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精神与特色》:正念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正念

7.正念

正念,就是要保持清醒的明觉,确确实实地了解自己的一切所作所为,以及所遭遇的事。

佛告诉我们说:“我们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念所造成的。”(这是《法句经》开头第一句话。)所以,人必须要有正确的心念。要怎样才能达到正确的心念呢?就是对于一切事物要保持不断的警觉和深入的观察,以期获得正确的认识。佛教提出了“四念处”作为我们修行的方法:

(1)观身不净——我们的身体充满着粪、尿、汗臭,污秽不堪。美丽、洁净只是暂时的,年老了或一场病下来就不美丽了,三天不洗澡或一场运动下来就不洁净了。因此,不要迷惑于外表的美丽与洁净,要努力修养自己的心性,只有我们的“佛性”才是出自污泥而不染的。

(2)观受是苦——受就是苦和乐的感觉。世间的快乐都是暂时的,苦和乐是孪生兄弟,如影随形。一对新人挽手步入了结婚礼堂,当庄严动人的音乐响起,掌声雷动,万人祝福——但今日的相逢已注定了来日的别离(就是爱别离苦),死亡的阴影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他们永远无法逃脱。又,爱得愈深,痛苦也愈深;今日的山盟海誓,就是明日的肝肠裂断。又何曾有一丝儿真实?

世上的快乐是因缘所生的。所谓“家庭的快乐”,必须建立在家庭中每一个分子的健康与合作。如果有人意外死亡或彼此钩心斗角,那么这个家庭就破碎了,快乐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紧接而来的就是痛苦。

又所谓“做官的快乐”,也是不实在的,有一天不能做官了,懊丧、痛苦也就来了。因此,我们不必汲汲于虚名假誉的追求,应该多修养品德,净化心灵,只有“涅槃”——超越苦乐的解脱,才是永恒的幸福。(因为苦和乐是相对待的,所以必须超越苦与乐。)

(3)观心无常——我们的心经常都是受外境的引诱,盲目追求美丽的东西,喜欢美妙的声音,贪求美味的食物,迷惑于舒适的感受,等等;而且经常“见异思迁”,自己无法控制。所以说:“心如平原走马,易放难收。”它会到处闯祸,会不顾一切地胡作非为,带给自己莫大的烦恼和苦楚,因此不得不小心。

所以,人要“明心”“修心”。要能做到控制心、驾驭心;不要让心带着我们去瞎闯,引诱我们去做坏事。这就是“观心无常”。(“无常”就是不可靠,有随时变异、生灭之意。)

(4)观法无我——宇宙的万事万物(即所谓“诸法”),都是随着因缘而生灭,因缘合则生(像氢氧化合成水),因缘散则灭(像水可电解成氢氧)。因此,在事物的本身并没有一个长久存在、永不改变的“本体”。

以人为例,人的身体是四大(地、水、火、风等四种元素),四大不调就生病,四大散离就死亡。(如“风”大散离,人没有呼吸就死了;又“火”大散离,人体冰凉,又怎能生存?)人不能叫自己不生病,也无法叫自己不死亡,人对自己没有“自主”之权,这就是“观法无我”的道理。(参阅本章“第一:三法印”。)

“正念”英文翻作“Right Mindfulness”,就是“正确意识”;也有人翻作“Right Concentration”,就是“正当的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