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灯录》当下之念乃是正念

天地万物皆我所生,则天地万物皆我可知也。有一种根器浅劣之人亦有所见,遂专向寂静处藏身,与天地万物全不相关,而傲然以为有道之士,比比皆是,诚可笑也。


《心灯录》当下之念乃是正念


然其所见只见寂静,不识此我。若识此我,则在处皆真,有何分别?识得此我,时时在当下见,则是佛祖嫡传。若离当下,都是梦语。

今人相会,不说教典,则论辩公案语句,将当下目目相对之妙我,都堆入在教典公案内,埋没不堪,污染不堪。只候气乏神困,大家散去。明日又会,明日又如是,以此终其身而已。

我自四十年来,见此种人不可数纪,可惜将此当下要紧时候,都付之东流。古来善知识都在此当下拶逼人,不使他借古人语句东藏西遁。

《心灯录》当下之念乃是正念


直指其瞬目扬眉处,举手动足处,开口弄舌处,举心动念处,拂袖转身处,问答应诺处,顺我逆我处,生嗔生喜处,一捧一喝处。逼他到此我上,极力一捶,最切最易。

哪里有闲工夫讲究千百年前陈言陈语,遮蔽这当下光明的妙我?俟说明此我后,提起前人语句,指出其意,都是此当下之机,真令人一闻千悟云。

狮子儿才能知当下之妙,才能在当下安身立命,才能在当下纵横自在,才能在当下与诸佛祖同一鼻孔出气。在当下久,才能识诸方禅弊。在当下久,才能通天彻地。在当下久,远远见人来早已辨其为佛为魔。才识当下,智慧便生,辩才便发。一离当下,此我便走作去。惟在当下,则此我分明。惟存此我,则前后际断。此我乃诸佛之法体,当下乃此我之密因。悟此我在当下不昧,则相应甚速。此先佛遗训,珍重珍重。

《心灯录》当下之念乃是正念


起过去未来之念,皆属妄想,惟起当下之念,乃是正念。此念不落空,不着相,惟念此我,此我即是真如故。六祖云:“我此法门,以无念为宗。”无者,无一切相,念者,念真如。

当下两字,乃佛祖究竟处,所以说法时都是直指,何尝离开去。教典还序此我根本原由,列祖与历代善知识则空前绝后。不问其过去,不究其将来,一觌面四目相对,直逼他藏不得、现不得,这随感随应的妙我出来才休。如其不然,则一棒一喝,教学人无立脚处。所以祖师禅更妙,更不可思议。

《心灯录》当下之念乃是正念


当下一机,乃祖师相传,秘密直指,大机大用。天魔见之丧胆,外道闻之魂惊,二乘以下则茫然无措。惟知此我者,则受之安坐,以为现成。

拈花乃佛大机大用,乃诸善知识大机大用,第一宗公案,不可将马祖、黄檗、百丈三公看重,将拈花看轻,都是同一手眼,而不知拈花更自如如。试问诸公亦知此否耶?

《心灯录》当下之念乃是正念


注解:

很多人都会说这句话,活在当下。但真正完全领悟并如实做到并不多,可以说微乎其微。当下是什么?这篇文章写的实在是太好了,这里面智慧辨才神通都有了,值得反复朗诵,我就不画蛇添足,大家细细品味。

任何时候发生任何事,沉着冷静,活在当下,应机说法或者随缘应事这是功夫。说一下不能活在当下的时候的一些补救措施吧。

功夫不到家的时候,突发事件不知道如何是好,又做不到歇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让自己独处,不要因为自己的烦恼业障起来,去叨扰他人,除非你有能力度化或者力挽狂澜,否则学习下缩头乌龟真不是侮辱人,这是智慧。

《心灯录》当下之念乃是正念


因为烦恼业习来扰的时候,自己失控了。觉统摄不住自己的六根,这个时候最需要做的就是隔离阻断,防止事态恶化。

这个时候自己独处,是降伏其心的必备的条件,感受情绪的波浪一波波来侵袭,再观他们一波波退下,这过程不放过自己任何一个念头,如实记录,如实识别,如实分类储存。有了这样的经验,以后遇事不会处理的时候都这样训练自己,那就可以步步提升。

修渐修法的朋友们注意了,此时正是做功课的好时机,可以让自己打坐,念经,持咒等等,虽然不需要死磕念头,但是也是一种正精进吧。

再退一步,不实修的人,不会观察念头,遇到烦恼业习扰动,心神不安的时候做点什么来替代当下的各种烦恼痛苦呢?吃甜品抚慰情绪,听高能量的音乐,逛街购物,找心理医生倾诉等,尽量不要波及周围的人,不要企图转嫁烦恼和痛苦。

因为情绪会传染,快乐的痛苦的恐惧的都会,最起码我们选择传播好的,隔离不好的,这是对自己和其他人负责,也是一个善良的人的标准。

《心灯录》当下之念乃是正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