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開門“變幻莫測”老人取錢“難上加難”疫情之下銀行服務更需溫情

銀行開門“變幻莫測”老人取錢“難上加難”疫情之下銀行服務更需溫情

銀行開門“變幻莫測”老人取錢“難上加難”疫情之下銀行服務更需溫情

“這銀行今天不開門啊。去哪兒取錢啊?經海路?也忒遠了吧。”17日下午2時30分,農業銀行開發區(亦莊)支行門前,老方望著銀行門外貼的通知搖了搖頭。

儘管電子支付已經成熟,但老年人依然愛去銀行辦理購燃氣、取養老金等業務。每月的15日是北京退休人員養老金的發放日,很多老人都會在這幾天去銀行取養老金。不少老年讀者近日反映,他們遭遇了銀行的“閉門羹”。記者16日、17日兵分多路,調查幾十家銀行後證實,銀行網點的營業時間確實“變幻莫測”,讓人感覺不方便。

開門少

開門沒規律客戶很頭疼

老方是幸運的,他只需要等一天,農行開發區支行18日就能營業。而農行青年路支行牆上貼著的公告顯示,該網點本週只有17日和21日兩天營業。

17日下午,工商銀行方莊支行營業部的玻璃大門緊鎖。不少老年人都是“不死心”地拉了拉門把手,然後搖搖頭,嘆一句“白來了”。

這裡的公告顯示,本週二、週五兩天,該網點不營業。用戶可以通過“工行服務”微信小程序等渠道查詢營業安排。但當記者將這句話指給幾位老年人時,他們都搖搖頭,表示“弄不了”。

同樣是工商銀行,在位於馬家堡東路東側的洋橋支行網點,本週營業時間僅為週三、週六兩天。作為17日“營業替代”的鎮國寺支行網點,則在2公里以外的位置。

北京銀行方莊支行,本週的營業時間則是五天。建設銀行開發區支行的工作人員表示,該行未來的營業時間比較固定,為每週一至週五。招商銀行青年路支行儘管也採取輪流營業的方式,但排班明顯密集很多。

記者走訪的幾十家銀行網點,基本都沒有恢復正常營業,不少銀行每週只開兩天門。經與多家銀行工作人員溝通得知,各網點的營業時間由上級分行統一安排,每週更新一次。各網點一般在週末張貼下一週的營業時間安排。

一位拉著小推車的大爺對此表示不滿,“銀行可以在室內限流,我們不求速度有多快,也能慢慢等著,只希望銀行每天辦公。何必讓人白跑一趟呢?”

跑路遠

臨近支行相距3.5公里

17日下午2時許,在中國銀行芳星園支行,兩位工作人員正蹲在地上粘貼著標誌線,他們身後是已經上鎖的玻璃大門。

工作人員介紹,如果實在著急,附近還有三家網點,客戶可以根據當天日期選擇營業的網點去辦理業務。記者用地圖依次搜索發現,第一家推薦網點方莊中心支行,距芳星園支行約1.6公里,走路要近20分鐘,第二家推薦網點方莊支行也有約800米的距離。第三家東區支行網點倒是不遠,只有不到600米,但仔細一看,該網點17日當天並不營業。

廣發銀行朝陽北路支行,17日大門緊閉,甚至連自助銀行也不開門,來取錢的王先生只能遺憾地轉身離開。儘管大門上貼著臨近的網點信息,但他並不打算趕過去。因為距離最近的東四環支行,在3公里以外,步行需要40分鐘左右的時間。

各銀行營業時間的安排,基本上以某一區域內各支行相互輪換和補充為原則。這種輪崗式的營業方案,有時候會因為網點不夠密集而為難市民。比如老方,從農行開發區支行前往經海路支行,要跨越3.5公里的距離,步行約需要50分鐘。

知曉難

個人通知服務仍然缺位

“每個銀行網點應該都有固定在這兒取養老金的用戶手機號,發個短信告訴大家一下具體上班時間行不行呢?”趙先生的觀點,代表了很大一部分老年讀者的心聲。他說,自家老人在16日去工商銀行北京南十里居支行取養老金,“本來老頭兒的腿腳就不太利落,好不容易坐車去一趟吧,捂得倍兒嚴實,結果吃了閉門羹……”

除了直接去網點看通知,市民尤其是老年人很難提前知曉具體銀行網點的營業時間。交通銀行朝陽北路支行貼有本週二級支行對外營業時間表,厚厚一沓紙,翻看的時候稍不留神就會掉到地上。“那麼多人翻來翻去,也沒辦法消毒,總感覺不衛生。”吳女士猶豫再三,還是放棄了查看。

建設銀行金臺路支行門外排著十多位老人,老秦抱怨:“銀行門口貼的營業時間通知字忒小,必須得湊上去看,但有別人在看的時候你還不敢湊上去看,耽誤工夫。”

記者瞭解到,“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分行”微信公眾號、“工行服務”微信小程序、“工行北京”微信公眾號、建設銀行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可以查詢到相關營業時間,但對於玩不轉手機的老人來說,遠水難解近渴。市民也可以撥打銀行官方客服熱線問詢具體網點的營業時間,但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等客服都表示暫時不提供通知到個人的服務。

記者還注意到,全市養老金客戶最多的郵儲銀行,已經採取了公眾號、微信群、短信、電話、網點公告、社區宣傳等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為養老金客戶服務。已全周營業的郵政儲蓄銀行天寶園路營業所,門前還貼著一張通知,特意提醒前來支取養老金的“叔叔阿姨們”,注意錯峰和防護,並且留下了營業所的微信群二維碼和電話。

本報記者 孫毅 宗媛媛

魏婧 白歌

■馬上就評

推薦理財手段多多 此時更應甜嘴甜舌

張麗

疫情期間,很多金融業務都轉到了線上,銀行網點大多調整了營業時間。雖然這是應對疫情的非常措施,但對於玩不轉智能手機的老年人來說,卻遇到了麻煩。

為了防止人員聚集,配合防控形勢,各家銀行調整網點營業時間,情有可原。遺憾的是,部分銀行網點只是把營業時間貼在門口,並沒有將相關信息及時主動地傳達給客戶,於是總有人白跑一趟;在領取養老金集中的時段,這個服務缺失顯得尤為突出。這些老人基本都是老主顧,定期去銀行櫃檯取錢,特別是到日子領養老金,每個銀行網點心知肚明,設法通知老主顧具體營業時間,根本不是什麼難事。

即便不是特殊時期,讓腿腳不便、體力不支的老人家白跑就已經很不友好;在防控力度不能鬆懈的當下,則顯得更加不近人情。且不說很多小區都實施了出入證管理,每家每戶能出門的人員有限,單說老人家戴著口罩、揣著消毒溼巾走到銀行,還要冒著人挨人的風險看貼在大門上的停業通知……這裡面就隱含了多少風險點。要知道,老年人可是高風險人群,最該被好好保護的就是他們。

發放養老金的日子銀行應該儘量開門營業,即便不得已閉門謝客,只把“望周知”三個字貼在門口,而不是點對點的通知到人,也是服務的缺失。在微信、電話、短信、APP等普及率極高的當下,銀行網點完全可以讓客戶最大化地收到通知。對能夠熟練操作智能手機的客戶,自然是通過APP或者其他線上渠道送達通知;給固定領取養老金的老人們打電話、發短信,雖然瑣碎,難度並不算高。平時客戶經理們推薦起理財產品都手段多多,想方設法讓叔叔阿姨們瞭解詳情,為何在傳達基本服務信息的時候,就沒有往日的熱情?多打一個電話,讓老年人少跑冤枉路,相當於雪中送炭,比平時甜嘴甜舌的錦上添花,更能溫暖人心。

疫情終究會過去,這些暫時的困難也會隨之消弭。但對於老年群體的服務之心不僅不能淡,還應該把抗疫期間摸索出的一對一傳遞信息、錯峰辦理、一米線服務等好習慣,都好好堅持下去,這既是尊老之道,也是銀行業務拓展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