还要费劲改一型技战术水平比不多的三代机呢!想要适应未来的战争,应该考虑让歼20或者歼31这样的四代机上舰!


浮萍286


歼16和现有的歼15是同一代——三代机,同是重型机,只不过前者比后者先进一些。但歼16太重,在航母上,即使是弹射起飞也不经济。同理,美军采用的是FA18中型机,而没采用F15重型机。任何选择都要讲合理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