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半生緣》:這三類愛情,值得引起當代女性借鑑

前言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發現自己愛的人正好也愛著自己。——張愛玲《半生緣》

再讀《半生緣》,少了一些同情和惋惜,多了些許的無奈,因為這樣的結局,都是他們各自的選擇。

張愛玲《半生緣》:這三類愛情,值得引起當代女性借鑑

讀了太多的愛情故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圓滿收尾,也有雙方各奔天涯的黯然遠去,亦有多年後再相遇的心火重燃,至少都留下了遐想的空間去幻想他們之後的生活或精彩或平淡或悽然。

而半生緣則完全絕了讀者的這個念頭,它告訴我們兩情相悅的美好,也告訴我們門第間的偏見,告訴我們誤會的慘痛,告訴我們愛一個人並不意味著與之偕老,告訴我們久別再重逢可能更悽慘,告訴我們有些話說出口不如埋於心。

它不但讓人看到戀情的發展,看到戀情的結束,還讓人看到結束後個人的無波瀾的生活,看到即使重逢後掀起巨浪,浪過後卻將是更為平靜的一潭死水。半生緣,緣半生,終錯付。

說來這麼糾結這麼悲劇的愛情,細想想似乎除了一鵬意外得到了自己的幸福愛情,別的人都是陰差陽錯的婚姻。有人說,如果一定要這麼虐心,我情願沒有遇上愛情。

作為現代的青年人,我覺得我們有必要從中借鑑和吸取一些經驗教訓,因為我們都想要自己得到幸福,都想收穫屬於自己的愛情。

張愛玲《半生緣》:這三類愛情,值得引起當代女性借鑑

以下,我將從他們當中這三類愛情,談談自己的拙見。

1.勇敢的戀人才能保住好的愛情——不要遮遮掩掩,大方公開的愛情才能獲得大家的認可

十八年後沈世鈞讀曼楨的信,“世鈞,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麼個人。”

顧曼楨和沈世鈞的愛情讓我們可歌可泣,結局卻是以悲劇結尾,真的很令我惋惜。

他們兩人的戀愛過程非常的簡單自然,從相遇到相愛,再到南京之行,私定終身,世鈞都是主動真誠。可是,他缺少了一點——勇敢的個性,也就導致了他和曼楨的結局不是完美的。

倘若他再勇敢一點,不是那麼懦弱,把曼楨領回家那時,就大膽公開與曼楨的關係,他就不會有後來與曼楨為曼璐是舞女的身份而爭吵,更不會因為那次分離而成為大家一生中的遺憾。

就算沈父知道曼楨的姐姐是舞女,世鈞的家庭看不上出過舞女的顧家,逼迫他們分手。他們可以跟家裡磨著,直到磨到父母倆人同意。即使世鈞說要孝順父母,為了病危的父母身體考慮,他們可以私下交往。

或者折中一下,沒有父母之命,那就借媒妁之言,找個好日子,請上幾個信得過的長輩和好友,擺幾桌酒席,就此成婚,等生米煮成熟飯,再向父母請罪。

這時候沈父沈母肯定阻攔,即使把世鈞綁回去,只要世鈞不再娶,曼楨不再嫁,耗上幾年,十幾年,我相信這時再阻攔也沒用了。倘若他們倆有了孩子,看在孩子的份上,沈父沈母可能也會心軟,認了曼楨這個兒媳。

雖然肯定會委屈,只要兩人後面幸福,比起後來的遺憾,又算得了什麼呢?

所以啊,“勇敢的人才有愛情,懦弱的人只有婚姻”,這句話不無道理。

《下一站是幸福》裡的女主賀繁星也是如此。作為32歲的大齡剩女,與比自己小十歲的元宋談戀愛,因為害怕爸媽的擔心和周圍人的議論,一直不敢公開,膽小自私又想霸佔著這份愛情,後面分手了選擇了合適結婚的對象葉鹿鳴,處著沒感覺。最終公開兩人的關係,追回元宋。

張愛玲《半生緣》:這三類愛情,值得引起當代女性借鑑

你或許會說,這只是劇情需要,現實生活呢?但我想說,如果公開之後,接受就是接受,不接受就得想法子去解決這個問題。相處到一定的階段,如果不公開,一方面是不愛,另一個就是自私懦弱,這樣的對象還留著幹嘛?

沈世鈞懦弱,所以對曼楨不信任,容易胡思亂想自我猜想,在曼楨消失之後,他沒做出任何一點有幫助曼楨的事情,反而斷定曼楨已經嫁人。

因此,也就有後面的:“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悲劇的發生。

郭敬明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那些以前說著永不分離的人,早已經散落在天涯了。”

既然已經決定永不分離,那就大膽公開,向別人表露自己愛慕對方的心意,勇敢做出自己的選擇,才能保住好的愛情。

張愛玲《半生緣》:這三類愛情,值得引起當代女性借鑑

2.好的自我才能遇到好的愛情——女人自尊自愛,才可以讓自己在婚姻方面有更多的選擇

在電視劇《好想好想談戀愛》當中有這麼一句話:婚姻是可以找到的,每個人都能找到。婚姻作為一種人性的社會要求,會出現在每個人一生中的某個地點。

作為姐姐的曼璐,到舞廳做舞女,養活了一家人。為家庭犧牲了很多,可到頭來還是落了一個悲劇結局。

張愛玲《半生緣》:這三類愛情,值得引起當代女性借鑑

為什麼會有這個結果?

歸根結底,她是不夠自尊自愛。能夠掙錢養活家人的法子,絕對不止“做舞女”這一條路子。

她便冷笑一聲道:“哼,倒想不到,我們家裡出了這麼個烈女,啊?我那時候要是個烈女,我們一家子全餓死了!我做舞女做妓女,不也受人家欺負,我上哪兒去撒嬌去?我也跟你一樣的人,一樣姐妹兩個,憑什麼我就這樣賤,你就尊貴這樣地步?”

她可以不掙那麼多,反正還有媽媽奶奶,她們可以做一些其他的活兒,補貼家用。

如果曼璐不把所有的負擔都放在自己的肩上,我相信他們都能活,頂多就是苦一點。

妹妹曼楨弟弟強民上學,基本都可以半工半讀;兩個弟弟還小,教育費也花不了多少錢。

每個人都出一點力,都稍微節省一點,也不需要淪為“舞女”這個境地。自己的婚姻也有餘地,反正已經訂婚,豫瑾家可以幫襯一點,豫瑾後來當了醫院的院長,那她就是院長夫人,而且豫瑾也是打心裡喜歡她。

即使沒有豫瑾,她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憑著自己的容貌,找到合適體面的人家。而不是到最後,沒了貞潔,也沒了愛情,婚姻也是隨手一抓的稻草。只因為祝鴻才稍微對她好一點,拍拍馬屁,她就嫁給他了。

所以婚後祝鴻才的本性暴露,有錢就沾花惹草,常常半夜三更喝醉酒才回來,她也沒有如願以償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即使曼璐有孕在身,他也沒想著多關心她體貼她,因為他根本就不愛她。

這樣不幸的婚姻,根本救不了曼璐。也是曼璐自己一手,將自己推入了這個婚姻的火坑。

蓋伊說:“男人生來就會說謊,而女人生來就會輕信謊言。”

張愛玲《半生緣》:這三類愛情,值得引起當代女性借鑑

3.美好的愛情也需要男人的主動——跨越封建的門第思想文化的婚姻,需要雙方的努力

《半生緣》裡面令我們惋惜的還有叔惠和翠芝這一對,相識是因為世鈞帶朋友叔惠回南京,在沈家,兩人一見鍾情。

後來三人一起去看電影,翠芝鞋壞了,世鈞去翠芝家取鞋,回來時決定看下一場,翠芝和叔惠兩人便一同到玄武湖遊玩。

翠芝經常對世鈞無理取鬧,但是在叔惠面前

“至少她在我面前是一點小姐脾氣也沒有的。”

只是之後叔惠送翠芝回家,卻被翠芝的母親石太太冷落了一番,臨走之前還要聽到石太太貶低人多話,心裡也不很不是滋味。

“當然交交朋友無所謂,可是內地的風氣比較守舊,尤其是翠芝這樣的小姐,恐怕是不交朋友則已,一做朋友,馬上就要談到婚姻,若是談到婚姻的話,他一個窮小子,她家裡固然是絕對不會答應,他也不想高攀,因為他也是一個驕傲的人。”

叔惠對翠芝不無感情,只是他知道門第的存在,索性也跟翠芝保持距離。翠芝給叔惠寄信,詢問關於到上海讀大學的事情。叔惠給她收集資料後,便也回寄了過去。

張愛玲《半生緣》:這三類愛情,值得引起當代女性借鑑

之後再收到翠芝的來信,叔惠是過了很久才回的,而且他的信又寫得很短。

翠芝和叔惠在南京見過之後,回去便和一鵬退婚了,因為她發現她愛的不是一鵬,可見她愛的是叔惠,她甚至還想過去上海找叔惠。

“翠芝有一次竟想私自逃走,留下一封信來,說要到上海去找事,幸而家裡發現得早,在火車站上把她截獲了,雖然在火車站上沒看見有什麼人和她在一起,她母親還是相信她一定是受人誘惑。”

兩人兜兜轉轉,還是沒能成雙在一起。後來翠芝和世鈞兩人同病相憐,於是在一起成家。兩人婚禮當天,叔惠喝了很多,因為狼狽,連夜逃離南京,他就這樣與自己心愛之人說再見了。

翠芝和世鈞婚禮現場當天,大家鬧著要他們報戀愛經過“翠芝脾氣很僵,她只管低著頭坐在那裡,世鈞又面嫩,還是叔惠在旁邊算是替他們解圍,他硬把翠芝的手一拉,笑道:“來來來,世鈞,手伸出來,快。”但是翠芝這時候忽然抬起頭來,向叔惠呆呆的望著。叔惠一定是喝醉了,他也不知怎麼的,盡拉著她的手不放。世鈞心裡想,翠芝一定生氣了,她臉上顏色很不對,簡直慘白,她簡直好像要哭出來了。”

甚至“春宵一刻值千金”的夜晚,翠芝和世鈞兩人反而都哭了,因為往事再也回不去了,他們都不嫁的和娶的都不是自己心愛之人。

張愛玲《半生緣》:這三類愛情,值得引起當代女性借鑑

“他走到她跟前去,微笑道:“為什麼又不高興了?”一遍一遍問著。她先是厭煩地推開了他。然後她突然拉住他的衣服嗚咽起來,衝口而出地說:“世鈞,怎麼辦,你也不喜歡我。我想過多少回了,要不是從前已經鬧過一次——待會人家說,怎麼老是退婚,成什麼話?現在來不及了吧,你說是不是來不及了?”

當然來不及了。她說的話也正是他心裡所想的,他佩服她有這勇氣說出來,但是這種話說出來又有什麼好處?

通篇看下來,翠芝可以說是感情是最付出最主動的那一個,可是叔惠,明明也鍾情於翠芝,卻一點努力也不做,一點也不主動,怕石家不同意,怕翠芝跟著自己吃苦。

可是他都沒問,怎麼知道對方願不願意跟著自己吃苦呢?就算一時苦,憑著叔惠靈光的腦子和高情商,日後也不會過得很差,而且叔惠還算一個上進努力的男孩,唯獨在感情方面,不夠主動,也不夠勇敢。

兩個人的距離如果有一百步,翠芝已經向叔惠邁進了九十步,為什麼叔惠不能大膽衝翠芝奔向這最後的十步呢?

相愛已經不易,遇到更是緣分。

因此,我們都應該珍惜這份緣,主動一點,果敢一點,幸福將不期而至。

張愛玲《半生緣》:這三類愛情,值得引起當代女性借鑑

曾說:天沒有花,人生沒有愛,那還成個什麼世界。

結語:

“那種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們昇華並賦予我們力量的愛情,才能算是一種高尚的熱情;而使我們自私自利,膽小怯弱,使我們流於盲目本能的下流行為的愛情,應該算是一種邪惡的熱情。”——喬治·桑

願你勇敢,願你自尊自愛,願你能主動追求愛,更重要的是願你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而不是待春暖花開之時,只能感嘆一句

“春光如此,尚不能見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