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有家“銀行”搞特殊 只收垃圾和廢品

2019-04-01 17:04 | 海寧日報

海宁有家“银行”搞特殊 只收垃圾和废品

“3月4日,綜治辦存紙板39.3斤;3月10日,區(鎮)保潔公司存入塑料瓶65個,廢紙54斤;3月13日,支出2000元,用於42個條線部門聯合舉辦‘春暖萬家’便民集市服務活動……”作為“尖山新區(黃灣鎮)綠色循環公益銀行”的首任行長,這兩天,尖山新區(黃灣鎮)衛計辦主任葉曹霞利用午休時間整理起了賬目。

“綠色銀行”是尖山新區(黃灣鎮)本月推出的一項創新舉措。它的設立,源自一本“環境賬”。

“我們是國家級生態鎮,不能讓生活垃圾成為綠水青山中的‘汙點’。”尖山新區(黃灣鎮)副鎮長沈燕明表示。去年,尖山新區(黃灣鎮)在海寧全市率先實現了每天生活垃圾減量2噸的目標。在此基礎上,當地對生活垃圾進一步細化分類,在原有“兩分法”基礎上變為“三分法”,即在原來將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基礎上再細化,將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再分為幹垃圾和溼垃圾,同時還將企業列入了細化生活垃圾分類的範圍中。去年底,尖山新區(黃灣鎮)又率先推行規上企業生活垃圾分類“四分法”。

海宁有家“银行”搞特殊 只收垃圾和废品

“垃圾分類越來越細,在這個過程中,一些企事業單位將可回收物混入生活垃圾的情況也暴露了出來。”葉曹霞說。這個問題要怎麼解決?在一次次討論中,尖山新區(黃灣鎮)相關部門逐漸形成了將生活垃圾收集起來進行二次分揀,將紙板、報紙、塑料瓶等可回收物從中挑選出來的構想,去年,尖山新區(黃灣鎮)設立了一個存放可回收垃圾的倉庫和一個專門銀行賬戶,“綠色循環公益銀行”的設計已具雛形。

“綠色銀行”從構想照進現實,還得益於一本精打細算的“經濟賬”。“一斤舊紙箱少說能賣七八毛錢,一斤飲料瓶也要一元錢左右,白白扔掉實在可惜。”保潔員馬曉旦說,“都說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我分揀垃圾就是在發現資源。”每天早上,他都駕駛著保潔車輛進入企業,翻開垃圾桶,仔細鑑別,將塑料瓶、廢紙以及紙箱等可回收垃圾重新拾出,分類歸置,拉回基地後存入倉庫。積累到一定量,就由保潔公司統一賣給廢品回收站。

海宁有家“银行”搞特殊 只收垃圾和废品

“賣了廢品得了錢,一部分獎勵給我們保潔員,另一部分存到全鎮的專門賬戶裡,還能幫助有困難的人,獻獻愛心。”馬曉旦告訴記者,保潔員們分揀垃圾的積極性很高。去年底,尖山新區(黃灣鎮)將專門賬戶中的3740元錢取出來購買慰問品,將滿載著濃濃愛心的慰問品送到了黃灣鎮養老服務中心30多名孤寡老人和困難戶手中;寬塘物業公司也捐存了2000多元的可回收物,用來點亮黃灣小學困難學生一個個質樸純真的“微心願”。

一本“經濟賬”背後是一本“愛心賬”。隨著“尖山新區(黃灣鎮)綠色循環公益銀行”正式成立,相關公益活動也正在日益走向常態化。

目前,尖山新區(黃灣鎮)垃圾分類不僅有了“總行”,各村、社區、企業也紛紛建立起了“分行”,廣泛動員大家參與,把垃圾分類聚集的公益力量轉化為社會治理的參與熱能。“參與捐存就能辦理一張‘存摺’,上面會記錄每一次捐存的情況,提升大家的參與感、獲得感。”沈燕明介紹,每個月25日,尖山新區(黃灣鎮)常態化開展捐存活動,社會力量參與到愛心捐贈當中,把更多的可回收物從其他垃圾裡分揀出來。

“這是一本‘愛心賬’,也是一本志願服務賬。”沈燕明說。目前,“綠色銀行”已經成為尖山新區(黃灣鎮)深入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志願服務活動的新載體。黨員、青年、工會、巾幗志願者紛紛行動起來,建立聯繫包乾制度,全程參與並持續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及監督指導。眾多志願者的主動參與,正在使垃圾分類聚集的公益力量轉化為社會治理的參與熱能,真正實現垃圾分類從“要我做”到“我要做”,讓廣大居民共同參與到將尖山新區(黃灣鎮)打造為海寧東部現代化濱江新城和創新智造高地、生態宜居福地的行動中來。(來源:浙江在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