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樣都叫白茶,卻白得千變萬化?

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獲取藝術知識(關注:baokuchina)

前幾天寶哥哥科普白茶時,收到了很多來自真愛粉的發問:

咦,怎麼沒有看到大名鼎鼎的安吉白茶?

市面上的禪茶是白茶嗎?

我發現天目湖白茶非常好喝,它屬於發酵茶嗎?

在回答以上問題之前,我們得先了解幾個容易混淆的概念——白茶、白化茶、白毛茶,get了他們的區別才能明白為什麼同樣都叫白茶,卻不是一家。

為什麼同樣都叫白茶,卻白得千變萬化?

白茶,以大白茶大毫茶或是水仙茶樹的芽葉為主要原料,採摘後不經殺青,只用攤放萎凋的方式,晾曬2~3天烘乾製成的茶,屬微發酵茶。白茶因其不揉不捻的製茶工藝,從最大程度上保留了白茶的營養物質,使其養生功效得到了最大的保留。

✍️寶哥哥劃重點:判斷是否為白茶的標準是——採用不殺青、只萎凋晾曬的工藝製茶。

因茶樹品種和鮮葉採摘標準不同,白茶主要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貢眉四大類,其中最嫩的是白毫銀針。

為什麼同樣都叫白茶,卻白得千變萬化?

白茶四大類

白毫銀針本身顏色偏淡,因為白毫多呈雪白色,隨著時間的延長,顏色變化不大;白牡丹、壽眉等種類的白茶,隨著存放時間變長,顏色會從偏綠色變向棕紅色。

從左至右看過去茶葉的顏色越來越深,但並不說明顏色越深的白茶餅越老。

為什麼同樣都叫白茶,卻白得千變萬化?

白葉茶又稱白化茶,是指鮮葉原料採自芽葉因變異導致葉綠素部分缺失而呈白色的茶樹種,一般按照綠茶或其它茶類加工工藝製成的茶葉產品,如安吉白茶、天目湖白茶、景寧白茶、徽州白茶、白雞冠等都屬於白葉茶。

✍️寶哥哥劃重點:凡是沒有按照白茶加工工藝製成的茶,再白也不叫白茶。

如果你不明白白化是什麼意思,寶哥哥建議將其與黑化聯繫起來理解,說白了就是一片翠綠的茶葉突然變異了,變成白色的,這類茶都叫白化茶。

說起白茶,總是繞不開一個問題:

安吉白茶是白茶嗎?

不是!

從工藝上講,安吉白茶在採摘完後,還要經過攤青、殺青、理條搓條、攤涼、初烘、焙乾、整理等工序,遠比白茶複雜得多,就發酵程度而言,白茶比綠茶發酵得要厲害一點。

為什麼同樣都叫白茶,卻白得千變萬化?

中國六大茶類發酵程度排序

從顏色來看,安吉白茶成茶跟白似乎搭不上邊,屬於綠色,沒有白毫。

《大觀茶論》的白茶是什麼茶?

是白葉茶。

白葉茶在我國有千餘年曆史,宋代鬥茶以純白為貴,這一時期備受推崇的就是白葉茶。

前面我們在介紹白茶時(沒看過的朋友戳☞ )提到,宋徽宗在他的《大觀茶論》中專門留出一段篇幅講述白茶,但這裡的白茶並不是現代白茶,它的成茶表面沒有白毫。

目前,經茶葉專家對茶樹形態、葉片特徵的實地考察,以及史料研究的證實,基本上可以得出結論安吉白茶就是宋徽宗《大觀茶論》中所指的“白茶”。

為什麼同樣都叫白茶,卻白得千變萬化?

白毛茶是鮮葉原料採自白毛茶變種,簡單講,就是茶葉絨毛特多特壯的茶系品種,是天生的一個品系,這種茶一般按照綠茶加工工藝(鮮葉—殺青—乾燥)製成的茶,如樂昌白毛茶、凌雲白毛茶、汝城白毛茶等。

✍️寶哥哥劃重點:白毛茶跟白化茶的區別是,白毛茶因為絨毛多顯得白,白化茶則是因為變異導致鮮茶呈白色,不管它們怎麼個白法,只要不是按照白茶加工工藝製成的,就都不能算白茶。

某種程度上講,白毛茶芽葉肥壯,白毫顯露,香氣馥郁持久,回味甘甜,和白茶品質相似,但因其採用綠茶加工工藝,所以屬於綠茶。

不過,目前市面上也有利用白毛茶嫩梢披茸毛特性,按照白茶工藝開發出來的白茶新產品。

從茶葉特徵及工藝特點來區分的白茶、白葉茶、白毛茶是幾項重要標準,事實上,這三類茶的種植區域分佈也具有明顯的差異。

我們用一張圖來標註一下它們的常駐地。

為什麼同樣都叫白茶,卻白得千變萬化?

白茶分佈在福建政和、福鼎、建陽;

白化茶分佈在福建、浙江、安徽以及日本等地,以其為原料生產的產品有綠茶和烏龍茶;

白毛茶分佈在廣東、廣西和湖南等地,以白毛茶為原料生產的產品多為綠茶。

以上只是寶哥哥為大家從宏觀層面區分了白茶這一大類與“打著白茶名號”的茶類,具體細化到白茶裡,也有很多問題困擾著大家。

新白茶、老白茶是什麼茶?

新白茶,是存放時間不足一年的成品白茶,

老白茶,則是存放時間超過三年的成品白茶,

存放時間超過一年,又不滿三年的成品白茶,我們稱之為“陳白茶”。

✍️寶哥哥劃重點:新白茶與老白茶的區別,約等於小鮮肉與大叔的區別,區別的關鍵在於存放時間。

那麼你可能又要問了……

新白茶還是老白茶好?

新老有別,那都是歲月的饋贈。

人們總說成熟男人有魅力,一款“有故事”的老白茶也能俘獲大多數人的芳心,這也是為什麼茶圈中熱捧老茶之風盛行。

但老白茶不見得適合每一個人。喜歡鮮爽甜潤的,喝新白茶;喜歡醇熟點的,有勁頭的,就喝老白茶。

什麼是高山白茶?

高山白茶,顧名思義就是生長在高山上的茶,多高才叫高?在福鼎白茶產區,把種植在600-900米之間的白茶樹,稱之為高山茶。

高山因為有云霧,阻擋了大量紫外線對茶葉的灼傷,保證了芽葉水分的同時,也促進了茶氨酸含量的增加,對比“低山白茶”而言,茶湯更加鮮爽甘甜。

總聽人說做舊茶,那是啥?

文物可以做舊,茶葉也可以!

做舊茶的出現,是茶圈裡盲目熱捧老白茶的結果。同文物做舊類似,都屬於人為地將新變舊,其目的都是以舊的價格賣出,從而獲取等多利潤。

辨別做舊茶和老白茶,主要從顏色、香味、口感等方面判斷,需要多年的經驗積累,這就都是後話了。

大家只需要記住一點:好茶不做舊,做舊不成茶!

這兩年流行的禪茶是什麼茶?

早年間,白茶是專門用來供奉莫扎法王及噶陀寺僧眾,直到現在才有機會流向市場,市面上的禪茶基本上就是白茶。

有些人以為在茶園裡放上唸佛機,就可以種出禪茶,其實不然,禪是一種境界,用一種“禪”的心態,杜絕化肥而使用野生羊糞、靠飼鳥除蟲的種植出來的茶才能稱之為禪茶,這裡面講求的是天道循環。

福鼎白茶?政和白茶?

政和白茶和福鼎白茶,都屬於六大茶類中的白茶。

它們的區別在於萎凋的方式不一樣,福鼎的傳統是日光萎凋,簡單說就是——曬;而政和的傳統是室內萎凋,簡單來說就是——陰乾。

相信大家看完今天的乾貨,就能清楚地分辨茶葉市場上的政和白茶、福鼎白茶、安吉白茶、徽州白茶、靖安白茶、樂昌白毛茶、凌雲白毛茶等“白”字號產品茶了。

全世界的白茶90%產於中國,而中國的白茶,90%出自福建省福鼎市,毫不誇張的說,世界白茶在中國,中國白茶在福鼎。

為什麼同樣都叫白茶,卻白得千變萬化?

為什麼同樣都叫白茶,卻白得千變萬化?

為什麼同樣都叫白茶,卻白得千變萬化?


在這裡,寶哥哥也為新手朋友們提供一些客供餐參考的建議:喝白茶,從新白茶喝起,先感受清爽,再來品味陳香;等到喜歡醇厚熟口感時,就可以藏新茶,喝老茶,畢竟收藏新白茶潛力大,遇到做舊茶的幾率小。

白茶就算是不用來收藏,自己喝也是大有講究的:一般來說,白瓷材質的蓋碗適合用來泡白茶,白瓷材質,質白,表面有一層光滑的釉,方便觀察湯色變化,不奪香、不吸味。

我們也經常見有用玻璃杯泡茶的,這類杯子更適合用來沖泡新白茶,像是老白茶一類我們建議用白瓷杯,便於泡出茶葉內在的物質。

另外,取茶比例因茶杯材質不同也稍有差異,用300毫升的玻璃杯,投茶2克足夠,投茶量太大時,和茶葉太多水接觸,茶多酚和咖啡鹼釋放太多容易苦澀;如果是用100ml的白瓷杯,不用擔心水太多,投茶5g左右適宜。

不管用白瓷杯還是玻璃杯,最適合泡茶的水溫都是100℃,好茶不怕沸水!

當然了,最最核心的一點:喝茶看個人需求,喝茶這件事跟談戀愛一樣一樣,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三月春茶綠,新芽沏成香,既然出不了門不如來一壺茶吧!


更多內容,請關注“寶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