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时期美国股市会如何影响中国股市

随着欧美股市,尤其是美股暴跌以来。A股也受到牵连,但问题是美股牛市十年,A股没跟,美股暴跌,A股却在跟跌。尤其是最近几日,股民们睡觉前和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先看一下美股崩没崩,显然美股已经严重的影响到我A股投资者的睡眠质量了。所以我们亟需要研究一下,美股为什么会影响A股又是如何影响A股的。最后和所有人一样,希望A股能够走出独立行情。


金融危机时期美国股市会如何影响中国股市

再次熔断纽交所暂时关闭交易

中国A股市场有着牛短熊长的明显特征,这种特征最突出的表现就是A股容易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的上涨,但是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当市场开市下跌时,下跌的趋势会在很长的时间内维持现状,并且往往在开始下跌的时候,跌幅会特别大,所以投资者很难在中国的股市中获得稳定的收益,牛市熊市交替区间发生的暴涨暴跌使得市场中充满了狂热的投机者,更加剧市场的不稳定性。

而美股状态则截然相反,美国的股票市场大体呈现出一种慢牛长牛的状态,即美国股市的牛市持续时间相对比较久,而且在这种较长的时间段中,股市的涨幅比较平稳。美国的熊市维持的时间则非常短,加上美国股市自有的稳定的机制,即便是在熊市,股市的下跌程度也不会太大,除非是在类似经济危机的特殊时期。


股票市场的联动被归为金融市场波动的传播表现形式之一。发生在一个国家中的危机可能并不能完全从这个国家本身的宏观经济情况来找原因,而是

要考虑到来自外围的经济冲击传播。关于金融市场波动的传播机制有两种分类,一种是以冲击因素为划分标准的分类,一种是以冲击的传播渠道为划分标准的分类。


冲击因素为划分标准的波动传播分类

这种分类是以冲击因素的组成即冲击对象为主要划分依据,具体分为季风效应和传染机制。

季风效应强调同时影响所有国家经济基本面的总冲击会同时对许多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这些国家在受到相同的冲击时,其金融市场可能会同时作出反应。所以在冲击过后,任意两个同时受到影响的国际之间的关联就会增加。并且季风效应常常可以解释这样的经济现象:经济发达的国家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有较大影响,反之则不尽然。本次的新冠疫情和“石油战争”可以说是较为典型的季风效应了。

溢出效应是指通过实物关联来实现的一国对另一国基础面的冲击,比如跨国间贸易和政府层面的政策协调。它可以通过贸易、金融和政策三个渠道去传播。贸易关联认为一国发生的危机会间接地恶化与其贸易往来联系较多的国家经济基本面,从而触发他国的危机。金融关联认为若一个市场发生危机,会使得这个市场上的流动性缩紧,因此出现的非流动性会传播到另外一个与该市场在经济上有密切联系的市场。比如:有大量直接投资联系的两个国家美国和印度,如果美国发生危机,那么美国国内的金融机构将会产生流动性危机,美国的金融机构可能会从印度市场上抽资离去,从而加剧印度市场的非流动性。政策关联认为一个市场对经济危机的反制措施可能会让另一个国家实行类似的措施,从而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当归属于溢出效应。

净传染,指的是不能够由前面两个效应解释的传播,即不可以用宏观经济因素变化来衡量的缘由,一个国家内发生的经济危机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了另外一个国家。比如危机的发生会改变人们的风险忍受程度和预期,只有这类传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染,它同人们的预期变化有关,而这种经济预期的变化是由其他因素造成,比如投资者对现象或信息的不同理解,而不是因为经济层面的变化,这是一种在面对危机时人们自发的变化,带有不理性的成分,也就是常说的“羊群效应”。美国在一个月之内4次熔断,各国股市跟跌,这一现象具有典型的净传染特征。


以冲击的传播渠道为划分标准的分类

金融危机时期美国股市会如何影响中国股市

​根据以冲击的传播渠道划分标准,传播机制可以分为危机或有型(crisis contingent)和非危机或有型(not crisis contingent)。一般来说,发生在经济危机时期中的冲击传播力度会更大,速度会更快,但持续时间会较短,只是暂时性的传播;而发生在非经济危机时期中的沖击传播一般来说会比较稳定,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冲击,而是通过譬如贸易、政策、国际利率和总需求等具有实物链接的渠道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比较稳定,不会因为是否发生经济危机而改变。


关于危机或有型下的传播机制包括流动性理论、投资者心理理论和信息层叠理论。

流动性理论是指在发生金融危机时,跨市场的投资者会遭受到流动性冲击,然后会在不同的市场上通过买卖资产来进行保值,这样就会引起跨越不同市场的资产价格互动。比如,投资者在由于一国的危机而造成资本损失,那么投资者进一步会将调整自己在第二国的投资组合以满足第一国对于保证金或者管制的要求

,如果存在价格效应,那么还会造成更多的损失,有观点还认为,资产价格的崩溃是由流动性所带来的冲击造成的。美股暴跌以来,每个交易日A股都有大量外资流出,或是源于此。

投资者心理理论认为,不同市场上资产价格的互动是基于投资者看法变化而发生改变的。即在危机发生时,冲击的传播更多来自于不同的人对经济预期的变化。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投资者是非理性的,资产价格的联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基于投资者非理性的经济预期。

信息层叠理论的假定基础是市场是非有效的,即股价不能够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出资本的真实价值,当危机发生时,不稳定因素会被急剧放大,这会导致冲击的传播更为迅猛。相反,如果一个市场是有效的,且市场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并且可以迅速对所有信息作出合理反应,当经济基本面产生变化时,企业的经营会随之变化,随之而来的关于公司的现金流以及市场要求的收益率都会产生波动,这时则是经济基本面因素而非投资者行为因素来促使不同股市之间产生联动反应。


金融危机时期中美股市联动机制

金融危机时期美国股市会如何影响中国股市

雄起

2008年源自于美国并迅速传递至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世界资本市场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在很多方面及很大程度上深刻地影响个各国股市之间的关系,这场危机得爆发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大面积的连锁反应。这对于研究股市联动性领域问题来说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时期。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是中国资本市场逐渐开放过程中遇到的首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在这种影响巨大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之下,世界范围内不同市场内的资产互联关系显著,不同股市之间的相关程度也不断上升。

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股市随之波动,并且这种震荡是由香港股市从美国传递到中国。我国股市并没有在金融危机间遭受到感染,这可能是由于当时我国股市在危机发生时期对外开放程度有限,加之国内各项机制比较封闭,所以未及时受到来自美国股市的波动影响。中美股市在长期来看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个体,它们之间没有长期的均衡关联,但美股对A股的单向引导效应和波动效应溢出明显,相反,A股对美股则没有影响,此外,在特殊的极端状况中,美股的冲击会更强烈地影响中国股市。

现在我国与美国、英国等其他主要国家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性显著增强,我国资本市场更加国际化。中国和美国的股市联动会在危机发生的时期增强,宏观经济变量也是其中一个主要缘由。

在危机时期内,汇率和股票都是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信号,一个国家汇率的变化会影响其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资本市场互相联动。市场参与者,可以多观察以上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