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學校因怕孩子下課期間出意外,就不讓學生在下課間出去活動,這種教育是悲哀嗎?

隨風飄影32631967


為保障學生安全,禁止學生課外活動,這樣的觀念和措施,幾乎在所有中小學校都存在,區別僅僅是程度不同罷了。

最先,很多地方學校對野炊、春遊、參觀等需乘車的校外活動下了禁令;後來,又對校內籃球、跑步、校運會等室外體育活動進行了有條件的限制。

20多年來,很多對學生思想、知識、技能等培養有著重要意義的文體、參觀、志願者服務等課外活動形式,已不復存在了。

時至今日,竟然發展到某些學校為減少學生課間發生磕磕碰碰或安全事故,課間十分鐘也將學生規在教室,不得外出,這真是教育的莫大悲哀!


學校重視學生的安全,這本身沒有錯!但是我真不敢想,如此下去,學校究竟是培養人的地方,還是養飼場?

如此下去,我真有種預感,這些學校可能很快會對教室進行大改造:配上廁所和床位!


當然,如此做法的學校,必然有它的難言之隱。但歸結起來,無非兩大原因:

一是,學校對學生的安全責任被家長和社會無限放大。學校和老師被責任壓得喘不過氣來。

二是,教育相關責任人,過於為自身利益考慮,寧願不作為,也不想擔當任何風險。

要破解教育這種尷尬,必須儘快完善教育相關法規,規範學校辦學行為。一方面,不該由學校和老師來承擔的責任,堅決不牽連學校和老師;另一方面,對學校和老師在教育上的不作為,依規嚴懲。

期待還教育一個本來面目!

歡迎關注頭條號【三味聊教育】, 讓我們一起從新角度看教育老問題!

三味聊教育


這絕對是一種悲哀。

我是最有發言權的,2016年前,我是負責學校廣播系統的,當年還是那個貪錢的人當校長,現在的學校,不但延遲了放學時間,而且還縮短了學生自由活動時間。

我們初中現在一般下課時間有8分鐘,當年那個校長因為學生傷害事故頻發,命令我把8分鐘縮成7分鐘,虧他想得出這樣的餿主意。開始的時候我是直接抗命的,因為老師上課已經很辛苦,回辦公室喝水就那幾分鐘,他竟然還縮短這個時間,真的不讓人活了。

他離開教學一線太久了,完全不知道學生的傷害事故之所以頻發,不是因為下課時間太長,而是因為學生不會玩。

這是什麼理論,不是普通人可以理解得到的。學生沒時間玩,就掌握不了玩的方法,你不讓他玩,但他總找到玩的時間,平時不動手,沒方法,到一動手,馬上就傷人。這是很顯淺的道理。學生宿舍有這樣一件事故,一個學生把宿舍門關上,不讓另一個學生進去,另一個學生爬窗進去了,見到那學生就火起,一手把他推牆上,肩膀撞在牆上,骨頭馬上爆裂,很多事情就是這樣發生的。

正因為學生平時精力過盛,才應該讓他們多玩多活動,你不讓他們玩,多餘的精力沒處發洩,於是就動手搞惡作劇,不知輕重,一動手就馬上受傷。

不要說小孩,大人也一樣,那個校長,平時都不運動,有一次我們讓他上場打球,籃球傳到他手上,他想投籃,可是身子到了半空,手向前投球,卻不知道怎樣配合,結果在半空失控,摔個狗吃屎。

當然,為什麼現在教育會變成這樣,因為你如果讓學生玩太多,他們出事了,家長百分百找學校和老師算賬。所以他們才出此下策,但他們不明白,你不讓他們玩不行,精力過盛,但又沒有方法,一動手就出事。奉勸各位搞教育的,不要再入誤區了,適當讓孩子運動一下,事故反而會少一點。


中小學英語精修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有的學校的確存在這種情況。擔心孩子下課期間出意外,就不讓學生在課間時間出去活動,這是因噎廢食的做法,是教育的悲哀。


幾年前,我老婆她們學校,因為在課間活動時間,學生在走廊上打打鬧鬧,一位同學被滑下樓梯摔成輕傷。家長整天在學校裡鬧,學校以息事寧人的方式解決了此事。從這以後,學校要求學生在下課期間不準到外面去活動,學生整天成了籠中之鳥,一天從早到晚除了上廁所和吃飯的時間,其他時間都呆在教室裡,下課時間,學生除了做作業就是擺龍門陣。時間一長,很多學生都受不了。

有的學生就將這件事情告訴給家長,在期末考試開家長會時,家長紛紛將下課時間不準學生出去玩的情況反饋給學校,學校的回答竟然是害怕出現安全事故,所以才作出此決定。家長表示要將這一情況反饋到教育局。學校領導這才引起重視,在下學期開學取消了這一規定,下課時間由班主任監管學生的活動。



學生的成長是德智體美等多方面的發展,不能因為害怕出現安全事故而不讓學生參與課間活動,可以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教育主管部門對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時間是有要求的,每天課外活動的時間要達到一小時。學生的學習也是一個勞逸結合的過程,課間活動有利於學生緩解疲勞,增強體質,提高學習效率。那些不讓學生參與課間活動的學校,這種教育方式的確是教育的悲哀。


Lance課堂


不僅僅教育這樣,整個社會環境都一樣。

記得小時後,放了學,揹著小書包,不回家。三五好友,春天去挖野菜,拔小蔥;夏天去採花,拔草;秋天去摘蘋果,摳葵花;冬天去溜冰,丟沙包。玩到天黑才回家。週末,步行幾里路,去看戲,看電影,找朋友。全程沒有家長,也沒人干涉。玩,是童年的最純淨記憶。

現在,上下學需要家長接送,作業需要輔導,輔導班需要陪著,孩子們一天奔波在學習的路上。

這種改變一定程度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國民素質提高要求。家長素質高了,對孩子的學習重視了。

以前一家好幾個孩子,家長忙裡忙外為解決溫飽而忙碌。沒有心情,也沒有時間管教孩子吃飯穿衣以外的事情。

送到學校,一切交給老師,很少有人因為老師的管教找老師麻煩。相反,見了老師,就會說:老師,他不聽話你就揍他。在學校,磕著,碰著,回去也不說,那時候的孩子真結實。

悲哀還談不上,只是覺得真的對孩子的成長不利。要解決這個問題,光靠學校或者家長一己之力是有難度的!


靜待花開122293612


我相信這樣的學校在中國不止一所兩所,而是成百上千,我工作的學校在東北的一個縣城,只要學校裡一來檢查的,一定下課的時候不讓學生上廁所,不讓學生在走廊裡出現,把學生全部由班主任看管,在教師當中像死人一樣,不發出任何的聲音,更不要提什麼課外活動。



這不僅僅是教育的悲哀問題,更是教育領導,對於教育的認知錯誤問題,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為了能得到領導的肯定,

犧牲了孩子們的利益

犧牲了孩子們的天性

犧牲了孩子們的健康

這樣的教育領導一定是不合格的

這樣的教育一定是不合格的

這樣的學校更是不合格的



其實這都是學校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事情了,還有一些更離譜的事情,只會產生夠壞的影響,包括上面來檢查的學校會做一些假課表,讓學生去上假課表。

而學生通常表現的都非常的老練,如果老師忘記了,他們都會提醒老師。

這就是從小的過程當中受到的這種撒謊的教育,很多學生把這種撒謊,變成他們生命當中的理所當然。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這種行為是不是比不讓學生課間上廁所兒,在課間玩耍更可怕,因為他從一個人的人性上,給孩子灌輸了一個錯誤的觀念。



我們現在的很多學校領導都是膽小怕事型的領導,已經達到了聞風喪膽的程度,校園當中的任何風吹草動,他們的如履薄冰有安全意識是好事兒,但是這種過分的安全意識,一定蘊藏著巨大的危機所以希望我們的廣大學校領導,能夠認識到孩子在校園當中確實需要保護,但不需要過分的保護,他們需要施展天性,更需要在各種各樣的活動當中接受到教育而不是隻在課堂中接受教育。


宇宙最好老師


確實是悲哀,這種情況應該在很多地方都存在。

我們這裡一個不錯的幼兒園,和兩個不錯的小學,就存在你說的這種情況。幼兒園孩子的家長告訴我,孩子下課前生活老師會給孩子水杯裡面倒好水,下課後孩子排隊去喝水,喝過水之後去廁所,還是排隊去的,然後直接回教室做好,開始上下一節課。

小學下課後除了上廁所或者喝水以外只能坐在座位上,不允許在走廊或者教室裡活動,更不允許追逐打鬧。

我覺得造成這樣的結果更多是因為教育資源的不均衡,每個家長都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給孩子找個好學校,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去好的學校學習。這樣就造成個別好的學校學生人滿為患,學校和老師害怕學生在課間活動期間出事,所以只有儘量不讓孩子出去活動。

可以想象一下,下課的時候,幾百個小孩子一塊出來,場面肯定很壯觀,稍不注意就是這個把那個碰倒了,那個踢到這個了,一會這個哭,一會那個鬧的,所以說,學生多的學校真的不敢讓孩子出來活動的。

如果說教育資源均衡,學校之間差別不大,這樣就不會有家長擠破頭去名校,也就不會造成這種個別學校學生人滿為患的狀態,也就不會存在下課不讓出去活動的情況了。


然規教育說


記得我們小時候,一下課就往操場衝,跌倒了、摔傷了,疼一會兒,回家別說告訴媽媽,就連藥油都沒擦,腳青一塊紫一塊,即使父母知道了,也只會說擦點萬花油,根本沒想過要去學校指責誰。

現在,孩子變矜貴了,家長維權意識高了,經常可以看到孩子摔倒,家長不依不饒找學校的新聞,人都會趨吉避凶,家長鬧贏了,錢到手了,學校也學精了,一動不如一靜,坐著受傷的機會怎麼也比運動少得多。

要改變學校做法,不如先改變家長觀念。


1024566137


真是感到悲哀!我也聽同事說了,他孩子上小學,不允許孩子下課出教室玩耍,上廁所也只能一個一個去不能扎堆去。原因何在,我感覺關鍵是有些家長逼得學校沒辦法了才出此下策。因為之前看到許多新聞說孩子課間玩耍摔傷了,家長訛學校賠錢,這下好了,學校乾脆就不讓孩子下課出來活動了。


平淡277132917


大家記得我們以前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嗎?“下課鈴一響,同學們來到操場上,有的同學踢毽子,有的同學跳繩,有的同學踢球,熱鬧極了”,現在下課期間可不是熱鬧極了,而是靜悄悄一片。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呀,學校怕孩子們下課期間玩耍出意外,而在學校除了意外,毫無疑問,學校是跑不了責任的。家長一定會跟學校要補償的,除了醫藥費等必要的補償,有的還會獅子大張口,學校真的也拿不出這些錢的。

前幾年,下課後,兩孩子下樓梯出去,一起走,可能其中一個孩子不小心碰了另一個孩子一下,那個被碰的孩子,一個不穩,就從樓梯上跌下去。好在那時他離著樓梯底部也就三兩級臺階了,孩子摔倒了。感覺也沒有什麼大事,那個碰他的孩子,就把他扶起來,倆人就去了廁所。也沒有什麼大事。老師根本就不知情。

這是發生在上午第三節課課間。第四節課老師上完了,就放學了。孩子們就排隊走了出去。一切也很正常。可是下午人家家長就找來了。來學校興師問罪,問為什麼孩子摔的那麼厲害,都骨折了,老師既不處理,也不給家長打電話。大家說老師冤枉不,老師根本不知情呀,叫來了另一個男孩子一問才知道事情的經過。

學校也把惹事的孩子的家長喊來,人家孩子受傷了,怎麼也得去慰問下吧,於是班主任和家長都去看望了這孩子,家長也說,花多少醫藥費人家擔負。再說學校裡給孩子們入著意外傷害的保,也可以報銷一些。

可是後來除了這些醫藥費等等,人家家長還列出了很多條款,家長的誤工費呀,孩子的營養費呀,以後如果落下毛病的補償費等等,羅列不少的錢。

人家對方的家長也不願意再出錢了。於是受傷的孩子的家長就天天找學校,後來學校說,你去起訴吧,法院判處我們多少。我們就支付多少。於是那個家長就把對方家長和學校告上了法庭。

從此後,每每開會,領導說的最多的話,就是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成績好賴沒有人找你的麻煩,可是這孩子在學校磕著碰著了,家長會沒完沒了的找學校要賠償。學校也沒有什麼經濟來源,拿什麼給人家補償,老師就用點心,看護好各班的學生,不要叫他們在學校多做運動了、

其實我們很反對領導說的,孩子們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候,你叫他們老老實實的坐著,怎麼可能呢!我們也就陽奉陰違,沒有理睬領導的命令。

結果有個班課間又出了類似的事件,孩子是在操場的健身器材上摔下來,摔的骨折的。把領導給氣的不行。

把班主任們一頓批評,他說在課間他再看到哪個班的孩子亂跑,他就扣住學生,班主任去領人,然後扣獎金。於是老師們不得不執行了。

課間安排好學生,每幾米就有個站崗的孩子,一有跑跳的就進行制止,制止不了,就去報告老師。原來熱鬧喧譁的大課間,變得安靜起來,孩子就在教室裡玩耍。有的班級孩子們趴在書桌上睡覺。

這是不是教育的悲哀,我不敢說,但是這些孩子的確很可憐,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可是為了安全起見,為了不被家長天天逼著追責,學校也只能違心的這麼要求。

大家都知道,孩子們的骨頭是彈性很大的,易彎曲,不易骨折。記得以前聽說,一個農村裡的小孩子從房上摔下來,一點事都沒有,可是現在孩子,稍微不注意,摔倒下就會骨折。

這樣的現象,除了跟孩子們的飲食有關,還跟孩子們增長過快,骨頭快速生長,並且孩子們運動量非常少,缺乏鍛鍊有關,所以孩子們的骨頭變得彈性不夠,很脆弱,很容易反生骨折現象。

這是大環境造成,不能單一的去責怪學校,去責怪老師。

現在很多學校的體育課形同虛設,不管課表上安排體育課多少節,可是實際上上了多少呢。因為體育課不是必考課,所以小學老師和家長們不是很在意,大多挪為上數學和語文了。就連初中畢業時進行體育測試,也是進行突擊訓練,測試完了,體育課也就會被侵佔。不上數學語文課,家長們會去投訴。不上體育課,就連家長心理也認為無所謂的事,

一切都是圍繞升學,一切都是為了怕擔負不起的責任,學校們就剝奪了孩子們娛樂和鍛鍊的機會。這也可以說是教育的悲哀,社會大背景下的產物。

寫在最後的話:

我們為國家培養的是人才,應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一個身體不太強健的人,怎麼能更好的為國家服務呢。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再是驚天的奇才,沒有好身體,又何談報效國家。

為了培養更合格的下一代,這種因噎廢食的舉動應該廢除了,還孩子們一個快樂的童年,我們是小學校園,不是養老院。他們是一群朝氣蓬勃的孩子,不是暮氣沉沉的老者。校園的課間就該是熱鬧的,而不是死氣沉沉的。

下課了,同學們來到操場,有的跳高,有的打球,有的在拔河,熱鬧極了。這才是小學校園應該有的的樣子。

大家說呢,你對於這個問題持什麼態度,請留言分享一下吧。


淺淺的教育


你認為學校因怕孩子下課期間出意外,就不讓孩子在下課間出去話動,這種教育是悲哀嗎?

我在農村中學教書十幾年,又到縣城教了十年多了,說實在的,我逐漸有了三點感受:第一,現在的孩子比過去嬌貴;第二,城裡的孩子比農村孩子嬌貴;第三,小學的孩子比中學的孩子嬌貴。

過去孩子一下課就奔出教育,撒了歡地瘋,追逐嬉戲,不到上課鈴響絕不回教室。有的鈴響之後,還戀戀不捨,趕在老師進教室之前才匆忙衝進來。

鄉下的孩子身體大多結實,經常幫家裡幹活,皮膚黑黑的,說話很大聲。下課不讓他們去操場上野一回,那是根本不行的。人在教室裡,心早就飛走了,屁股在板凳上扭來扭去,就像有凳子上紮了釘子,實在坐不住。

我教書二十多年,都在中學裡,近年來,我發覺初中孩子最瘋的時候在初一,到了初二下課往外跑的人就少了,因為到了承上啟下的關鍵期。而到了九年級,下課時除了上廁所的和性子毛糙的,就連讀書不怎麼樣的也懶得挪步,全都窩在教室裡,有的看書做題,有的趴著發呆,渾沒有青少年學生的活潑勁了。

而在城裡的一些小學裡,確曾聽說不讓學生課間離開教室了,原因是為了防範風險。作為老師,我覺得這樣的教育太悲哀了!

首先,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的孩子現在已經被管束得不敢說、不愛玩、不會玩了!失去天性的孩子很可憐;

其次,自由是孩子的追求。我們的孩子身周卻全是桎梏,活動的空間狹小,思想的空間同樣逼仄!我們正在把孩子培養成只知服從的木頭人;

第三,風雨是成長的必需。我們的孩子被關在溫室裡,見不到陽光,淋不到雨水,經不到風霜,然而,他們並沒有更健康更快樂更安全!我們正在把孩子承受挫折的本能剝奪得一乾二淨!

作為老師,我知道學校這麼做是逼不得已的,因為某些鼠目寸光、盲目護犢子的家長在孩子課間(體育課上)磕磕碰碰受點小傷後,到學校來吵鬧過,有的甚至還訛詐過。於是,學校怯了,老師怕了。

但是,教育者不能沒有擔當,教育也不該因噎廢食。縱然有百般無奈,也不能以反人性的方式來規避風險。否則,不辦學最安全。而且,關在教室裡就一定安全了麼?真要發生意外,躲也躲不掉!

最後,呼喚家長能理解支持學校,學校也敢於擔當起來。雙方攜起手來,去共同踐行我們信奉的一句教條:“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