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大学是一种怎样的认识?

拆那小哥哥


大学,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天堂、是美的、是幸福的。




对于经过了高中三年重压学习洗礼的高中学子而言,大学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这里充满希望,也充满无限可能。有的人在这里重新认识了自我,明确了人生的方向,意识到了活着的意义。相反也有少数人迷失在这里。作为过来人,我想给大学生几点建议,从大一到大四,每一年你都可以有新的收获,新的起点。



关于学习。本科的课程主要集中在前三年,大四这一年则准备实习和毕业论文。大学的学习不同于高中,高中的学习是为了高考,目标是明确的。高中学习的科目文理分科后主要有六门,三年的时间都在这些课程上,同一门课程在不同学期的内容相关性较大。而大学的课程则多而杂,很多课程只上一学期便结课了。在期末考试时通常是一边预习一边复习。对于分数,大学要求每门课程达到60分即可以毕业。而事实是,把60分当做目标的人,往往在期末考试中不及格。这样你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第二学期开学之际参加补考,甚至重修,得不偿失。关于学习,我的建议是努力做到不旷课,不早退。大学是自由的,同时也是有要求的。对自己负责,上好每一堂课,毕竟你是交了学费的。尤其是专业课,夯实基础,为未来走上工作岗位韬光养晦。除了,课程要求,最重要的考试当属英语四六级考试。无论工作或者读研,这一项都是必备的。



关于生活。大学另外一片天地就是属于自己美好空闲时光。你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参加一些兴趣社团,做一些好玩的有意义的活动。也可以和室友出去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又或者在图书馆的一角,抱着一本书静静的看一下午。在最懵懂又需要快速成长的年纪,或许一不小心在某个转角就遇上了那个心动的他,又或是她。不要害怕,主动一点,毕竟恋爱是大学校园里的又一道风景。

大学四年,每一年都是新的旅途。大一的期盼和懵懂,大二的激情澎湃,大三的泰然处之,大四回首与分别时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抉择。愿你好好感悟大学的美好时光,领略人生最美的风量。


雪山上的麦兜


说说我的故事吧!

首先要先努力进入一个好大学,为什么?因为一个好大学环境设施以及各方面都特别好,就这样说吧,清华的计算机系哪怕你觉得你是最后一名,也比一个普通本一的或者专科的学生技术强的多,在这并不是所有人,因为任何人只要肯努力都有可能成功!你上一个大学只能说明你大学之前的阶段还凑合,是一种优势上的积累!

再说进入大学,第一天晚上,我就赶上了舞会,动感的阿拉伯之夜一群正值青年的同学在这里互不认识,却一起跳起了舞,好欢快,那也是一种高中抽离之后的放纵!再加上大学课程不是很紧密,尤其是晚上肯定是自我安排的,再加上周六日,那家伙,空余时间简直不要太完美,有女友,有舍友,总有人陪你玩!但是我错了,我以为可以释放了,原来上大学还有好多人在努力,而我忙着谈恋爱,忙着兼职挣钱!到后来才知道高中好多不如我的都考研了。在这不是说考研多么好,尤其是一般学校,只要稍微努力还是很好考的,但是咱不是心高气傲嘛,后来还是悲剧了!

在这,我再次强调什么阶段干什么阶段的事,即使是大学,还是应该多积蓄力量,多规划!厚积才能薄发


教育行业一朵花


大学是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构。现代的大学通常包括授予学士学位的一个本科生院,下设不同学院及学系,以及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院或研究所。

大学作为一种服务机构与教育研究中心,主要功能是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提供强且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促进改革创新,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大学精神往往内化为大学的操守与观念,外化为培养人的实践与大学的社会贡献。长期形成的大学精神不会因岁月流逝而褪色,相反,时间越久,就越根深柢固、底蕴丰厚。

东亚大学的源头在春秋战国时期。“行修言道,礼之质也。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道”的产生标志着中国精神的起源,也是东亚大学精神的起源。《大学》开篇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士志于道”,是东亚大学精神的千年根基,是东亚大学精神万变中的不变;自主与他主,是东亚大学精神兴衰、显隐的主要根源;明道、变道、弘道,是东亚大学精神发展的走向。在中国历代大学中,“士”是个关键概念。“士志于道”即“士”追求“道”。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多样性的“士”,通过“士各有志”的多样性的“志”共同指向外在一致而内在多样性的“道”。这便是东亚古代大学精神的基本原理。

在西方历史上,德国哲学家康德首次提出了近代理性化大学理念,他在《学部冲突》一书中表明:“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它的品性是独立追求真理和学术自由。”,为现代大学的科学探索与人文理性的结合奠定了基础。洪堡的大学理念实际上是康德大学理念的实践,洪堡大学创建了现代大学制度,确立了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两大职能,并把科研看作是大学的生活方式。这就是现代大学精神的一个来源,即把自由地探求未知和养成人们探求未知的习惯作为大学的生活方式。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制度的两块基石,它们解决了大学和公权力、大学和教授之间的关系。现代大学制度的实质是排斥不法干预,鼓励教授与学生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自由、自主、自律地追求真理与探究学术,以形成大大小小的自治体。19世纪,英国国教会牛津运动领导人约翰·亨利·纽曼在《大学的理念》一书中提出了通识教育和智育是大学之本质的理念。20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贾斯珀,首次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以存在哲学为基础的大学理念,其最突显之处在于强调大学应实现人的精神全面发展的整体性。二战后的美国在大学理念上颇有建树,虽声调不一,但总体上是力求实现人的发展,其指导思想是现代人文主义。


自由学英语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6ab4047fbd1f4dfcb4420d1443e02113\

Useless龙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功能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把自然人变成社会的人,而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骨干人才。教育是人类为了维系和发展自身而采取的一种社会行为,在任何时代,教育对社会的维系与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甚至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盛衰荣辱、生死存亡。所以接受大学教育对新时代的青年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来到大学这个陌生的地方,许多人会感觉到不适应,所以我们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我认为在大学里首先要转变对大学的观念。在现实生活中大学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好。大学并不是一个非自由的地方,也并不像那些过来人描素的那样,大学是那么的轻松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学里有大学生活的特殊规律和节奏。大学里还有许多课程要学的。有专业课、公共课、必修课、选修课,各种课程还要分好几类,在大学并不能是自己的书包轻了下来。所以大学的生活还是很辛苦的、大学学习并不轻松。

在大学里首要改变的观念,我想应该生活观念。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远离故土到异地他乡做了一个求学的旅行者。失去原先家长、亲戚、朋友的依靠,摆在自己眼前的都是一些新事物,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从新开始。有人说:“谁最先适应了大学生活,谁就是大学的胜出者。”能有这样的话出现都是有他的道理的,所以我们要很快地适应大学的生活,改变已有的对大学的认识。在这个新的环境里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改变那种依靠家长、亲戚、朋友的习惯。提高自己的独立意识。增强自己的理财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等等能力。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地方,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也没有了来自家长校方的过多干涉。所以在大学要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做事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自控能力抵御不良诱惑。在大学要有良好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观念。

但在大学里仅有独立意识还是不够的,毕竟大学是一个半社会化的地方。正所谓独木不成林。在大学还要有很高合作意识、还要锻炼自己的合作能力,毕竟未来社会是一个合作型的社会。大学里教人的合作态度并不单纯的如何待人接物,而是很注重与实践和实用。


only小郭


你好,我是书与君归,我来回答你的问题。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我认为大学是学习知识的最好时间,在大学里你可以自由的安排你的时间,参加社团、多读几本好书、去学一门技术例如摄影、剪辑、也可以去考各种各种证件,总之大学的时光是美好的也是稍纵即逝的,要珍惜大学里的美好时光。我在大学时去了好多的城市旅游见过不同风土人情,去过大连、沈阳、延边等等,所以等你到大学时也可以去世界各地旅游增长见识。也自己创过业跟小伙伴们一起参加过互联网+大赛,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也增长了一些见识。大学有无限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你选择怎么度过你的大学生活。




书与君归


大学是一个人自我发展的最好阶段,因为你有充足的时间和自由去选择.同时这也是人生最后一个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充分利用的阶段.大学四年应该做这四件事:钻研一个专业,参加一个组织,从事一项运动,培养一项爱好.首先是自己的专业,这是你上大学的基本原因.专业课无论如何枯燥乏味,都必须把它学好,否则将来后悔是肯定的.其实大学里学的是很基础的东西,大多数人会觉得难以理解或对将来无用.但我可以告诉你,不论如何无味,只要把这些知识记牢,将来在工作中碰到实际问题,你自然会融会贯通的.这是我个人的经验.我毕业9年了,但很多大学里学的东西还记得很清楚,因为基础打的好,工作中学得明显比别人快.另外,必须把眼光放宽些,积极去了解与你专业有关的行业的发展情况和最新信息,这样既能增加学习的兴趣,也能帮你增强参加工作的信心.其次是参加一个组织,这是培养你的社交能力.大学里和学校间都有很多协会和俱乐部之类的社团,找一个可以与人广泛接触的加入进去,越广泛越好.同时也应该积极地参与团委学生会和班干部的工作.学生时代干部当得越多越大的人,待人处事的能力就越强,这是我多年观察得出的结果.当然,不必强求一定要在组织里当个什么官.能当官最好,但只要能参与就行.因为在参与的过程中你自然会跟人打交道,更能观察别人的行为.你需要的是多与人接触的机会,有了这些机会,只要学习能力强自然能学到东西.再就是从事一项运动,这是锻炼你的体魄.千万不要浪费大学里充足而宝贵的运动时间,因为工作之后你就会发现,要坚持锻炼简直是一种奢侈.同时工作往往有需要人透支体力和精力的时候,那就更需要有强壮的身体来支撑.所以一定要利用这最后的宝贵时间打好基础.另外,运动在给别人的印象中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有某种运动特长的人更容易受人欢迎.所以一定要把某一项运动玩得精一些,有水平一些,同时还要熟悉这项运动的历史和世界上的发展状况,以及比赛规则和装备,这才叫"从事"一项运动.最后是培养一项爱好,这是个人生活的需要.当然运动也可以算作一项爱好,但最好还是有运动之外的爱好.我说的爱好不应该是音乐电影旅游之类的,因为音乐电影只属于日常的休闲,而旅游却只能偶尔为之.我说的爱好应该是需要长期花时间去实践而又能带给你满足感的事情,象养花,制作模型,收藏什么东西之类的.一个没有爱好的人,会感到生活非常空虚,也很容易导致健康和心理问题.爱好其实是一生的需要,只是大学里时间是最不缺乏的,所以应该抓紧培养起来.要到了工作后才培养,难度就大多了.你也可以选择学一门外语,或者谈一次恋爱,但只有以上4项是你必须去做的.其实大学里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只要很好地计划和充分利用就行


苗乡新哥


一.大学是什么?大学之本质是什么?

大学,首先得大。

胸怀大,责任大,图书馆大,视野大。

我没能读到一所牛逼的好大学,使我不能让大学来开拓我的眼界。

我只能自己往外跑,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大学,大大学,何为大大学。先是范围要大,各方面都有所耳闻,能听懂不一定能用。

再者,是学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实际上这离不开大学应该带来的本质问题。要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大学的职责又应该是什么?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育人,育之渔而非鱼。

很多大案都是高科技人才犯罪的。

教了牛逼的学生,都往外国做贡献了,或者心思放在了不好的领域,比如一些需要用到化学分子的危害人类身体的东西。

很多朋友都说,大学不是给他们一个好的方向,好的工作,反而是一种精神。

每所大学所教育出来的精神。

即便今日之大学,已非大学。

大学的本质是让学生的人生得到升华,清洗自己,在进入社会的染缸之后依然保持自己的内心所想要的,所需要坚持的,能够学会怎样去做好一件事,做好自己一个人的“本分”。

大学的职责是让学生拥有一种责任感责任心,拥有一种特有精神,在今后的人生中处处见到身影。

常言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大学,最终就是让人学会什么是修身,该如何修身,是否能修好,是否能齐家,看个人修为。





张针人聊养生


大学是即将进入社会前的一个充电站,如果觉得大学很无聊,只是混个文凭那就大错特错了。大学需要做很多事情,首先将来甭管干什么工作,一定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其次是大一大二期间多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组织、宣传、动手、人际交往能力。假期可打点工,大三固定自己的交往圈子,努力学习。如果想考研,这个时候就得准备了,如果想找工作,就得关注这方面的信息。


BAOLAN1204


大学,就是“学会自我长大”。不只因为你在北大、清华,还是无人知道的大学。因为你已经成年,更因为你还有青春的人生必须自己学会并坚定地有目标、有目的地走下去。

大学,当你踏进校门的那一天,就是成人礼,就是自我历练的开启。不管你来自何方,不管你的过去怎样,学会自我长大就是你应该也必须给你自己的青春考题,因为四年后你即将踏上人生真正的舞台。

学习、生活、情感、纠结等等都是你在课程之外,必须学会自我成长的内容和必须。找对的人、做对的事是很多我的大学学生经常跟我说的一句话。但首先要学会,你想在大学里必须的与人沟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你按时选课上课,当你参加社团,当你参加活动,当你有了自己真正想要去从事的项目和研究,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跟从,那么你的大一就会显得忙碌且充实。看看自己周围的同龄人,想想自己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结交共进,选择什么样的事去努力奋斗,就是你学会自我长大的开始。

大学就是一个自我寻找和历练的小社会。三种主要关系就是生生、师生和师师关系,而你能把握的,你能改变的就是前面两种。有时间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尝试多参加一些打工、大学生支边等社会实践活动,会让你这般年纪产生更多的启示和积累,对今后的成长会有益处。

更有意义的是想到4年转瞬即逝,我能在大一就考虑考研、考选调生的虽艰苦却必须迎难而上的选择和努力,你更会未雨绸缪,赢在先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