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二」之嬰兒


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二」之嬰兒

嬰兒

1.保持口腔清潔 包括牙面和口腔軟組織。

①牙萌出前:應建立每日為要兒清潔口腔的習慣,在哺乳後或晚上睡前由母親或保育員用手指纏上清潔紗布或用乳膠指套擦洗牙齦和顎部,清除黏附的食物殘渣,按摩牙床,並使嬰兒逐漸適應每日的口腔護理。牙萌出時,可使用硅膠製成的牙齒訓練器,清潔消毒後讓嬰兒放在口中咀嚼,鍛鍊頜骨和牙床。

牙萌出後:嬰兒6個月左右第一顆乳牙萌出時,用手指纏上紗布或使用指套牙刷,蘸清水輕輕擦(刷)洗牙面,清除食物殘渣及牙菌斑。

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二」之嬰兒

2.避免致齲菌早期定植致 齲微生物(變形鏈球菌)由母親傳播到嬰幼兒口腔中的平均年齡是19~31個月,醫學上稱為感染窗口期。口腔中的唾液是細菌傳播的載體,父母可通過親吻、用自己的筷子喂孩子、把食物嚼碎喂孩子、把食物放到自己口中試溫度等方式把口腔中的致菌傳播給嬰兒。變形鏈球菌在口腔中定植、生長、繁殖越早,兒童將來患齲的危險性就越大。

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二」之嬰兒

3.預防早期嬰幼兒童齲(ECC) 早期嬰幼兒齲是發生在嬰幼兒期的與飲食密切相關的越大多因素作用下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嬰兒期常用奶瓶盛含糖的牛奶、果汁等餵養,尤其人工餵養睡前含奶瓶習慣,長期可導致上前牙齲壞。應提倡母乳餵養,定時哺乳,避免隨意哺乳。

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二」之嬰兒

4.關注頜面部生長髮育 注意餵養姿勢,無論是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都應採取正確的餵養姿勢。餵奶經常偏於一側,則該側面部受壓,唇、頰活動受限,長期可導致面部雙側發育不對稱。人工餵養時,奶瓶不能緊壓下頜,亦不能將奶瓶過高抬起,致下頜過分前伸,造成下頜前突畸形。

5.首次口腔檢查 兒童的第一次口腔檢查應在第一顆乳牙萌出判斷兒童乳牙萌出情況並評佔其患齲病的風險,提供有針對性的口腔衛生指導並建立嬰兒的口腔健康檔案。

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二」之嬰兒


最後,關注口腔健康,從小抓起,良好的口腔習慣是健康的保障,這些特定人群,往往是大家容易忽視的一類人群,如果寶貝有什麼異常情況及時找專業醫生,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