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緣》的溫情:骨子裡堅強獨立的女人,掉入泥淖也能開出花來

《半生緣》是張愛玲筆下極具悲情色彩的一部長篇小說,將年輕男女的聚散沉浮,置於時代的大背景下,讓我們目睹意氣風發的主人公,在歲月的消磨下,變得面目全非、心如死灰,引發了深沉的共鳴與巨大的痛惋。初看只覺“悲涼之霧,遍被華林”,而後歷經世事,再去細品,便體會到悲壯蒼涼中透露著的些許溫情。

《半生緣》的溫情:骨子裡堅強獨立的女人,掉入泥淖也能開出花來

世俗枷鎖下,每個人都是生活的犧牲品

曼楨受過良好教育,漂亮大方,活潑開朗,有相愛且願與她結為夫妻的世鈞,姐姐曼璐明眸皓齒,舉手投足間盡顯優雅,卻因心生嫉妒,親手毀掉了曼楨唾手可得的幸福,將她狠狠摁進暗無天日的悲劇裡,任她哭喊,由她墮落。曼璐是可恨的,可她又何嘗不是可憐的犧牲品。

《半生緣》的溫情:骨子裡堅強獨立的女人,掉入泥淖也能開出花來

在她們的父親去世後,一大家子的重擔便落在了曼璐身上,曼璐沒有文化,沒有出路,只可拋下愛情,放下尊嚴,去做一名舞女。她帶著一種勇士的無畏,跳入大染缸的風月場中,日久經年,有些東西就如劇毒一般,穿透她的旗袍,沁入她的五臟六腑裡去。她用自己的腐爛墮落滋養著妹妹的清純高傲,獨自穿行在陰暗潮溼的暗處,而母親卻對這些視而不見,心安理得地享受著陽光雨露,甚至還將她視為家中的恥辱。

《半生緣》的溫情:骨子裡堅強獨立的女人,掉入泥淖也能開出花來

沒有人記得她也曾像二妹一樣,可以肆意去愛,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可現在,能在日益老去的時光裡,找到一個不嫌棄她身份的男人嫁掉,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況且還擁有了漂亮的洋房和大把的鈔票,在母親老舊陳腐的觀念裡,曼璐的苦日子到頭了,卻沒有意識到,真正的不幸才剛剛開始。

曼璐的本性是善良的,也曾真心為二妹考慮過,希望她早些搬出去住,免得留在家裡因自己的職業被人說閒話。而昔日愛人張豫瑾的出現,打破了表面的平衡,曼璐穿著一襲紫衣去赴久違的遇見時,卻聽到冰冷冷的話語,“以前的那些事,我們就不要再提了,我覺得非常幼稚,也很可笑”,那種莫大的諷刺,讓曼璐的心裡變得扭曲,她覺得是妹妹奪走了殘破生活裡僅存的美好和精神寄託。

《半生緣》的溫情:骨子裡堅強獨立的女人,掉入泥淖也能開出花來

婚後的祝鴻才,很快就對曼璐失去了興趣,經常徹夜不歸,也不讓招弟喊曼璐母親,說到底,終究還是看不起她的。無計可施的曼璐,想要一個孩子來拴住祝鴻才,於是,曼璐將魔抓伸向了二妹,於她而言,那不過是身處地獄的自己,抓來妹妹向這個家要些利息。

曼楨的一生也就此發生了急速轉變。她被關在小屋子裡,鬱鬱寡歡,不見天日,被迫生下祝鴻才的孩子,人生再也看不到什麼希望。曼璐也因積鬱成疾,早早過世了。

《半生緣》的溫情:骨子裡堅強獨立的女人,掉入泥淖也能開出花來

這兩個女兒的不幸,母親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她看似為家操勞一生,卻自私糊塗。同意曼璐去做舞女,來換全家人的平和生活,又為籠絡祝鴻才,默許曼楨去做姨太太,擅自做主向世鈞隱瞞真相,她心裡的小算盤始終是以錢為主的,根本不考慮女兒的幸福,而母親的認知又受限於時代,在世俗枷鎖下,每個人都是犧牲品。

《半生緣》的溫情:骨子裡堅強獨立的女人,掉入泥淖也能開出花來

是遺憾,更是一生的美好回憶

世鈞與曼楨第一次正式見面,是在一家昏暗髒亂的小店裡,最後分別也是在這間小館,奠定了這段感情的基調。在上海的時候,曼楨以一個獨立女性的姿態出現在世鈞面前,他們之間是平等的,在感情上也是同頻共率的,但當兩個人回到各自的家庭,這種平等就不復存在了。世鈞是南京豪門大戶的獨子,有家業可繼承,而曼楨擔負著一家人的生計,還有一個名聲不好的舞女姐姐,這樣條件的姑娘,是沈家避之不及的,即便沒有後來的事發生,他們也很難走到一起。

《半生緣》的溫情:骨子裡堅強獨立的女人,掉入泥淖也能開出花來

世鈞是溫暖慈悲的,以至於他不會像張豫謹那樣非黑即白,凡事都留有退路,同時他也是懦弱多疑的,曼楨被困時,他雖已感知到曼楨還在上海,卻更願意相信曼楨和張豫謹結婚了,一起回了六安老家,在曼楨需要他解救的時候,且戰且退,潰不成軍。

《半生緣》的溫情:骨子裡堅強獨立的女人,掉入泥淖也能開出花來

曼楨在生完孩子後,被一家好心人救了出來,她第一件事便是給世鈞寫信,但都被沈母燒掉了,與其說是錯過,不如說是註定,直到十四年後他們再相遇,已經是被生活磨平稜角的中年人了,兩人緊緊相擁,曼楨將這些年的苦楚一一訴說,世鈞聽過後,反覆說“讓我想想辦法”,然而又有什麼辦法呢,已經回不去了,將過去全盤托出,是曼楨的決絕與堅毅,她懂世鈞,懂他的好與壞,她知道,這一別,便是永別了。有遺憾,卻在彼此心中留下了最美好的回憶。曼楨會一直記得,曾被世鈞真誠地求婚過,一起牽手走過昏黃的街頭,世鈞大概也不會忘記,曾經深夜跑去樹林尋一隻手套的熱情與純真吧。

《半生緣》的溫情:骨子裡堅強獨立的女人,掉入泥淖也能開出花來

叔惠與翠芝又何嘗不是如此,叔惠迢迢千里去美國留學10年,依然無法擺脫翠芝的影響,從此愛上的女人都像她,始終活在她的籠罩下,翠芝也同樣緊張叔惠,他們搖晃著酒杯,談起彼此的生活,曾經美好得就像一個夢。

《半生緣》的溫情:骨子裡堅強獨立的女人,掉入泥淖也能開出花來

世道常溫,大家都學會了滿足

所謂溫情之處,在於大家都學會了滿足。也許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世鈞與翠芝的婚姻,雖然沒有太多的愛,卻也相敬如賓,有兒有女,安穩富足,愛情是他們心中深藏的記憶;曼楨回到清貧的家中,照顧自己的孩子時,她終於明白,要永遠愛一個人,和永遠恨一個人,都同樣難做到,經歷了這麼多,她終於釋懷了,“走了半生的路,原來是跟在她的後面”,呼應了開頭,在外人看來,她們就是一家人,誰也無法割裂這段血緣至親。

《半生緣》的溫情:骨子裡堅強獨立的女人,掉入泥淖也能開出花來

但她們又是不同的,對曼璐而言,哪怕祝鴻才劣跡斑斑,她也絲毫沒有離開的想法,畢竟她是一定要依附於男人才能存活下去的,這種觀念早已根深蒂固,嵌入了她的靈魂,但對曼楨而言,即便她的人生急轉向下,也絲毫沒有放棄對獨立自由的渴望,在得知世鈞已經結婚的消息後,並沒有就此消沉下去,而是去做一名老師,決絕地離開祝鴻才,一人將孩子帶大。

《半生緣》的溫情:骨子裡堅強獨立的女人,掉入泥淖也能開出花來

結語

《半生緣》的殘忍之處,就在於一次錯過,便是一生,在時代的洪流下,個人的反抗顯得那麼力不從心,但好在最悲慘的曼楨並沒有被命運吞噬,依然在努力生活,甘之如飴,骨子裡還是那個堅強獨立,清高孤傲的女孩,即便掉入泥淖,也能開出花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