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護服裡的240分鐘,親身感受昌平隔離病房的喜與樂、痛與累

防護服裡的240分鐘,親身感受昌平隔離病房的喜與樂、痛與累

防護服裡的240分鐘,親身感受昌平隔離病房的喜與樂、痛與累

你會害怕嗎

當你走進隔離病房

有人擋在前面


你會擔憂嗎

當你靠近疑似患者

有人正將他們治癒


帶著全國數以萬計

白衣天使給的勇氣和對他們的敬意


防護服裡的240分鐘,親身感受昌平隔離病房的喜與樂、痛與累


近20個步驟,一層層將自己武裝


雖然昌平區醫院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清零,目前,隔離病房內已經沒有確診患者,但是防護等級並沒有降低,想要進入這個特殊區域,依舊要按照標準,進行嚴格防護。


4層鞋套、3層手套、2層帽子、1副護目鏡、1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1個N95口罩、1個面屏,“檢查防護服是否有破損”、“給手消毒每個動作不低於15秒”、“檢查口罩密封性”、“給護目鏡擦拭除霧劑”、“穿上鞋套走路一定要抬起腳,避免鞋套滑落”、“護目鏡要上壓帽子下壓口罩”,“防護面屏要適當調試鬆緊”、“別忘了在防護服上寫名字”……對於第一次接觸這套“行頭”的新手來說,要想把自己武裝起來,還真是需要一段時間。


防護服裡的240分鐘,親身感受昌平隔離病房的喜與樂、痛與累


在護士長陳秋菊的指導和幫助下,記者在昌平區醫院新冠肺炎隔離病房外將這一整套防護裝備穿戴完成,此時的自己,相信最親近的人都難以辨認。“每一批醫護人員在交接工作前,都要經過嚴格的培訓,熟練掌握防護技能是工作的前提,醫院要對每一位走進隔離病房的人員負責,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能盡全力救治病人。”陳秋菊告訴記者,每一個步驟都容不得半點馬虎,穿上身的不是衣裝而是鎧甲,要進入的不是病房而是戰場。


所謂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親身體驗,在電視裡雖然看見過無數次這種防護裝備,不穿在身,真的體會不到它的強大和這強大背後要經歷的辛苦。


防護服裡的240分鐘,親身感受昌平隔離病房的喜與樂、痛與累


這種分別,帶著滿滿的喜悅


穿過3道隔離門,記者進入了隔離病房,除了醫護人員特殊的武裝之外,每個病房門口都擺著一瓶手用消毒液,每間病房都配有獨立衛生間,為了避免交叉感染,這裡的病人不能隨意走出病房。


隔著病房門的玻璃,記者看見裡面4歲的男孩鵬鵬(化名)正在和爸爸做遊戲,歡聲笑語傳了出來,今天是這個孩子出院的日子,兩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血液新冠病毒抗體也呈陰性,症狀也有明顯好轉,他已經滿足了出院的條件。“他可真是個活潑好動的孩子,眼睛清澈的像一灣湖水。”組長冀秀潔對記者說,“給孩子治療,除了專業還需要更多耐心,我的兒子和他差不多大,照顧他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看得出來今天這個孩子格外興奮,媽媽已經在樓外等他,辦理完出院手續,他就可以回家了。


防護服裡的240分鐘,親身感受昌平隔離病房的喜與樂、痛與累

防護服裡的240分鐘,親身感受昌平隔離病房的喜與樂、痛與累


另外一位準備出院的患者,是走廊另一端病房裡66歲的老人王偉(化名),經過專家組對他病情的評估,同時,核酸檢測和血液新冠病毒抗體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已經排除了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診斷,達到出院標準。由於患有高血壓,醫生正在囑咐他出院後的注意事項及複查的時間和項目。“真是感謝這些日子你們的照顧和幫助,像家人般無微不至,只是可惜一直看不到你們的面容。”老人對醫護人員感慨地說。


防護服裡的240分鐘,親身感受昌平隔離病房的喜與樂、痛與累

防護服裡的240分鐘,親身感受昌平隔離病房的喜與樂、痛與累


看著一個又一個病人離開隔離病房的身影,所有醫護人員都倍感欣慰,“看著他們健康的離開,回到家人身邊,就是我們最開心的事情。”秦素萍主任對記者說。很多離別都帶著傷感,唯有這種離別,讓人充滿希望和喜悅。


防護服裡的240分鐘,親身感受昌平隔離病房的喜與樂、痛與累

防護服裡的240分鐘,親身感受昌平隔離病房的喜與樂、痛與累


240分鐘,

汗與痛、苦與累只體會了冰山一角


在防護服裡的4個小時,記者只是跟在醫護人員後面,來回走了幾趟,汗水就已經順著臉頰流淌,其實隔離病房的溫度並不高,只是穿上這套密不透風的防護裝備,身體就很容易出汗。“幾天前我們為了救治危重病患,連續奮戰10多個小時,水氣糊住口罩導致嚴重缺氧,幾名醫護人員險些暈倒在病房裡,”醫生王雪琴對記者回憶道,“脫下防護服,裡面的衣服可以擰出水來,但是所有人都因為患者無恙感到欣慰。”


防護服裡的240分鐘,親身感受昌平隔離病房的喜與樂、痛與累


看著他們穿著厚厚的隔離衣給患者診治、放大音量與患者溝通、對患者出院後的病房進行消毒……記者所感受到的只是他們辛苦的冰山一角。由於呼吸不暢、不能進水、以及面屏過緊的束縛,記者已經出現頭暈的症狀,“你還不太習慣,可能面屏調節也沒處理好,我送你出去吧。”看出了記者的窘迫,冀秀潔勸記者離開隔離病房。


防護服裡的240分鐘,親身感受昌平隔離病房的喜與樂、痛與累


離開這裡,沒有想象的那麼容易,如果說走進去只要把自己穿戴嚴實就好,那麼走出來就不能把一絲一毫病毒帶出來,每脫掉一件“裝備”,都要對手部重新進行消毒,而且不能用帶著手套的手接觸裡面的衣物。哪些是一次性,必須扔進醫療廢物垃圾桶裡的;哪些是需要重複利用,泡進消毒桶裡的;出哪扇門前需要卸掉什麼……心裡必須清清楚楚,一絲一毫不能懈怠,“摸過門把手要把手消毒之後再進行下一步!”這是護士長再三叮囑的。


防護服裡的240分鐘,親身感受昌平隔離病房的喜與樂、痛與累


直到脫掉整身防護裝備2個小時後,鼻樑還在隱隱作痛,口罩的壓痕依然留在臉上,手套的勒痕依舊印在腕上,這對於記者來說,是一次難忘的經歷,可對於依然奮戰在隔離病房裡的醫護人員來說,只是最普通的一天。


截止到3月15日,昌平區醫院隔離病房在院的本地疑似病例實現了清零,但這場戰役並沒有結束,面對各企業逐步迎來的復工高潮以及境外輸入病例的增加,戰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一刻沒有鬆懈,還將繼續身著戰袍嚴陣以待,做好準備,迎接新的挑戰。


防護服裡的240分鐘,親身感受昌平隔離病房的喜與樂、痛與累

防護服裡的240分鐘,親身感受昌平隔離病房的喜與樂、痛與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