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东征东吴失败,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难道法正很厉害么?

羽落沧海


诸葛明知道,如果法正还在,他一定会支持刘备伐吴!不但支持伐吴,很有可能能够避免夷陵惨败。

法正干别的不行✋,看刘备清澈见底!就连曹操都看不透刘备,刘备的城府深不可测?法正就能投其所好、对症下药,让刘备对他五体投地!(煮酒论英雄)

法正不算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他的实际军事水平一般般。这个从刘备在汉中之战中的定军山之战的态度上就可以印证,黄忠斩杀夏侯渊,刘备却称“当得其魁,用此何为耶”!说明刘备对定军山之战相当不满意。法正难辞其咎。

军事上法正不行,政治上同样也不怎么样!法正怀才不遇,又被州邑中的人诽谤;法正掌握大权后恩怨分明、睚眦必报。曾经对他有过小恩惠的人都受到他的照顾,他有过小矛盾的人都加以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有人向诸葛亮告发,希望他能够禀报刘备,不要让法正作威作福。

一个连刘璋都不重用他的人,他能有什么能耐!有,法正是典型的投机分子!他就能看穿刘备的心思。

刘备占据益州后,急需与蜀中大族豪强结纳关系,法正就劝刘备迎娶刘璋旧将吴懿之妹吴氏;

“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壹、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摈也,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

法正就能看出来,刘备需要大量的蜀中士人,不用管他是不是刘璋的人,只要不是刘璋,一概重用!

他做什么都对刘备的心思,为此,刘备赐予诸葛亮、法正、张飞及关羽四人黄金各五百斤,白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作为诸将中最高赏赐。法正被任命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

对于法正的这些小伎俩,瞒得过刘备,在诸葛的眼里真是不屑一顾!诸葛深知法正是深得刘备宠信的肱股之臣,劳苦功高,因此不加过问。但是,对于原则问题,绝不让步!

(诸葛、法正《蜀科》)

《蜀科》制定后,由于严法治蜀,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豪强十分不满,以消极态度抵触蜀汉政权,为此,法正提出用当年汉高祖入关与民约法三章之事向诸葛亮进言,认为成都初定,宜“缓刑弛禁”,放宽约束。但诸葛亮认为不能盲目沿用汉初的法度,应当因时制宜,懂得变通,于是写了封信《答法正书》给法正,晓以大义,告诉其更深一层的意思(见《答法正书》)。治国理政,是诸葛的重要职责,法正休想染指!

刘备信任法正或者说是宠信法正的原因,是法正投其所好,并不是因为法正说的或做的对!刘备才宠信他。刘备一生波澜起伏、励精图治,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他当然有能力判断。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刘备比谁都清楚!

既然是这样,那么刘备要讨伐东吴,法正能反对吗!当然不能。法正非常清楚,刘备现在需要的不是对错!而是支持!!!赵云给不了,法正一定会给。(蜀常胜将军赵云)

而且法正没有失去理智,放弃水路进攻的优势,法正是清楚滴。他再怎么一般,也不能让刘备放弃水路进攻的优势。

诸葛是绝不可能去打他哥哥诸葛瑾滴!刘备知道、诸葛知道、法正也一定知道。因此,诸葛的原话也是从战术角度去说滴!如果法正还在,刘备就不至于吃这么大的亏了。


中行偃1


法正是刘备集团为数不多的战略家、战术家,刘备对他极为倚重。刘备三顾茅庐,孔明献上《隆中对》,是对刘备集团未来的顶层设计,而在付诸实施过程中,法正功勋卓著,可以这么说没有法正的具体谋化,就没有刘备的基业。

法正字孝直,扶凤郡郿县人。建安初年,天下饥荒,法正与老乡孟达投奔刘璋,刘璋有眼不识金镶玉,过了好久,法正才当上新都县令,后回成都代理军议校尉,其间还被同乡人诽谤品行不良。(诽谤不实,他先卖主求荣,得志后又骄横放纵,品行确实不咋地)他和益州别驾张松惺惺相惜,决定背璋求荣。张松到荆州见过曹操,曹操对他傲慢,张松转而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与刘备结盟。张松荐法正去见刘备,法正见刘备雄才大略,和张松密谋拥戴刘备,待机而动。两人想睡觉,有人送枕头来啦!刘璋闻曹操要进攻汉中张鲁心生忧惧,张松乘机劝刘璋迎刘备入蜀以讨张鲁,再次荐法正为使,法正见刘备,劝他袭取益州,以作兴复汉室的基地。直言:刘璋懦弱,张松是内奸。刘备然之,率军逆江西进,与刘璋会于涪城。之后刘备先北上葭萌关,又掉头南行攻击刘璋。郑度劝刘璋将巴西、梓潼两地百姓迁往涪水以西,烧光两地田里粮仓的粮食,高垒深壕,避刘备锐气,击刘备孤军惰归。刘备闻讯焦头烂额,法正断言:刘璋定不用郑度之计。刘璋果然如法正所料,刘备在法正策划下率部包围雒城,法正又用攻心计,写信劝降,晓以利害。建安十九年,刘备进兵围成都,蜀郡太守许靖竟准备越城投降,事泄,刘璋无暇收拾他。刘备终于成了益州之主,法正功不可没。法正被任命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在外统领都城及附近地区。(相当于首都市长兼卫戍总司令),在内充当刘备的主要谋臣。刘备对他极为倚重,几乎言听计从。

刘璋投降后,刘备鄙视许靖的为人不肯任用,法正说:天下多有许靖辈浪得虚名者,主公刚创大业,如对他礼数不周,会落下轻视贤才的恶名,您可仿燕昭王厚待郭隗故事,厚待许靖以招天下人才。刘备信之,果然人才广进。

法正得志,睚眦必报,有些任性胡为,孔明治蜀,因刘备倚重法正,功勋卓著,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偶尔旁敲侧击,法正有所收敛孔明就点到为止,两人作为刘备的主要谋士,两人惺惺相惜,各有所长,相处融洽,孔明负责内政、后勤,法正担任总参谋长,成为刘备的左膀右臂。

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劝刘备收汉中。他说:曹操迫降张鲁平汉中,因后方不稳回军北去,他没能趁机夺巴、蜀,却留夏侯渊、张郃镇守。夏侯渊、张郃的才干谋略,不是我军将帅对手,我军可重兵讨平。取胜后,鼓励农桑以积粮,同时寻隙北进,上可灭寇,中可蚕食雍、凉二州开疆拓土,下可固守关口要塞以自保。机不可失。于是刘备、法正率军进汉中。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从阳平关南渡沔水,顺山势推进,在定军山依险扎营。夏侯渊领兵争夺,法正说:可出击。刘备令黄忠居高临下,擂鼓猛攻,斩杀夏侯渊,曹操正西征乌丸,得知是法正奇谋,评道:织草鞋的刘备是想不出这样的计策。

刘备被拥立为汉中王,令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四十五岁的法正去世,刘备为法正之死流泪多日,赠法正谥号为翼侯。赐法正子法邈为关内侯,后官至奉车都尉、汉阳太守。孔明常对法正的智慧、谋略感到惊奇。

刘备称帝后,准备复夺荆州,顺带为关羽复仇,群臣劝阻不听。章武二年,刘备败撤永安城。孔明长叹:法孝直如在,就能劝阻主上放弃东征;即便东征,不至惨败。此言不虚啊!法正军事上的才能不亚于甚至超过孔明,绝不会像刘备一样轻易被陆逊“红烧"!

如法正晚死几年,三国的历史可能会改写。刘备在世时,只有法正一人死后获得谥号,连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庞统均无,可见刘备对法正的倚重!但历史从来不带假设!


苍茫大地顾炜斌


法正字孝直,右扶风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法正跟随同乡孟达来到益州,希望闯出一片天地。但是却未能得到刘璋赏识,多年来一直在失意中度过,为自己怀才不遇苦闷不已。

最终法正选择离开刘璋,投入到刘备的麾下。刘备在法正的支持下,陆续取得益州和汉中两大军事要地,并且在汉中击败曹操,自立为汉中王。

自此刘备的事业到达了顶峰,法正也凭借在这阶段表现出的高超谋略成为了刘备手下第一文臣。如果没有法正的支持,刘备或许难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所以刘备对法正也是极其信赖。

“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视为股肱,法正为谋主”

法正的厉害之处

  • 法正具有战略眼光,擅于稳定局势

法正在政治上具有战略眼光,在刘备以武力取得益州之后,内部集团并不服从刘备统治,导致政权不稳。在这种背景下,法正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迅速帮助刘备获得了各方势力的认同,稳定住了局面。

建安十九年,刘备进军围困成都,蜀郡太守许靖私下向刘备投降,但没有获得成功。此事被刘璋知道,但刘璋因为成都即将失守,所以没有对许靖许靖处置。刘璋投降后,刘备因为许靖背主求荣的行为,对他并不重用。

在这个时候,法正劝告刘备,“许靖是天下名士,在士子中间拥有很高的声望,虽然德行浅薄,但我们不能如此对待他。因为如果我们不能对他以礼相待,那么就会让天下士子寒心,他们会认为我们不会对待贤良,便不会投奔我们,然我们失去人心。尤其我们刚刚取得益州,这样做的话会对稳定局面造成不利的影响。”

于是刘备采取了法正的建议,厚待许靖,以迎合天下士子之心。

正说曰:“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宜加敬重,以眩远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先主于是乃厚待靖。

  • 法正料事如神,看透人性

法正料事如神,参透人性。能够准确预测对手的决策和行动,最终也如他所料。这是因为他看透了这些人,所以才能够料事如神。

建安十七年,刘备听从了法正的计策,领兵沿长江逆流而上,西进与刘璋相会于涪城。随后刘备率军北上葭萌,接着又率军掉头南返进攻刘璋。

益州从事郑度针对刘备的军事行动,建议刘璋采取坚守不出的政策用来对付刘备,等到时间一长刘备粮草断绝时,自会退军。到时候我们派兵对他们进行围剿,就可以获得胜利。

郑度说璋曰:“左将军悬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禽耳。

刘备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忿恨,于是询问法正该如何应付。法正深知刘璋为人,虽然为人懦弱,但不是一个对百姓残暴的人。所以法正告诉刘备,完全不用担心,刘璋不会采取这样的行动。刘璋果真如法正所料,不仅没有采纳这一计策,而且还罢免了提出建议的郑度。

璋果如正言,谓其群下曰:“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于是黜度,不用其计。

法正在刘备集团中的作用显著

法正给刘备制定夺取益州的战略和规划

赤壁之战后,占据荆州四郡的刘备,对于如何实现《隆中对》中占据益州的意图,始终没有好的蓝图和计划。在这种情况下,法正给刘备带来了具体的实施思路和规划。

建安十三年,刘璋让法正出使荆州去联络刘备。通过这次跟刘备的见面,法正发现刘备雄才大略,是一位可以托付的明主。于是回到益州后,法正和张松谋划,决定投入到刘备的麾下。

建安十六年,刘璋得到曹操征讨张鲁的消息,害怕影响到益州的稳定。张松见此机会趁机建议刘璋迎接刘备入蜀,借助刘备的力量来对付北方的威胁。于是法正再次被任命为使者,前往荆州迎请刘备入蜀。

法正见到刘备后,帮助刘备分析如今的形势,提出占据益州的必要性,列出夺取益州的战略规划。刘备认可了法正的战略规划,于是率领军队进入益州,数年后终于完成了占据益州的夙愿。

“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法正力劝刘备夺取汉中要地

东汉时期,刘焉统治益州后,安排张鲁进驻汉中,随后张鲁反叛,割据汉中。后来张鲁归降曹操,面对刚取得益州的刘备来说,较之之前的张鲁,曹操的威胁更为严重。这种威胁甚至严重影响到了益州的政局稳定,并且出现动乱,刘备虽以武力镇压,却仍然不能制止。

居七日,蜀降者说:“蜀中一日数十惊,备虽斩之而不能安也“。

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法正劝说刘备趁着曹操只留下夏侯渊和张郃留守,我们应该趁机夺取汉中。如果能够夺取汉中,不仅可以消除蜀中动乱,割据一方,而且也可以通过汉中作为跳板,寻找时机进攻关中。刘备对法正的建议相当欣赏,于是率领诸将领兵进入汉中,拉开了汉中的争夺战。

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采用法正的建议,率军击败夏侯渊并且将其斩杀。随后曹操率军前来,也被刘备击败。自此,刘备完全占据汉中,并在众人的劝说下,进位为汉中王。

总结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任命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尚书令职位宣告了法正在蜀汉文臣中的超然地位,成为刘备手下的第一文臣。

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法正去世后,刘备悲痛欲绝,连哭数日。追谥法正为“翼侯”,这也是刘备唯一赐予下属的谥号。

所以诸葛亮才会说出只有法正能够劝阻刘备进行伐吴,因为法正不仅深得刘备宠爱,更因为法正有极强的谋略和能力!

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诧寂说史


正史中是有这么回事,《资治通鉴·魏纪一》:

诸葛亮与尚书令法正好尚不同,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及汉主伐吴而败,时正已卒,亮叹曰:“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就使东行,必不倾危矣。”

这里有三层意思:

诸葛亮认为法正的头脑比自己厉害;

法正若活着,很有可能阻止刘备东征;

即使无法阻止,若法正跟随刘备出征,那蜀汉也不至于落败。

其实诸葛亮的这段话还是非常客观的,体现了他一贯公正公平的为人处世态度。

第一,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像演义中那样神机妙算,更别提呼风唤雨

诸葛善治国(贾诩);

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刘晔);

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杨洪);

真乃天下奇才也!亮虑多决少(司马懿);

诸葛亮诚一时之异人也。治国有分,御军有法,积功兴业,事得其机,入无余力,出有余粮,知蜀本弱而危。故持重以镇之。(傅玄)

......

若翻看正史,查看诸葛亮同时期以及后世士大夫对他的评价,我们会发现,诸葛亮的最大特点是善于治国理政,为人处事公平,克己奉公、殚精竭虑,即使他的对手也对其钦佩不已。但说要行军打仗,他的特点也是持重、求稳,决不冒险,虽难以大胜,但也绝不会大败;甚至即使在形势不利之时,也能全身而退,所以司马懿对他大赞。

而法正则是真正的诡道家,刘备北取汉中时,法正作为军师随行,诸葛亮则留在成都负责后勤;而我们耳熟能详的定军山之战,更是法正的手笔。当时刘备移营于定军山,居高临下,俯视曹营;夏侯渊亲自带兵来夺,法正观察形势,眼见时机成熟,让刘备下令出击,这才成就了老将黄忠阵斩夏侯渊之名。

第二,由于身份的不同,法正能劝阻刘备,诸葛亮不行

我们首先搞清楚三个要点:

法正是刘璋的老部下,也就是益州的老人;

诸葛亮虽是山东琅琊人,但他的成长、出仕都在荆州,是典型的荆州派,这一点从他与马良等人的交情就能看出来;

刘备入川,骨干基本上是从荆州带过去的。

因此,关羽丢掉荆州,实际上等于刘备手下那些荆州的骨干丢失了故土,自己的祖坟、宗庙都沦落于孙权之手。这才是刘备不得不东征的原因:他需要给手下一个交待。

这个时候,诸葛亮能劝阻刘备吗?他若开口,就背上了忘本的罪名。

而法正不同,以他的局外人身份,他可以客观的陈述事实、列举利弊,以蜀汉政权大局出发,以文臣武将们的长远利益着眼,再加上他机智的权术,很有可能改变刘备骑虎难下的尴尬处境。

所以诸葛亮说法正很有可能阻止刘备东征。

第三,即使刘备坚持东行,但有法正做参谋,陆逊可能不是对手

当初刘备争夺汉中,法正是这一战略的推动者、策划者,以及随行的智囊。他陪同刘备,先与夏侯渊、张郃、徐晃相持超过一年,以相对弱势的实力,在定军山大败曹军;其后曹操亲自前来对阵,最终也铩羽而归。

那么问题来了,陆逊有上面这些名将、老油条厉害吗?比得上久经沙场的曹操以及他身边的谋士群吗?而且蜀汉与曹魏的军力对比VS蜀汉与东吴的军力对比,是打曹操难,还是打东吴难?

所以啊,如同诸葛亮感叹的那样,如果法正活着,一定是刘备东征参谋的首选;而以他的智慧,即使受制于政治格局以及后勤,最终难以取得大胜,但也绝不会落败。

只可惜,刘备先失庞统,后失法正;落得壮志难酬,白帝城悲愤而死,也许这就是宿命......


正史漫谈


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后,曾感叹道:如果郭嘉还在,他一定不会让我这样难堪。这说明,郭嘉作为主要谋士,对曹操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法正对刘备的作用也是同样的。

要知道,刘备和诸葛亮是鱼水关系,诸葛亮未出茅庐就献上“隆中对”,让刘备豁然开朗,知道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但后来关羽失了荆州,刘备为报仇去打东吴,这与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策略是相悖的,所以诸葛亮并不同意刘备出征,但没能劝住。这时,法正已经去世了。所以诸葛亮感慨道:如果法正还在,应该可以阻止东征,即使出兵,也不会有这样的败局。

从法正对刘备的贡献看,有他辅佐,刘备确实闯关夺隘、一帆风顺。在刘备未入川前,法正是益州刘璋的部下,被派去荆州和刘备联络。法正在刘璋手下并不得志,看到刘备有英雄气概,就愿意追随刘备,并献计道:将军要施展才干,不能光有荆州,刘璋是平庸之人,希望将军尽快收取益州,别被曹操占先了。法正的话正与”隆中对“相符,于是刘备留下诸葛亮等人守荆州,带兵向益州进发了。

在刘备谋取益州的过程中,有人向刘璋建议坚壁清野。刘备听说后非常忧虑,因为刘璋如果这样做,刘备必将陷入困境。但法正让刘备放心:据我对刘璋的了解,他不会用这样损害百姓的办法。事情果如法正所料,刘备顺利进军,拿下了益州。

刘备做了益州之主后,法正首先建议刘备收服人心。一是大量任用原益州的文武官员,包括名不副实的许靖和闭门不出的刘巴。二是和益州的士族联姻,迎娶武将吴懿的妹妹、刘璋哥哥的寡妻。一系列动作后,刘备凝聚了人心,安定了益州。

法正先后被刘备任命为蜀郡太守、杨武将军和尚书令,但他最突出的是战略眼光和谋略。在刘备的指挥部里,诸葛亮当然是中流砥柱,前期主要管行政和后勤,为刘备当行军参谋的开始是庞统,法正在庞统死后充当了他的角色。刘备得益州后,汉中的张鲁归顺了曹操。奇怪的是,曹操并没有继续向刘备进攻,进一步夺取益州。法正敏感地判断出曹操有后顾之忧,所以留下夏侯渊、张郃守汉中。于是,法正对刘备说:夏侯渊、张郃不是我们的对手,这是我们取汉中的好机会。刘备听从了法正的建议,向汉中发兵。在法正的策划下,夏侯渊和张郃顾此失彼,老将黄忠趁机斩杀了夏侯渊。

待曹操带领大军来增援后,法正又建议刘备依据险要的地势,以防守为主,并派兵掠夺曹军的粮草,让曹操没法坚持。曹操约刘备决战一场,又是法正献计刘备,既和曹操正面接战,又从侧面攻击,曹操顶不住,只能退兵了。曹操败得郁闷,知道法正的存在后说:我就觉得刘备没这么厉害,肯定有能人帮他嘛。

试想,假如法正还在。他一定会劝刘备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等待最佳时机。退一步说,如果刘备依然要讨伐东吴,有法正在他身边运筹帷幄,刘备不会陷入被动,步入险境。所以,法正的作用不是诸葛亮能替代的,诸葛亮确实有感而发。


澜石记


公元222年七月刘备大败退回白帝城。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讲如果法正在就能劝止刘备东征。就算是东征有法正在,蜀汉大军也不至于全军覆没。三国志讲:诸葛亮与法正,虽说二人志趣不同,但都能以大义为重互相取长补短,诸葛亮常常惊奇法正的智术谋略。也就是说诸葛亮认刘备指挥不行。刘备征战多年胜少败多。陆逊也是这样认为的,三国志陆逊传: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奇。

夷陵大战如果刘备带上诸葛亮,应该仍然无法取胜东吴夺回荆州,但不会败得那么惨。至少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身边,刘备不会犯低级失误导致被陆逊火烧连营一败涂地,刘备也不会元气大伤含恨病死在白帝城,仍然有东山再起一统天下的可能。有人担心诸葛亮与刘备一起离开四川,会被曹丕趁虚而入,这完全是多余的。曹操活着的时候都被刘备打败夺走汉中,何况曹丕,正如刘备说的那样诸葛亮的才能十倍于曹丕,即使诸葛亮与刘备一起离开四川参加夷陵之战,有赵云魏延等名将留下防御曹魏,曹魏也无机可乘。

诸葛亮之所以反对攻吴,是因为他对局势的掌握,在当时魏蜀吴虽然天下三分,但却是曹魏最强,如此孙刘是需要联合抗曹而维持三足鼎立局面的。同时蜀汉是东汉的延续,而东汉是被曹丕所篡,如此曹魏才是蜀汉的最大敌人,如此刘备攻吴诸葛亮觉得是错误的决定。诸葛亮的本意是联合东吴抗曹,就算刘备带上诸葛亮,诸葛亮也会以这个原则的基础上去和东吴相战,当然这样话的,他就不会把战事扩大,是希望把战事控制到最小的程度,这样的话,当然不会有如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的惨败,同样就算胜利,也不会是很大的胜利。

刘备本就军事才能有限,一生征战败多胜少:赤壁胜了,主要靠周瑜;益州胜了,刘璋太弱,还有法正、张松做“汉奸",法正出奇谋,还折了军师中郎将庞统;夺汉中,纯粹是法正奇谋,曹操孤军深入、粮草不济。没有庞统、法正的刘备竟敢欺军事奇才陆逊年轻,妄自尊大,蜀军全军上山,成了猪头三,全军被火烧。如孔明随行,诸葛一生唯谨慎,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绝不会上陆逊这种当,犯这种低级错误,最多打个平手,无功而返。


农村孙哥


三国演义中,法正的戏不多,所以造成很多人以为他不厉害。
其实历史上的法正非常厉害。
可以说,蜀国最强的谋臣就是诸葛亮、庞统、法正。
法正完全可以和诸葛亮、庞统并列。
尤其是军事才能,更在诸葛亮之上。
刘备兵败夷陵,诸葛亮曾说:


可惜法正没在(已死),如果他在,一定能劝下刘备不去打,即使去打,也不会败成这样。

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对法正的肯定,其军事才能出色,有他辅佐,不会败成这样。还可以看出,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如果有他在,一定能劝下刘备不去打。说明刘备听法正的话。赵云劝了,无用。诸葛亮劝了,无用。只有法正劝才有希望。可惜法正已死。还有一事,可以说明法正在蜀国有多重要。刘备活着的时候,法正是唯一见谥的大臣。唯一啊!!!!!其他所有大臣,包括诸葛亮在内,都是刘备死后才见谥的。连关张赵黄马都是死后才追谥的。可见法正的重要性,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我是梅干菜


湾义

亮叹日:法直考(法正)在,则能制主上,这句话并非说明法正的才能超人,只能说明君臣之间的信任,诸葛难道不如法正,可是刘备对法正的信任度髙,如法正在世,他能向刘备劝上几句,很有可有效,因为刘备与诸葛已有了成见,你诸葛即便是正确的,我就不听你,而不用你。这同袁绍与许攸是同样的思唯,袁绍非但不听许攸,还将他入嶽,并说等凯旋回来放你,:牢头告诉他主公败,说明你话正确你会出嶽,许攸说,以主公性格,他如吃了败仗我命虚也,这是人的逆泛心理,:结果还是袁绍败回许攸被杀,是同刘备同样的心太。

。亮所叹!是与许攸相同。


老龚166916589


法正是凤雏庞统临死前推荐给刘备的,他本人也确实很厉害,曾经帮助刘璋把西川治理的井井有条。但这里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治主上”并不是说法正比诸葛亮厉害,而是他起到一个第三方调解的作用:

当时刘备执意要攻打东吴,诸葛亮因极力劝阻,已经失去了刘备对他的信任,并且跟随刘备的赵云也极力劝阻,而赵云平时非常听从诸葛亮的指挥,现在跟诸葛亮站在一起,反对刘备攻打东吴,这更让诸葛亮彻底失去了刘备对他的信任。说白了就是这时候诸葛亮说的再有道理,我就是不听,就像现实中夫妻吵架一样,明知道他说的是对的,有道理,但正在气头上,我就是不听,就是一种叛逆行为,刘备此时就是这种心理,我不相信没有你诸葛亮我就灭不了东吴,没有你我就不行,所以这时就需要一个第三方来帮忙调解。

而这时如果法正在,就充当了第三方的角色,从中向刘备说明厉害关系,也许刘备就能听从他的建议。所以诸葛亮说:“法孝直锁在,则能制主上”


sunnyf888


法正对于刘备的意义很大,在诸葛亮和刘备隆中对,确定三分天下的战略后,是法正让这一战略从空想变为现实的,半生浮沉的刘备也因为法正得以有落脚之地。

可以说在法正没死之前,诸葛亮的无论是权势还是地位都不及法正。

法正拥立刘备入蜀,让益州氏族接纳刘备,在政治上法正是刘备政权的核心,基本上蜀国的政务都是法正一手操持,诸葛亮此时因为荆州派系还很脆弱,基本上很难占据主导地位。

当时刘备不管是军队还是补给,都离不开法正背后的益州氏族的支持,而且当时法正还是刘备手下第一谋主的身份。法正出谋黄忠计斩夏侯,这场胜利给刘备身心都是鼓舞,在军事上刘备对法正的意见很看重。

正是因为法正不管是功劳,在政治上的地位,和在军事上的智谋,亦或者背后代表的益州氏族力量,都决定了法正在刘备政权的特殊地位。

所以诸葛亮才会感叹:“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