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将军李广一生追求封候,却为何至死未能得偿所愿

尽管中华民族有着灿烂辉煌的古代史,但在一辈辈的先人谱写这些辉煌历史的过程中,也遭遇过无数外族的侵扰和挑战。凶奴人就曾经长期是许多古代君王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之一,他们自秦汉以来就经常侵扰中原王朝。在对抗凶奴的过程中也涌现出过无数杰出的军事将领,而历代诗人们也用自己或激昂或磅礴的诗句赞美过这些名将的事迹。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飞将军李广一生追求封候,却为何至死未能得偿所愿

在唐朝诗人王昌龄诗句里不难看出,他对西汉名将被称为飞将军的李广十分推崇。而李广一生也确实是大小战功无数,其本人也是能骑善射做战勇猛悍不畏死,以至于汉文帝曾经不无感慨的说:“以李广的本事在高祖时期就是被封为万户候也不足为奇”。可见汉文帝李广还是非常器重的,封候也成了李广一生的追求,可是直到李广拔剑自刎的那天他也没能完成这一生的夙愿!


难怪唐朝诗人王勃在自己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留下了:"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慨叹!

飞将军李广一生追求封候,却为何至死未能得偿所愿

初露锋芒

今天我们不谈为何“冯唐易老”,主要说下为啥“李广难封”。李广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里,户籍应该算是今天甘肃天水,由于祖上是秦朝名将也算是将门之后,从小习武尤善骑射。公元前166年,凶奴人大举进犯中原李广参军了,由于李广弓马娴熟且作战勇敢每战都多有斩获,所以他在军中渐渐崭露头角被任命为汉中郎

飞将军李广一生追求封候,却为何至死未能得偿所愿

得意忘形

公元前155年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平定七王之乱,在战斗中李广身先士卒斩将夺旗,因此立下大功。他刚刚在战斗中稳定了自己的英雄形像,马上就又来了个大昏招。他竟私下接受梁王给的将军印,这一举动在当时是犯大忌的,为此大军回师后李广也就混了个功过相抵,被调为上谷太守。

飞将军李广一生追求封候,却为何至死未能得偿所愿

命运多舛

李广上任上谷太守后,他的生活几乎出现了程式化的状态,即吃饭睡觉打凶奴。高光时刻李广可以带领几十名军卒戏耍凶奴数以千计的大军,低谷时也曾有过被俘虏后装死逃跑的尴尬经历。总的来讲他从汉文帝汉武帝经历三朝皇帝,先后七次平级调动,过程无非就是立功犯错,犯错后再立功。

飞将军李广一生追求封候,却为何至死未能得偿所愿

人无完人

李广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的缺点也同样突出。作为主将他英勇有余智计不足,且心胸狭窄还过于自负。这些致命的缺点也是导致他悲剧结局的重要因素。

飞将军李广一生追求封候,却为何至死未能得偿所愿

英雄末路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为主将攻打凶奴。当时年事已高的李广多次请战,无非是想让自己的封候梦得以圆满,汉武帝无奈之下答应了他。可是他到了军中大将军卫青并不相信他,只允许他打点杂。一向自负的李广对这样的命令是难以接受的,于是他又犯了老毛病私自率军出击,结果是他迷路了,不仅没立功还错失了战机。面对这样的局面李广无法承受他人鄙视的目光,羞愤之下他选择横剑自刎。

飞将军李广一生追求封候,却为何至死未能得偿所愿

有鉴于李广的一生,笔者发现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比对世界认识要重要得多,在没认识自己之前千万别去想你自己在世界中应该占据的地位,不因为别的,只因为你还“年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