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7岁,每天让他洗一次碗,给1块钱,你们觉得合适吗?

兆京小锅锅


才7岁就搞金钱刺激,这样下去你的孩子还会有奉献精神吗?一个7岁的孩子世界观早早就被你毁了。我从小做好事,帮助家里干家务那都是必须的。


春天1209644733


我就说一说我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吧。我的女儿今年满12岁了,我也是在她上一年级的时候让她每天洗一次碗,然后每天给她一块钱。当然跟她说的时候是这么说的,“学校老师要求小朋友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你现在年纪小,就帮爸爸妈妈洗碗吧,这个事情我相信你能够做得好。”孩子犹豫了一下,有点勉强的说好,然后趁这个时候我就跟她说,“你的态度很不错,妈妈觉得可以给你一个奖励,那就是每洗好一次碗就奖励你一块钱哦”,这会孩子听说还有钱可以奖励,她就很高兴,很愉快的答应下来。然后我就每个星期就奖她5块钱,那个时候她觉得5块钱就很多了,挺高兴的,但慢慢的积极性又没那么强了,需要我敦促她才会去洗碗。但有一回她跟我说很想买古风娃娃,我上网给她看了之后,这个娃娃要四十多块钱一个,一整套了要两百多块钱,孩子看了特别特别想要,趁这个机会我说如果你真的想要也行,但是妈妈要你用洗碗钱来换娃娃,如果你连续做一个月的话,我就送你一个,她一算一个月只有30天,但是娃娃有45块钱,如果连续干一个月就能挣到一个娃娃,她赚了!所以很高兴,她说我要赚4个娃娃!我就悄悄的买好了4个娃娃,她做满一个月,我就奖她一个,那个学期她做满了4个月就凑够了春夏秋冬4个娃娃,她特别有成就感,所以后边她想要买点什么东西呢,我都是让她用做家务活来抵消。她觉得她占了便宜,特别乐意干。然后她会把钱存起来,不舍得花。放学路上有时候她想买糕点店里的甜甜圈吃,我跟她说一个甜甜圈5块钱,你要干满一个星期的活才能吃得到,你愿意买吗?她想了想,觉得要干一个星期的活才能吃到,太亏了,拉着我的手走了。就这样慢慢的她对金钱有了自己比较相对比较清醒的意识,觉得有些钱没必要花,然后对有兴趣的东西却特别乐意花,慢慢慢慢的她的财商就得到了提高,所以现在她对花钱买东西挺有自己的概念的。培养孩子不仅需要培养情商,智商,我觉得财商在这个时代也是挺重要的。


紫茉莉2007


我还只是一个大四的学生,我的家庭没有什么好借鉴的,但是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家庭就很关系就很健康,曾经的他们没有多么富裕,但是父母从小就教育他们,一切都需要付出努力和劳动。

家庭是所有人的,每个人都应该为之付出劳动,所以他们一直以来都认为家务应该一起分担,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很欣赏有这样的思维他,更欣赏这样的父母!所以,我认为做家务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孩子也需要做,并且需要让他养成这样的思维,而不是给他钱…


Mona孟


不太合适。久而久之会让他觉得有利益的事,他才肯做。我儿子现在就是,每次让他做点事,或者跑跑腿,他就会说,我又没有什么好处。(他说的好处是,玩手机游戏,或者电脑。)所以我们大人让孩子做事情用东西引诱是不对的。


毋须问


我是顿伟妙生,教育领域的好朋友。

这个问题有一个肯定的答案,就是不合适。

设计一个机制,不仅要看当下的有效性,还要关注未来长久的利弊。如果长久看来是弊大于利,这个方法就是不妥的。

此法分析看来,助长的是孩子的利益心,未来凡事讲利益,并不是好事。

做家务是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古人讲,但学文,不力行,长浮华,成何人?只学课本上的知识与做人的道理,而不去在生活实践中做出来,只是纸上功夫,助长浮华之气。再说当代教育只注重知识技术,不重视道德,家长更宜在此补救,不可饮鸩止渴,为了让他做家务而误导了孩子的心,未来再想改,就难了。

多与他讲古人的嘉言懿行、中华德育故事、因果故事,让孩子把做家务的奖励与父母开心、宽心联系起来,这个机制就是正确的。

这么说可能很多人不理解——这怎么可能?多给孩子讲、看上边的故事,就可以办到,不需要外界刺激,孩子自然懂得孝悌之道。

试一试吧!推荐两本书《八德须知全集》、《历史感应统记》。

如果有其他问题或不同观点,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更深一步讨论。[笑]


顿伟妙生


你好,我来谈谈我的看法把。

首年,很赞成你的想法,孩子才七岁,并且是男孩子你就让他分担家务。小孩子从小干家务我觉得好处挺多。

  • 可以锻炼他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越来越会照顾自己。
  • 可以让他体会到家人为家庭付出的辛苦,学会体谅家人。
  • 可以让他明白家的涵义,明白家中的事是大家需要共同付出的,而不是父母付出而孩子只负责享受的。
  • 经常干家务的孩子,会越来越勤快,做什么事也会比较麻利。
  • 会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因为经常操心家里的事,明白家中的事并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慢慢会有责任心。
  • 得到家人的夸奖后,也会越来越自信。

干家务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也在刻意培养孩子干家务的能力。但是这位家长每次都奖励孩子钱这一点上,我不太认同。我觉得可以适当奖励。但每次都奖励,怕会养成孩子有给钱会干,不给钱就不干这样的想法。而且家是一个不该处处计算的地方,所以觉得不合适。我觉得这样可能更好。

  • 可以适当的奖励,并告诉孩子这段时间因为孩子做的很好表现很好。所以奖励他心仪的礼物。
  • 也可以从这方面奖励。因为孩子做的不错,告诉孩子。感谢你为这个家最近这段时间付出的劳动,所以要奖励你。
  • 期间告诉孩子,家是大家的家,所以家里的事也是大家的事,只有一个家里的事一家人去参与力所能及的做一些事,那么家才会越来越温暖。

我想每一位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但不能因为爱而让孩子只知道接受不知道付出,所以,如果要让一个家有家的味道,那么家长除了以身作则以外,还需要孩子也参与到“家事”中来。


掉队的云


培养孩子能主动把垃圾袋倒入小区公共分类垃圾箱习惯

培养孩子早晚刷牙,每次不少于3分钟习惯

培养孩子在早上和晚上自己洗脸,每次不少于2分钟习惯

培养孩子在每餐能在20分钟内自己完成吃饭习惯

培养孩子每次饭前把自己或全家的用餐碗筷摆放放到餐桌上习惯

培养孩子能每天主动自穿衣服和自脱衣服习惯

训练孩子主动准备第二天上学(或上幼儿园)书包和用品

训练孩子饭后主动把自己或全家的盘碗放到厨房水池里

培养孩子能主动在晚上睡前收拾、整理自己的书桌习惯

培养孩子主动在睡觉前后,放枕头、铺被子、叠被子、换床单习惯

训练孩子主动每天用手洗自己的袜子、内裤及背心

训练孩子每天能把自己的当天穿过的鞋子用抹布擦拭干净

训练孩子每天把全家的碗盘和筷子按时进行洗涤

训练孩子会自己把房间乱放的东西捡起来并放回原处归类

动动小手,多动动。做家务,培养孩子好 习惯。


杨哥说故事


立即停止孩子洗碗给钱的行为,这是误导。会让孩子认为我帮家里干活就会得到报酬。进一步讲,孩子帮助他人会不会也想别人给他报酬,如果别人没有给,孩子会不会想下次还该不该帮别人。为家人分担家务是孩子义不容辞的义务,是孩子发自内心的感情行为,是不能用量来衡量的。同样帮助他人也是孩子跟外界交往的一种方式,任何后果孩子自己会判断。


人生苦短冷暖自知


让孩子做点家务,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非常好。但是,要让孩子知道,做家务,洗洗碗筷是自己家的事情,是家人必须做的事情,自家人做自己的家务是义务劳动,不能挣钱。用钱刺激孩子做家务,容易引起孩子一切向钱看的行为习惯,长此也往,沒任何好处。


亮剑3549


如果他有小弟弟小妹妹呢?万一他要是花五毛钱请弟弟或妹妹来洗呢?这样就起不到学习做家务形成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目的了。程序是做完工再给钱,但钱不宜太多。洗碗的次数也不能太多。种花,种菜,才能真应体会食物的来之不易。培养勤劳节俭的品质和动手能力,也就是生活自理了。光盘行动,三月本是读书月,一个沒有图书馆和学童(生)的城邦终将没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