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不是教育家?

手機用戶67578397785


教師是不是教育家,筆者認為教師是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人員,而教育家是優秀教育工作者。像我國葉聖陶,陶行知、蔡元培和竺可楨等老先生,外國的蘇霍姆林斯基和蘇格拉底等算教育家。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他們教書育人,嘔心瀝血,用他們柔弱的雙肩扛起教育事業;用他們閃光的心靈照亮著學生前進的道路;用他們溫暖的雙手托起明天的太陽。但是他們不是教育家,他們中的優秀教育工作者是教育家。我舉例來說,葉聖陶先生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有教育著作,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發奮圖強。他是當之無愧的教育家。

教育家的概念是通過親力親為的教育實踐創造出重大教育業績,對一定時期、一定範圍內的教育思想和實踐產生重要影響的優秀教育工作者。

教師是執行國家教育方針和教學計劃的工作者。他們每天的事物繁雜,很難有機會成為教育家。教育家是經過歷史和時間檢驗的,人民認可的,不是自封的,也不是上級部門發證批准的。

無論教師怎樣默默無聞,都不能否認他們對教育教學工作做出的貢獻。他們中優秀者,經過努力有可能成為“教育家”。


星辰燦爛


教師是不是教育家?回答這個問題是容易的。教師是教育人培養人的人!教師中的教育家鳳毛麟角,絕大多數教師都是平凡的人。

真正的教育家既有專業素養與實踐經驗,又有理論建樹,更有教育情懷與德藝雙馨!

真正的教育家會耐得住寂寞,克服功利與浮躁,把拋頭露臉,“巡迴演出”時間用來閉門修煉,思考教育。

因此,教師只要做到愛崗敬業,潛心育人,承擔好立德樹人使命足矣,已經有了和諧的家庭,種好學生的田,管好自己孩子的園算是做好了教師本分,至於再去成家就不一定是要努力的方向!



文昌雅士


不是


iamrobi


教師不等於教育家,因為大部分教師都是通過教師資格考試或認定的,因此對心理學和教育學方面有一定的基礎,但在從事教育這個工作之後,因為分工的不同,學科專職教師側重於學科教育教研,這一部分老師會更加註重於研究學生的心理發展和認知規律以及學科教育方面的能力,當然在學科教育當中也會滲透著德育與美育等。而班主任的職責除了學科教育之外會更加的注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成長。作為一名教育家更加註重的是:關注學生整個成長的歷程,包括興趣愛好,心理特點,性格。由此可以看出,一些偉大的教育家都是跟班主任或者是注重學生的終身發展相關。


生命可畏


教師是教育工作者。

引用百度的一段話“掌握某種專門學識或從事某種工作、擔任某種職務的人

地學之家。——[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又如:政治家;藝術家;專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作家”

我認為教師還不能稱為教育家。


懂生活的理科生


教育家一定是教師,但教師不一定是教育家,二者有相同之處,也有很多不同的點。

首先,段位不同。走圍棋有一至九段,七段以上稱為高手,八段,九段自然是頂尖高手,同樣,教師也有段位,只是沒有分得那麼細節,具體的就只有教師與教育家的區別,這源於對教育事業作出的貢獻大小來看。

一般的,一個教育工作者,如果只教書,充其量只是一二段位,如果能教書並且能育人,算三四段位,如果能教好書並且能讓自已手裡的學生好的更好,不好的能轉變,進步的老師,可以算5一6這個段位。如果一個老師,不僅能教好,教育好自已所有的學生,並且能將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傳播並影響很多老師的人,段位在七一八段位了,就可以稱教育家了,象當代的魏書生,象陶行知,蔡元培老先生這些影響較為廣泛,持久,是當知無愧的教育大家。如果按段位來分的話,自然是九段了。

如果你是老師,想想自已在哪個段位。


花非花201808


(圖片來自網絡)。 結論:教師不是教育家,但可以成為教育家。


徐徐的教育


教師是一種職業,教育工作者,取得教師資格證即可成為教師,考入編制“特崗”“三支一扶”等等是人民教師,範圍更廣一些

教育家更像是一種正面的評價,例如孔子、陶行知等等,後人稱其為教育家,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這個領域獨樹一幟,頗有名氣的人才有資格成為教育家。沒有那個教師敢自稱為教育家,專家也是一樣,某一行業特別出眾,業務技能相當優秀才可以。


一顆小蒜苗兒


教師是不是教育家?

要說清楚教師是不是教育家,我們就需要先定義一下教師和教育家。

我認為,教師分為廣義和狹義。

一般說來,廣義的教師指凡是通過《教師資格證考試》,拿到了《教師資格證》,就具備做教師的資格,我們就可以認為他是教師了。

狹義的教師準確的講是在國家認可的學校從事教育活動的教育工作者。

而我們要定義教育家這個名詞,還得先說一說什麼是“家”

中國古代有很多“子”:老子、孔子、孟子、莊子、墨子......這裡的“子”就是和現在的“家”差不多。

什麼是“子”和“家”呢?

“子”和“家”就是在某一領域有獨特的見解或者成就、對這個領域有重要影響或者引領作用的人。


明白了“子”和“家”的定義,我們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不是誰都可稱“子”和“家”的。

我寫過小說,有人就誤叫我作家,每當有人這樣誤叫的時候,我是一定要趕快糾正的:“我是作者”。現在社會上很多人因為寫了一本書,就被稱為作家,而且自己也自以為就是作家了,這個我深深的不以為然。

所以,教師是教育領域的一個踐行者,而教育家是教育領域的引領者。二者是有相當長一段路要走的。

教師通過努力可以成為教育家,但教師不等於教育家



順道自然


教師可以成為教育家,但不一定成得了教育家。

根據我的理解,教育家應該有自身的滿足條件。

教育家應該有廣博的文化知識,應該具有系統、成熟或獨特的教育思想,應該取得公認的重大教育成果,應該身正為師,行為世範,堪為社會楷模。

但是,按照這幾條去對照,千千萬萬的教師,有幾人能對號入座!應該說是鳳毛麟角,寥寥無幾!

究其原因,一是基層教師課業負擔太重,無暇安排時間從事教學研究;二是沒有相應的條件從事研究,比如說,專家的引路和指導,比如說,學校教學研究的氛圍,比如說,相應的鼓勵和保障機制;二是目前教師的待遇,還不能足以支撐起教師的成名成家的“野心”,因為教師要養家,要餬口,要顧及眼前,因而無法放眼未來。

所以,教師不一定是教育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