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花藝文化史-中世紀時期之二Gothic 歌德時期 1200-1400 AD

在信息較為發達的今天,國人可以經由多種渠道和方式,欣賞到西方的花藝作品,在感官上,大家主要會被它獨特的造型及色彩所吸引,比較主觀的表達對此作品的喜愛程度。但對於職花人士來說,瞭解作品的創作背景訊息,對其進行屬性定位,才可以在分析作品時,準確把握作者的創作思路,及設計形式;所以,熟識花藝文化發展史,瞭解不同時期的主要趨勢和藝術風格,會讓你的工作更具趣味性。

上篇回顧:

西方花藝文化史-中世紀時期之二Gothic 歌德時期 1200-1400 AD

在這個系列的文章當中,我將帶你深度寰宇花藝視界,逐步為大家介紹,於世界潮流占主導地位的西方花藝文化發展歷史。

西方花藝文化史-中世紀時期之二Gothic 歌德時期 1200-1400 AD

【歌德風格】

歌德式藝術風潮源自法國,該風格始於12世紀,盛行於13世紀,沉澱至14世紀末期,這種藝術風格逐漸大眾化,形成哥特風格!期間,羅馬式雄渾、莊重、樸素的風範慢慢被哥特式垂直、尖聳、且輕盈的形式取代,這在建築形式上的體現,尤為明顯。

事實上,宗教信仰仍是推動此種改變的主要原因,那段時間,基督教徒們傾向於建立高高聳立的尖頂教堂,以此來滿足內心更加接近上帝的願望。

西方花藝文化史-中世紀時期之二Gothic 歌德時期 1200-1400 AD

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築,高聳的教堂頂令人在上帝面前越發顯得渺小, 微弱, 需要保護。

西方花藝文化史-中世紀時期之二Gothic 歌德時期 1200-1400 AD

網格屋頂看上去精雕細琢, 輕盈美觀, 通常從主廳延伸到側廳

西方花藝文化史-中世紀時期之二Gothic 歌德時期 1200-1400 AD

教堂愈高,村子或城鎮的聲望就愈高

西方花藝文化史-中世紀時期之二Gothic 歌德時期 1200-1400 AD

十字肋拱頂

十字肋拱頂的原理如同雨傘一般,骨架好比拱肋,在骨架之間的雨傘布則相當於拱頂之間的空間,拱肋承受著重量,拱頂之間的空間沒有任何承受力,則填以較輕的石頭。

西方花藝文化史-中世紀時期之二Gothic 歌德時期 1200-1400 AD

馬格德堡大教堂的正圓拱門

西方花藝文化史-中世紀時期之二Gothic 歌德時期 1200-1400 AD

十字肋拱頂是由尖形拱和十字拱頂雙化出來的

西方花藝文化史-中世紀時期之二Gothic 歌德時期 1200-1400 AD

巴黎聖母院是最早的哥德式教堂之一

【花藝的發展和運用】

眾所周知,同一時期內,建築物的設計元素通常是其他藝術學科的藍本和靈感來源。哥德式的建築造型逐漸的改變了當時教堂內植物裝飾的形式構成,花藝設計的原則也逐漸變得更加註重氛圍和象徵意義。獻花榮耀聖母是主要的用途,花卉瓶器的種類也愈加豐富,這在宗教祈禱書和教堂插畫中,均可見一斑。

雖然在羅馬式風格盛行的年代,圓型花藝設計作品較為常見,但在歌德風潮之中,人們更喜歡用細長的花環傾斜的懸掛於牆上,所以,其時期的典型作品通常顯得細長、高挑, 向上延伸,色彩搭配更加明亮、絢麗,百合與劍蘭為常用花材。

西方花藝文化史-中世紀時期之二Gothic 歌德時期 1200-1400 AD

《摯愛的花——文化史》 格斯騰堡出版社,1998年

本圖出自1460年左右的一本法國手繪細密書-卡特琳·冬策爾著;《摯愛的花——文化史》, 格斯騰堡出版社,1998年

畫中的女信徒在花園裡編制花環,我們可以發現藤本月季 、康乃馨, 還有一面爬滿葡萄藤的籬笆。

西方花藝文化史-中世紀時期之二Gothic 歌德時期 1200-1400 AD

《摯愛的花——文化史》格斯騰堡出版社,1998年

上圖為懷抱聖嬰的聖母, 周圍鋪灑無數的玫瑰。

從尼羅河畔神秘的古埃及到傳奇的中世紀為止,花藝文化已經過上千年的發展與沉澱,積累了豐富的技巧經驗,推動形成了眾多獨特的風俗習慣,也確定經典的花藝類別和運用方式,為近代的近一步發展,奠定了文化基礎,創造了良好的延伸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