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應該如何熬?一篇文章告訴你(一)

中藥作為老祖宗們智慧的結晶,其具備的醫療保健功效,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現代對人類的健康仍然擔任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雖然現在臨床上已經存在一些中成藥可以直接開水沖服,但更多的還是醫生根據病人情況辨證論治開具的中藥處方,需要患者自己拿回家熬製。

中藥應該如何熬?一篇文章告訴你(一)


《本草綱目》有云:“凡服湯藥者,雖品專精,修治如法,而煎藥者魯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則藥亦無功。”即使醫生開出的中藥方子再怎麼好,如果熬藥的時候煎煮不當,也會使藥方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因此中藥應該如何熬才能發揮它的最大功效?

1、選擇正確的熬藥器具。

熬藥器具並不是隨便拿一個鍋就能用,生活中常見的鐵鍋、鋁鍋、銅鍋等金屬器皿容易和中藥成分起化學反應,降低療效,甚至產生毒副作用,都不能拿來熬藥。像砂鍋、砂罐等陶瓷器皿由於導熱均勻、保暖性能良好,用來煎藥最合適不過。

需要注意一點新砂鍋使用前要先開鍋。把新砂鍋放在清水中浸泡3~小時,可以熬粥至粥爛成漿糊,也可以直接燒水至水開又自然冷卻,這樣可以去除土腥,防止砂鍋開裂。

如果懶得買砂鍋或者砂罐,也可以用不鏽鋼鍋熬藥。但是不鏽鋼鍋由於加熱比較快,煮沸時間相對砂鍋短,容易出現熬糊情況,需要不停的觀察和攪拌。

中藥應該如何熬?一篇文章告訴你(一)


2、選擇正確的煎藥用水。

古代對煎藥的水質要求較高,李時就珍將其分為雨水、露水、雪水等五種,到了現代由於環境汙染,這些天然的蒸餾水已經不適合飲用,更不能拿來熬藥。

生活中常見的自來水為了消毒殺菌多含有一定的氯,若直接用來煎藥,可能會和中藥中的一些成分產生氧化反應。建議最好煮沸後去氯,然後等水溫冷卻了再來熬藥。

如果有條件也可以使用純淨水和蒸餾水。,最好不要用礦泉水。礦泉水主打的就是含有多種礦物質,它們也有可能和中藥起化學反應,影響藥效發揮。

中藥應該如何熬?一篇文章告訴你(一)


3、加入合適的水量

理論上講,第一、二、三道煎藥時加入的水量應該不同,因為要排除飲片的吸水量,煎煮過程中的蒸發量等等。但實際操作中,太不現實,因此一般可行的做法是將飲片適當加壓後,液麵高出飲片2cm即可(約一手背高度)。

質地堅硬、粘稠、或需要久煎的藥物,如一些鎮驚熄風、滋補類藥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藥材略多;質地疏鬆、或有效成分容易揮發,煎煮時間較短的藥物,如一些疏風清熱治療感冒的藥物,加水液麵淹沒藥材即可。

加水過少,有效成分提取不充分,藥效不能完全發揮,加水過多,熬煮時間過長,藥效散去,得不償失。


中藥應該如何熬?一篇文章告訴你(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