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轍,北宋著名文學家和政治家,是文學家蘇洵的兒子,著名大文學家蘇軾的弟弟,父子三人在當時被時人尊稱為"三蘇"。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歐陽修、王安石、曾鞏等人合稱"唐宋八大家"。
宋崇寧三年,蘇轍在經歷過位極人臣的榮耀和被貶循州的悽慘之後,在潁川定居,築室曰"遺老齋",自號"潁濱遺老",過著田園隱逸生活。這期間蘇轍杜門不出,以讀書著述、默坐參禪為事,不再過問朝廷政事,所謂"心是道士,身是農夫",其樂也融融。這十餘年裡,蘇轍回首自己的一生,感慨良多,但細細一想,一切不過是過眼煙雲,人生的真正意義在於過程,不在結果,雖然沒有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但縱觀一生依然沒有什麼遺憾了。
這期間他作了《漁家傲·和門人祝壽》一詞,名為祝壽,實為遺囑,這在歷史詞苑中是極少見的。
七十餘年真一夢,朝來壽斝兒孫奉。憂患已空無復痛,心不動,此間自有千鈞重。
早歲文章供世用,中年禪味疑天縱。石塔成時無一縫,誰與共?人間天上隨他送。
這首詞延續著蘇轍淡泊無為的思想,頗具禪意,特別是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晚年歸於平靜的時候,更有一種大徹大悟的感覺。因此這首詞的基調並不悲傷,一切不過是過眼雲煙耳。"七十餘年真一夢",夢醒之後什麼也沒有了,曾經的"憂患"已激不起傷痛,居廟堂憂百姓、處江湖憂其君的日子也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心不動,此間自有千鈞重",以己之"不動"來應對世間萬事之動,此話極具禪理。
"早歲文章供世用"亦頗有深意。蘇轍早年作過許多關於革弊的文章,而且也曾位及人臣,費盡心機以求改革弊政,然而時不合宜,黨爭不斷,蘇轍的理想未能實現。
蘇轍作為北宋時期偉大的文學家和政治家,平生創作無數,雖然不及蘇軾那般才華橫溢,也並非像自己所說的那樣"兄敏我愚,賴以有聞,其詩文自有自己的特色和地位,特別是其文,並不比蘇軾遜色。
其詞作雖至今僅存四首,卻依然折射出了蘇轍的人生軌跡和精神追求。毫無疑問,蘇轍也是宋朝文學的一面旗幟。在他的詞中,情感豐富、兄弟情深,個性中雖有悲觀消極色彩但依然心存報國之志;屢遭貶謫、歷經磨難,雖身在朝廷,但心有田園之戀;晚年隱居、默坐參禪,雖一生坎坷,卻心歸平靜、從容豁達。
閱讀更多 時間簡史簡相思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