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大學是一種怎樣的認識?

拆那小哥哥


大學,對於大部分人而言是天堂、是美的、是幸福的。




對於經過了高中三年重壓學習洗禮的高中學子而言,大學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嶄新的世界。這裡充滿希望,也充滿無限可能。有的人在這裡重新認識了自我,明確了人生的方向,意識到了活著的意義。相反也有少數人迷失在這裡。作為過來人,我想給大學生幾點建議,從大一到大四,每一年你都可以有新的收穫,新的起點。



關於學習。本科的課程主要集中在前三年,大四這一年則準備實習和畢業論文。大學的學習不同於高中,高中的學習是為了高考,目標是明確的。高中學習的科目文理分科後主要有六門,三年的時間都在這些課程上,同一門課程在不同學期的內容相關性較大。而大學的課程則多而雜,很多課程只上一學期便結課了。在期末考試時通常是一邊預習一邊複習。對於分數,大學要求每門課程達到60分即可以畢業。而事實是,把60分當做目標的人,往往在期末考試中不及格。這樣你又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在第二學期開學之際參加補考,甚至重修,得不償失。關於學習,我的建議是努力做到不曠課,不早退。大學是自由的,同時也是有要求的。對自己負責,上好每一堂課,畢竟你是交了學費的。尤其是專業課,夯實基礎,為未來走上工作崗位韜光養晦。除了,課程要求,最重要的考試當屬英語四六級考試。無論工作或者讀研,這一項都是必備的。



關於生活。大學另外一片天地就是屬於自己美好空閒時光。你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參加一些興趣社團,做一些好玩的有意義的活動。也可以和室友出去旅遊,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又或者在圖書館的一角,抱著一本書靜靜的看一下午。在最懵懂又需要快速成長的年紀,或許一不小心在某個轉角就遇上了那個心動的他,又或是她。不要害怕,主動一點,畢竟戀愛是大學校園裡的又一道風景。

大學四年,每一年都是新的旅途。大一的期盼和懵懂,大二的激情澎湃,大三的泰然處之,大四回首與分別時的不捨和對未來的抉擇。願你好好感悟大學的美好時光,領略人生最美的風量。


雪山上的麥兜


說說我的故事吧!

首先要先努力進入一個好大學,為什麼?因為一個好大學環境設施以及各方面都特別好,就這樣說吧,清華的計算機系哪怕你覺得你是最後一名,也比一個普通本一的或者專科的學生技術強的多,在這並不是所有人,因為任何人只要肯努力都有可能成功!你上一個大學只能說明你大學之前的階段還湊合,是一種優勢上的積累!

再說進入大學,第一天晚上,我就趕上了舞會,動感的阿拉伯之夜一群正值青年的同學在這裡互不認識,卻一起跳起了舞,好歡快,那也是一種高中抽離之後的放縱!再加上大學課程不是很緊密,尤其是晚上肯定是自我安排的,再加上週六日,那傢伙,空餘時間簡直不要太完美,有女友,有舍友,總有人陪你玩!但是我錯了,我以為可以釋放了,原來上大學還有好多人在努力,而我忙著談戀愛,忙著兼職掙錢!到後來才知道高中好多不如我的都考研了。在這不是說考研多麼好,尤其是一般學校,只要稍微努力還是很好考的,但是咱不是心高氣傲嘛,後來還是悲劇了!

在這,我再次強調什麼階段幹什麼階段的事,即使是大學,還是應該多積蓄力量,多規劃!厚積才能薄發


教育行業一朵花


大學是提供教學和研究條件,授權頒發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現代的大學通常包括授予學士學位的一個本科生院,下設不同學院及學系,以及授予碩士和博士學位的研究生院或研究所。

大學作為一種服務機構與教育研究中心,主要功能是開展教學活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提供強且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促進改革創新,推進文化傳承創新。

大學精神是大學文化的核心。大學精神往往內化為大學的操守與觀念,外化為培養人的實踐與大學的社會貢獻。長期形成的大學精神不會因歲月流逝而褪色,相反,時間越久,就越根深柢固、底蘊豐厚。

東亞大學的源頭在春秋戰國時期。“行修言道,禮之質也。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道”的產生標誌著中國精神的起源,也是東亞大學精神的起源。《大學》開篇裡:“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士志於道”,是東亞大學精神的千年根基,是東亞大學精神萬變中的不變;自主與他主,是東亞大學精神興衰、顯隱的主要根源;明道、變道、弘道,是東亞大學精神發展的走向。在中國曆代大學中,“士”是個關鍵概念。“士志於道”即“士”追求“道”。在數千年的歷史中,多樣性的“士”,通過“士各有志”的多樣性的“志”共同指向外在一致而內在多樣性的“道”。這便是東亞古代大學精神的基本原理。

在西方歷史上,德國哲學家康德首次提出了近代理性化大學理念,他在《學部衝突》一書中表明:“大學是一個學術共同體,它的品性是獨立追求真理和學術自由。”,為現代大學的科學探索與人文理性的結合奠定了基礎。洪堡的大學理念實際上是康德大學理念的實踐,洪堡大學創建了現代大學制度,確立了大學的教學和科研兩大職能,並把科研看作是大學的生活方式。這就是現代大學精神的一個來源,即把自由地探求未知和養成人們探求未知的習慣作為大學的生活方式。大學自治和學術自由是現代大學制度的兩塊基石,它們解決了大學和公權力、大學和教授之間的關係。現代大學制度的實質是排斥不法干預,鼓勵教授與學生在法律許可範圍內自由、自主、自律地追求真理與探究學術,以形成大大小小的自治體。19世紀,英國國教會牛津運動領導人約翰·亨利·紐曼在《大學的理念》一書中提出了通識教育和智育是大學之本質的理念。20世紀的德國哲學家賈斯珀,首次提出了比較系統的、以存在哲學為基礎的大學理念,其最突顯之處在於強調大學應實現人的精神全面發展的整體性。二戰後的美國在大學理念上頗有建樹,雖聲調不一,但總體上是力求實現人的發展,其指導思想是現代人文主義。


自由學英語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6ab4047fbd1f4dfcb4420d1443e02113\

Useless龍


教育的對象是人。教育的功能是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把自然人變成社會的人,而大學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骨幹人才。教育是人類為了維繫和發展自身而採取的一種社會行為,在任何時代,教育對社會的維繫與發展都起著重要作用,甚至關係到國家與民族的盛衰榮辱、生死存亡。所以接受大學教育對新時代的青年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來到大學這個陌生的地方,許多人會感覺到不適應,所以我們必須要轉變自己的觀念。我認為在大學裡首先要轉變對大學的觀念。在現實生活中大學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好。大學並不是一個非自由的地方,也並不像那些過來人描素的那樣,大學是那麼的輕鬆自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大學裡有大學生活的特殊規律和節奏。大學裡還有許多課程要學的。有專業課、公共課、必修課、選修課,各種課程還要分好幾類,在大學並不能是自己的書包輕了下來。所以大學的生活還是很辛苦的、大學學習並不輕鬆。

在大學裡首要改變的觀念,我想應該生活觀念。大多數的大學生都是遠離故土到異地他鄉做了一個求學的旅行者。失去原先家長、親戚、朋友的依靠,擺在自己眼前的都是一些新事物,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從新開始。有人說:“誰最先適應了大學生活,誰就是大學的勝出者。”能有這樣的話出現都是有他的道理的,所以我們要很快地適應大學的生活,改變已有的對大學的認識。在這個新的環境裡培養自己的自理能力,改變那種依靠家長、親戚、朋友的習慣。提高自己的獨立意識。增強自己的理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等等能力。大學是一個相對自由的地方,有了更多的自主選擇權,也沒有了來自家長校方的過多幹涉。所以在大學要提高自己獨立思考做事的能力,增強自己的自控能力抵禦不良誘惑。在大學要有良好的獨立意識和獨立觀念。

但在大學裡僅有獨立意識還是不夠的,畢竟大學是一個半社會化的地方。正所謂獨木不成林。在大學還要有很高合作意識、還要鍛鍊自己的合作能力,畢竟未來社會是一個合作型的社會。大學裡教人的合作態度並不單純的如何待人接物,而是很注重與實踐和實用。


only小郭


你好,我是書與君歸,我來回答你的問題。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我認為大學是學習知識的最好時間,在大學裡你可以自由的安排你的時間,參加社團、多讀幾本好書、去學一門技術例如攝影、剪輯、也可以去考各種各種證件,總之大學的時光是美好的也是稍縱即逝的,要珍惜大學裡的美好時光。我在大學時去了好多的城市旅遊見過不同風土人情,去過大連、瀋陽、延邊等等,所以等你到大學時也可以去世界各地旅遊增長見識。也自己創過業跟小夥伴們一起參加過互聯網+大賽,雖然最後失敗了,但也增長了一些見識。大學有無限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你選擇怎麼度過你的大學生活。




書與君歸


大學是一個人自我發展的最好階段,因為你有充足的時間和自由去選擇.同時這也是人生最後一個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意願充分利用的階段.大學四年應該做這四件事:鑽研一個專業,參加一個組織,從事一項運動,培養一項愛好.首先是自己的專業,這是你上大學的基本原因.專業課無論如何枯燥乏味,都必須把它學好,否則將來後悔是肯定的.其實大學裡學的是很基礎的東西,大多數人會覺得難以理解或對將來無用.但我可以告訴你,不論如何無味,只要把這些知識記牢,將來在工作中碰到實際問題,你自然會融會貫通的.這是我個人的經驗.我畢業9年了,但很多大學裡學的東西還記得很清楚,因為基礎打的好,工作中學得明顯比別人快.另外,必須把眼光放寬些,積極去了解與你專業有關的行業的發展情況和最新信息,這樣既能增加學習的興趣,也能幫你增強參加工作的信心.其次是參加一個組織,這是培養你的社交能力.大學裡和學校間都有很多協會和俱樂部之類的社團,找一個可以與人廣泛接觸的加入進去,越廣泛越好.同時也應該積極地參與團委學生會和班幹部的工作.學生時代幹部當得越多越大的人,待人處事的能力就越強,這是我多年觀察得出的結果.當然,不必強求一定要在組織裡當個什麼官.能當官最好,但只要能參與就行.因為在參與的過程中你自然會跟人打交道,更能觀察別人的行為.你需要的是多與人接觸的機會,有了這些機會,只要學習能力強自然能學到東西.再就是從事一項運動,這是鍛鍊你的體魄.千萬不要浪費大學裡充足而寶貴的運動時間,因為工作之後你就會發現,要堅持鍛鍊簡直是一種奢侈.同時工作往往有需要人透支體力和精力的時候,那就更需要有強壯的身體來支撐.所以一定要利用這最後的寶貴時間打好基礎.另外,運動在給別人的印象中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有某種運動特長的人更容易受人歡迎.所以一定要把某一項運動玩得精一些,有水平一些,同時還要熟悉這項運動的歷史和世界上的發展狀況,以及比賽規則和裝備,這才叫"從事"一項運動.最後是培養一項愛好,這是個人生活的需要.當然運動也可以算作一項愛好,但最好還是有運動之外的愛好.我說的愛好不應該是音樂電影旅遊之類的,因為音樂電影只屬於日常的休閒,而旅遊卻只能偶爾為之.我說的愛好應該是需要長期花時間去實踐而又能帶給你滿足感的事情,象養花,製作模型,收藏什麼東西之類的.一個沒有愛好的人,會感到生活非常空虛,也很容易導致健康和心理問題.愛好其實是一生的需要,只是大學裡時間是最不缺乏的,所以應該抓緊培養起來.要到了工作後才培養,難度就大多了.你也可以選擇學一門外語,或者談一次戀愛,但只有以上4項是你必須去做的.其實大學裡最不缺的就是時間,只要很好地計劃和充分利用就行


苗鄉新哥


一.大學是什麼?大學之本質是什麼?

大學,首先得大。

胸懷大,責任大,圖書館大,視野大。

我沒能讀到一所牛逼的好大學,使我不能讓大學來開拓我的眼界。

我只能自己往外跑,自己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大學,大大學,何為大大學。先是範圍要大,各方面都有所耳聞,能聽懂不一定能用。

再者,是學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實際上這離不開大學應該帶來的本質問題。要能解決這個問題。

二、大學的職責又應該是什麼?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育人,育之漁而非魚。

很多大案都是高科技人才犯罪的。

教了牛逼的學生,都往外國做貢獻了,或者心思放在了不好的領域,比如一些需要用到化學分子的危害人類身體的東西。

很多朋友都說,大學不是給他們一個好的方向,好的工作,反而是一種精神。

每所大學所教育出來的精神。

即便今日之大學,已非大學。

大學的本質是讓學生的人生得到昇華,清洗自己,在進入社會的染缸之後依然保持自己的內心所想要的,所需要堅持的,能夠學會怎樣去做好一件事,做好自己一個人的“本分”。

大學的職責是讓學生擁有一種責任感責任心,擁有一種特有精神,在今後的人生中處處見到身影。

常言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而大學,最終就是讓人學會什麼是修身,該如何修身,是否能修好,是否能齊家,看個人修為。





張針人聊養生


大學是即將進入社會前的一個充電站,如果覺得大學很無聊,只是混個文憑那就大錯特錯了。大學需要做很多事情,首先將來甭管幹什麼工作,一定要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其次是大一大二期間多參加社團活動,鍛鍊自己組織、宣傳、動手、人際交往能力。假期可打點工,大三固定自己的交往圈子,努力學習。如果想考研,這個時候就得準備了,如果想找工作,就得關注這方面的信息。


BAOLAN1204


大學,就是“學會自我長大”。不只因為你在北大、清華,還是無人知道的大學。因為你已經成年,更因為你還有青春的人生必須自己學會並堅定地有目標、有目的地走下去。

大學,當你踏進校門的那一天,就是成人禮,就是自我歷練的開啟。不管你來自何方,不管你的過去怎樣,學會自我長大就是你應該也必須給你自己的青春考題,因為四年後你即將踏上人生真正的舞臺。

學習、生活、情感、糾結等等都是你在課程之外,必須學會自我成長的內容和必須。找對的人、做對的事是很多我的大學學生經常跟我說的一句話。但首先要學會,你想在大學裡必須的與人溝通。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當你按時選課上課,當你參加社團,當你參加活動,當你有了自己真正想要去從事的項目和研究,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跟從,那麼你的大一就會顯得忙碌且充實。看看自己周圍的同齡人,想想自己要選擇什麼樣的人結交共進,選擇什麼樣的事去努力奮鬥,就是你學會自我長大的開始。

大學就是一個自我尋找和歷練的小社會。三種主要關係就是生生、師生和師師關係,而你能把握的,你能改變的就是前面兩種。有時間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利用課餘和假期時間嘗試多參加一些打工、大學生支邊等社會實踐活動,會讓你這般年紀產生更多的啟示和積累,對今後的成長會有益處。

更有意義的是想到4年轉瞬即逝,我能在大一就考慮考研、考選調生的雖艱苦卻必須迎難而上的選擇和努力,你更會未雨綢繆,贏在先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