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禮儀需要把握的幾個原則

我們國家在全球範圍內素來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整個人類文明做出了獨特的貢獻。孔子說:“禮者,敬人也。”禮是表示對人敬意的統稱,通俗來講禮就是形象好、懂敬人、語言美、行為正、有自信、有教養、有風度,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體現。禮通過語言、行為、儀式等途徑表達和傳遞相互間的尊敬和信任,則被稱為禮儀。

尊重原則

人際交往禮儀需要把握的幾個原則

​不學禮,無以立。新世紀新徵程,每個人都需要同外界同他人溝通交流。無論與任何人打交道,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要學會尊重對方。尊重對方,首先要從自身做起,不僅要提高自身的素養,還要注意自身的衣服著裝,什麼場合穿什麼服飾;其次,同陌生人打交道切忌趾高氣揚或者妄自菲薄,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心態決定你的行為;第三,學會尊重對方的文化、習俗、興趣等,尤其是和少數民族朋友打交道的時候,適當的學習一下該民族的文化風俗是很有必要的。

真誠原則

人際交往禮儀需要把握的幾個原則

莊子說:“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與人交往,必須以誠相待,才能更好地被對方所理解和接受,因此我們需要注意一是惜言,儘量不要胡亂承諾,但是一旦承諾就要兌現;二是慎行,為人辦事一定要真實,能夠辦理的事情要抓緊時間辦理,辦理不了的事情一定要給對方解釋原因,並且要做到及時解釋溝通,不要因為耽擱造成不必要的誤會;三是情真,與人交往,就要牢記真心待人,吃虧是福的大原則,做到施恩不圖報、吃虧也快樂的性情養成。

寬容原則

人際交往禮儀需要把握的幾個原則

​論語記載“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禮儀交往一定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只有學會寬容才能交往到更多的好朋友,人生道路才能越走越寬廣。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告訴我們第一條就是要學會不嫉妒,不發牢騷。而德國的歌德提出的“如果兩個人爭吵起來,錯在那個比較聰明的人。”告訴我們第二條就是要學會自我審核,遇到問題多從自身找原因,否則我們就是愚笨之人。紀伯倫則告訴我們第三條就是寬容是要付出代價的,因為“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當我們學會寬容的時候,恰恰是我們看透了社會人生以後所獲得的那份從容、自信和超然。

從俗原則

人際交往禮儀需要把握的幾個原則

從俗指的是遵從當地、交往對象的風俗習慣,而不是俗不可耐的酒肉色情利益交往。我們國家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有其固定的禮儀文化、風俗乃至於宗教禁忌等等,在與他們交往的過程中,一定要首先對他們的風俗習慣有個大概、全面的瞭解和把握,這樣才能在交往過程中得心應手,避免出錯。

適度原則

人際交往禮儀需要把握的幾個原則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把握好禮儀的尺度,既要熱情大方,又不能過於熱情,甚至出現越皰代俎的情況;既要寵辱不驚,更要臨危不亂;在尺度把劃上,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凡事過猶不及,如果做得過了頭或者做得不到位,都有可能給對方留下難看的印象和不利的後果。適度就是做到問心無愧,適可而止,當然這個尺度不是很好把握,需要我們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多多歷練,多多總結積累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