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險企遭遇業績黑二月:陰霾之後仍有希望閃動


上市險企遭遇業績黑二月:陰霾之後仍有希望閃動


過去幾天,五大A股上市保險公司先後發佈了2020年前兩月成績單,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合計攬獲保費0.67萬億元,同比增長4.33%。

受到春節和疫情的雙重影響,2月單月各大上市險企保費出現波動,行業單月保費收入0.14萬億元,同比縮減2.69%。其中,5家壽險公司合計實現保費收入978.43億元,同比下滑0.15%;3家財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417.58億元,同比下滑7.79%。


疫情之下,上市險企遭遇困境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保險公司開門紅的節奏,線下代理人業務受到巨大沖擊。新華保險董秘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中便表示:隨著疫情發生和持續,代理人線下展業基本停滯,1月下旬及2月份業務出現明顯回落,目前疫情的影響仍在持續。


壽險板塊分化 早起鳥兒有蟲吃


具體業績來看,2020年前2月,五家壽險公司保費收入同比變動“兩正三負“,新華保險以44.22%的增速領漲,中國人壽以20.51%的增速次之。平安人壽保費收入下滑程度最深,達12.57%;人保壽險、太保壽險同比分別下滑8.18%、0.09%。


上市險企遭遇業績黑二月:陰霾之後仍有希望閃動


保費規模方面,2020年1-2月,中國人壽實現保費收入2280億元,穩坐壽險龍頭位置;平安人壽保費規模達1365.1億元,拿下保費收入第二名;太保壽險保費收入667.33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另外,人保壽險、新華保險保費收入分別為422.47億元、395.6億元。

上市險企遭遇業績黑二月:陰霾之後仍有希望閃動


新華保險和中國人壽之所以能在疫情影響之下依舊分別錄得44.22%、20.51%的保費增速,原因就在於中國人壽與新華保險提前了“開門紅”的時間,去年10月左右就開始進行預售,故這兩家險企前兩月新單保費收入受影響較小。


而其它險企多維持著此前12月才開始的節奏,故受到疫情影響較大。


財險板塊憂慮重重


如果說壽險板塊幾大險企業績分化較大,有人歡喜有人憂,那麼財險板塊可謂是集體遭遇滑鐵盧。三家財險公司2月保費收入紛紛走低,身為財險“老大哥”的人保財險繼1月下降3.33%後,“二戰”再失利,2月保費收入實現225.1億元,同比下降6.79%;平安財險和太平洋財險保費分別為127.2億元和65.3億元,也均同比下滑。


上市險企遭遇業績黑二月:陰霾之後仍有希望閃動


車險市場低迷是這次財險板塊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近年來,受汽車市場的萎靡及商車費改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加之疫情因素下,公共出行需求嚴重下滑,車險板塊出現頹勢,從2月中上旬市場前十傳統財險公司的經營數據來看,車險業務規模同比均出現大幅下滑,其中2家機構同比增速負增長超30%,7 家機構負增長超20%。


車險板塊的低迷讓更多財險公司將目光投向非車險,根據平安財險2月非車險業績報告,非機動車輛保險、意外與健康保險2月保費收入分別為27.3億元、8.8億元,同比增長16.17%、18.92%。而人保財險的意外與健康保險保費收入佔當月財險保費總收入的比例也由1月的21.99%提升至2月的29.11%。但車險佔大頭,非車險權重較小的特點讓非車險的增長實在杯水車薪,難以掩蓋財險公司業績下滑的事實。


“平安健康險”突出重圍,線上業務成救命稻草?


在大環境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平安健康險成為業績黑馬,為平安集團貢獻大量保費增長。數據顯示,其前兩月保費收入為18.6億元,較去年的10.2億元同比增長82.4%。延續1月保費高增長態勢,2月保費更加亮眼,同比增長108.93%至5.85億元。


上市險企遭遇業績黑二月:陰霾之後仍有希望閃動


談及平安健康險保持持續高速增長原因,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從保險的銷售到就醫服務到理賠均是線上化運營,在疫情期間,線下展業不能開展,線上化經營的優勢就較為明顯。且受疫情的影響,消費者的保險意識不斷提高,對保險的需求也相對提升,故健康險並未受到太大影響。


保觀觀點


根據保觀團隊在上週進行的一次保險公司復工調查中,有超過55%的保險從業人員認為此次疫情對自身業務產生了較大的衝擊,只有20%的保險從業人員認為此次疫情對自身業務基本無影響,這與幾家上市保險公司發佈的業績報告是相呼應的。

上市險企遭遇業績黑二月:陰霾之後仍有希望閃動

另外,超過76%的夥伴們表示在疫情期間也在線上繼續開展了業務,有近10%的夥伴繼續在線下開展了業務,只有13%左右的夥伴們因疫情影響沒有開展業務。

上市險企遭遇業績黑二月:陰霾之後仍有希望閃動

這項數據反應出大量代理人針對疫情在短期內就做出了相應將業務從線下遷移到線上的動作,但想要在短期內適應新的模式、促成轉化,依舊存在不小的難度。


不過隨著國內疫情基本面的轉好,預計疫情影響將在2-3季度消化,傳統線下保險公司業務將逐步恢復,業績也將迎來進一步的反彈。


疫情下的思考


這次疫情給國民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深入的,全方位的。保險業也不例外,主要表現在疫情的蔓延使傳統線下代理人業務受到巨大沖擊,同時使保險公司的管理、運營成本迅速上升。但危機之下,我們依舊看到了一些可貴的變化。


用戶行為線上化


這可能是疫情帶給我們最大的感觸了。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通信技術的不斷革新,雲辦公、雲課堂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但反觀金融保險業,儘管出現了一大批線上的互聯網保險經紀公司,但壽險用戶還是更喜歡通過面對面的購買保險產品,信任成本依舊是壽險營銷中不可忽視的一塊。


不過由於疫情的原因,用戶主動希望購買保險的過程從有接觸到無接觸,從面對面溝通到利用各類通訊、社交軟件溝通,疫情倒逼傳統保險業進行了一次主動的客戶線上化遷徙,而我們從業績情況也能看到,早早佈局線上業務的平安健康險這次表現亮眼,絕非偶然。


運營模式數字化


原來壽險業務員被要求朝夕兩會出勤率,如今很多業務員都是在家通過視頻參加朝夕兩會;之前業務員每天都被要求外出進行展業、做客戶經營,但現在業務員明顯加強了在線進行客戶經營能力。所以在業務開展上,保險公司未來會更重視傳統渠道線上化經營。


內部管理方面,許多保險公司已經全面利用各種遠程辦公系統協同工作,未來在產品開發、運營管理、文檔作業和信息技術支持等方面,都會更加強調雲協作模式。可以預見,因應形勢變化,保險公司自身線上化運營步伐會持續加速。


疫情的陣痛是無法避免的,但通過這次疫情,我們在代理人如何優化展業、保險公司如何高效運營上的思考是寶貴的,如果有些變革是遲早會來到的,那麼在疫情的倒逼之下更快降臨,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陰霾總有消散的那一天,希望的光芒已經開始閃動。


尋求行業交流、預約採訪、業務合作

上市險企遭遇業績黑二月:陰霾之後仍有希望閃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