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灯录》觉悟此我名曰佛

《心灯录》卷一

觉悟此我名曰佛

前节万一两字要分明清楚,此我才彻而不疑。所谓万者乃起念以后事也,不能不谓之万。起佛念则佛,起菩萨、声闻、缘觉念,则菩萨、声闻、缘觉,起人、天、阿修罗及三途之念,则不能不人天等等也,大家都在这里。若不起念,谁敢名他是佛是菩萨等等。


《心灯录》觉悟此我名曰佛

所谓一者,乃未起念以前事也。一即是万者,相虽有万,而无不是一之所形。万即是一者,理虽居一而无不是万之所托。然又不可相混者,在桃名红,在李名白,不可说红白虽异而其色则一也,呼之曰色而已。不必问其红白,可乎不可乎?盖此我说事说理、说境说物愈明白、愈清楚、愈安妥固是。然其无说时,混合万物,浑沦天地至寂灭为乐之际,则始能毫无疑渗也。

《心灯录》觉悟此我名曰佛


此我自觉明空昧以后,得八万四千烦恼病,又能发八万四千陀罗尼药,以治烦恼之病。前已有恒河沙数之人并无一病,亦不须药。一悟此我,即安坐还觉明空昧以前,名之曰古佛。后因药治病,病愈弃药成佛去,亦有恒河沙数。而今恋病不舍,恋药不舍,并不知有药,亦不知有病,而以病为乐者,亦有恒河沙数。常独坐观我之我,观一切修道未成之我,及一切众生之我,乱起乱灭,不知为些什么?皆可发一笑。

《心灯录》觉悟此我名曰佛


注解:

这一篇关于起念前和起念后有很好的分析。未起念前可以理解为我们在家里,如来大寂灭海里,这个时候没有佛与众生的差别,大家都是无二无别。起念后有差异,因为念的性质不同,不同的念就是不同的境界不同的选择,才有了各种名号。

《心灯录》觉悟此我名曰佛


跟大家分享一个我在实修路上的真实经历吧,六年前我跟着一个打太极拳的出家师父实修,他的太极拳是进入禅定的一种善巧方便,他称为‘’真太极‘’。因为他认为目前的这式那式是‘’太极操‘’,因为动作机械化,就算训练的如行云流水也是没有神韵,免不了做作,我也认可这种观点。

《心灯录》觉悟此我名曰佛


我是一个月就打出了传说中的真太极,进入了禅定的人。我第一次辟谷的时候也进入了禅定,不过那时候是静中禅,不像打太极拳是动中禅。

这个老师父有个爱好,那就是让大家写偈语。我读书的时候就各种填词作诗,可那个时期整个人傻掉了,实在是无话可说,无偈语可编。

《心灯录》觉悟此我名曰佛


突然有一天在禅定中就出现了这么一句话‘‘当下就是一,一就是一切’’我终于可以跟师父说了,可他却表示我写着的太干瘪,拿了一大堆别人写的诗词歌赋给我看。我虽自愧不如,但我对我自己那句话却领悟深刻,对禅定的出入不究竟也有了认识,我离开了那位我很敬仰的师父,因为他不再能引领我,而我的疑惑却未能解开。

《心灯录》觉悟此我名曰佛


现在回观,太极拳也好,持咒也好,瑜伽也好,辟谷也好,甚至有人做手工也罢这都是一种身心放松后进去的状态,不同的法门就像渡河用的船,但人们着在了船上,比谁的船豪华高贵而已。跟佛陀当年的马车牛车的比喻是一样的,你欢喜哪个用那个,哪个好使就行,只要你能得心应手就好,不是炫耀得瑟,不要像孙猴子一样惹事生非。

《心灯录》觉悟此我名曰佛


为何佛陀每一次讲法最后都会说这个法门是最殊胜的呢?因为适合的欢喜的相应的就是最好的,对应不同人的喜好,就像熊猫吃竹子竹子就是最好的,猫吃鱼鱼就是最好的。如果在这里面门派攻击,凸现自我,又未领悟佛陀本意。渐修法不过是门头事,还没摸到门呢,在路上吵吵闹闹实在是没意思的很。

《心灯录》觉悟此我名曰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