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那些奮戰在抗疫前線的“痛風”戰士!

如果痛苦可以轉移,我們希望把痛風帶給他們的痛苦,轉移到我們身上。這樣,他們就可以更專心同疫情戰鬥。

致敬!那些奮戰在抗疫前線的“痛風”戰士!

當我們看到,有這樣一群“痛風患者”,戰鬥在抗疫前線時,我們的眼睛慢慢溼潤起來。因為我們知道,痛風帶給他們的痛苦,會拖慢前行的腳步,尤其在他們肩負重任的時候。

然而面對痛風,他們是這樣做的:

他們有的人,

把苦楚嚼碎嚥下肚子,

把微笑和鼓勵留給照顧的病人;


他們有的人,

把痛苦追逐進冷風雪,

邁著僵硬的步子趟完巡邏線路;


他們有的人,

被痛風短暫擊倒在地,

重新爬起來快速“殺”回戰線!

……

致敬!那些奮戰在抗疫前線的“痛風”戰士!

痛風選擇在特殊的時期降臨,卻不能從他們身上斬獲勝利,只能襯托出他們的勇於奉獻、敢於擔當,格外的美。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份美!


故事一:雲南援鄂醫療隊的“痛風”小插曲

在雲南省對口支援湖北醫療隊中,發生過這樣一個關於“痛風”的小插曲。那是在醫療隊抵達咸寧的第5天,在日常健康彙報中,一位隊員的體溫測量結果為37.1℃,這個溫度並未達到發熱的標準,但在特殊時期,還是引起了整個醫療隊的重視,經過核實後,這隊員確實沒有異常狀況,大家才終於鬆了一口氣。

致敬!那些奮戰在抗疫前線的“痛風”戰士!

而這次“發熱”的元兇,竟然是因為痛風。通過這件事情,大家這才知道,這位隊員有痛風病史。在醫療隊出發前,因為時間緊迫,他準備好了同疫情戰鬥的一切事宜,唯獨忘記了為自己準備痛風藥物。

疲勞和生活不規律是急性痛風發作最為常見的誘因之一。戰鬥在前線的醫護工作者,很難得到足夠的休息,在工作過程中,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又無時無刻不在消耗他們的精力。這名隊員,在他之後的工作過程中痛風一定不會偃旗息鼓。但我們相信,一定有這樣一個畫面,他會每天吃了痛風藥再上崗,即便疼起來也是默默忍受,在防護裝備之後繼續綻開鼓勵患者的笑容!


故事二:“痛風”所長用腳步丈量疫情防控路

在風雪飛舞的高原上,他帶領著巡邏隊員穿梭在村落之間,一個崗一個崗排查過去。他覺得,痛風的腳趾在凍僵後,好像慢慢不疼了,這樣他能夠走得更快、更穩當。

致敬!那些奮戰在抗疫前線的“痛風”戰士!

劉喜,他是阿壩州紅原縣刷經寺鎮派出所所長,他也是一名“資深”的痛風患者。刷經寺是紅原縣的“南大門”,只要守住了刷經寺,就切斷了疫情流向紅原縣的通道。疫情發生以來,劉喜就主動申請加入到防疫巡邏的隊伍中,他和他的隊員們嚴防壓控,每天在刷經寺鎮的各條防疫戰線上穿梭,卡點值守、防疫宣傳、入村檢“疫”……他們經常巡邏到半夜三更,就連除夕夜也不例外!

致敬!那些奮戰在抗疫前線的“痛風”戰士!

劉喜在急性痛風發作嚴重的時候,連走路都十分困難,當隊員們紛紛勸阻他回家休息時,他選擇了拒絕,他只是堅定而平靜的說:“謝謝你們關心,我必須和你們站在一起”。

致敬!那些奮戰在抗疫前線的“痛風”戰士!

痛風患者要注意保暖,急性痛風時要靜心修養。可劉喜就這樣拖著痛風的腳,用心中的溫暖來代替血液的暖,一天一天,一步一步,丈量了刷經寺鎮的疫情防控路。

故事三:“痛風”民警急回崗位,嫌輸液太慢

“醫生,能否讓輸液速度再快些?崗位上缺人手啊!”躺在病床上的雲南保山市龍陵縣公安局巡特警大隊副大隊長劉祺和護士嘮叨個不停。來到醫院之前,他已經隱瞞過一次自己的痛風病情,而馬上,他將隱瞞第二次。

致敬!那些奮戰在抗疫前線的“痛風”戰士!

劉祺的痛風早在8天前就已經發作,他沒有告訴身邊的同事,當有抗擊疫情的任務下達時,他和隊友們一起衝上崗位,在客運站開展交通疏導和疫情防控工作。客運站人流量龐大,工作又不能疏忽大意,過度勞累的劉祺,最終被痛風“KO”在了工作崗位上。

致敬!那些奮戰在抗疫前線的“痛風”戰士!

在醫院剛輸上液不一會兒,劉祺又接到了火速支援龍陵高速公路執勤卡點的通知,前文的那一幕問話就發生在這時候。輸完液後,劉祺選擇再一次隱瞞自己的痛風情況,他不顧醫務人員的勸阻,忍著疼痛“逃”出醫院,直奔防疫一線。

致敬!那些奮戰在抗疫前線的“痛風”戰士!

不久後,在龍陵收費站,出現了一道一瘸一拐的執勤身影!

這樣的故事還有許多……

山東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副隊長紀洪生

在出發前,他的家人

為他準備了一個月的痛風藥。

邵逸夫醫院第四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張明,

忙到痛風急性發作,

依然不耽擱保障物資分發接收的工作。

這樣的“痛風戰士”還有很多

……


如果在痛風病人中評選誰是最可愛的人,我想那一定少不了他們!

他們可以咬緊牙關,忍住自己正在經歷的痛苦,去排解他人的痛苦,這是一種捨己為人的精神!

有這樣千千萬萬個和他們一樣克服艱難、頑強戰鬥的戰士,面對疫情我們何愁不贏!

致敬!那些奮戰在抗疫前線的“痛風”戰士!

作為一位風溼免疫科醫生,我只希望,當你們打贏這場戰爭,獲取了極大的勝利後,要比以往更關心自己。

內容來源:春城晚報、青年時報、人民網雲南頻道等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