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張愛玲的《半生緣》:性格決定了命運


張愛玲的《半生緣》:性格決定了命運

半生緣


天才作家張愛玲的小說《半生緣》,電視劇,電影都被翻拍多次,豆瓣評分在8分以上,每一次重看都被再次打動,它是一部經久不衰的情感題材。

張愛玲用她那支清傲孤冷的筆把人性陰暗面的刻畫深入骨髓,辛辣犀利,含蓄隱忍。她向我們描述了一出又一出悲劇愛情,展示了豐富立體的人物背景和眾生芸芸裡普通生活下的人性醜態。

她筆下的女子嘴角眉梢都是倔強,《半生緣》講的是30年代上海的悲情故事 ,由於各種原因,真心相愛的曼楨和世鈞錯失了14年。

曼楨和世鈞,淑慧在同一家公司上班,曼楨先認識了淑慧後來再認識世鈞,而愛情是從沒有先來後到一說,曼楨和世鈞開始了美好甜蜜的戀愛旅程。

曼楨出生於一個貧苦人家,父親過世後,由姐姐曼露做舞女來養活全家,讓弟妹完成學業,她犧牲了自己的青春和美好愛情。

世鈞出生在南京的一大戶人家,家裡做皮革生意。家庭背景上的不同,性格的不同,他們在戀愛中,吵架,冷戰這是常態。

性格決定命運

悲劇性格__世鈞

世鈞性格懦弱,當他帶曼楨去南京見父母時,他父親知道曼楨的姐姐是個舞女的時候,他不是去一起面對,而是否認曼楨有個姐姐,他們因此發生了激烈地爭吵,曼楨氣得把戒指扔掉了。

當曼楨被她姐夫強暴後禁閉起來,世鈞到她家和曼露家去尋找,聽曼楨母親說曼楨嫁給豫瑾醫生時,他沒有去懷疑,也沒有去找豫瑾當面確認。

曼露把曼楨的戒指交給世鈞時,他更加確定了曼楨已嫁人,傷心氣憤地把戒指扔到草叢裡,若他仔細看看,戒指上面會有血絲,會有所察覺不對勁,而他卻沒有。年輕時這一點點失誤粗心,造成了他們一生的離別,最後都與不愛的人在一起度過這漫漫人生,何其悲涼。

總覺得是世鈞負了她,他們的感情中都是曼楨在主動,從一開始為世鈞整理皮箱就可以看出,世鈞的表白也不是大膽熱烈,還好曼楨與他情意相通,兩年相處的美好感情,吵架後沒看到曼楨,別人說她結婚了,他竟然就信;沒有看到她的隻言片語,他竟然就信了。

只是從他人口中就信了她已結婚,一個熱烈強大,一個可進可退。世鈞但底是自卑懦弱的人,他還是沒有真正瞭解曼楨啊!


張愛玲的《半生緣》:性格決定了命運


悲劇性格__曼露

曼楨的姐姐曼露是劇中最壞的角色,同時也是最悲苦的人,沒有善始,也沒有得到善終,但讓人恨不起來,同時也是性格造成的命運走向,她更是自卑的人。

她在少女時訂過婚,因為做舞女後,覺得自己不配而主動退婚了,隨著年紀的增長,她接的客人質量越來越差,想為後半生找個靠山,即便初戀情人豫瑾仍然在等她,她卻沒有勇氣去面對。這是她性格中的自卑心理造成。

曼露選擇了笑起來像貓,不笑像老鼠的祝鴻財,一個花天酒地,吊兒郎當的醜男,祝鴻財是聽算命先生說曼露能旺夫,他們各自勉強地結婚了,曼楨是帶著自殺的心情嫁給了祝鴻財,這是悲劇的根源。

婚後的祝鴻財果真發了財,他們住上了別墅洋樓,錢是一個人的底氣,他很想得到妹妹曼楨。曼璐為了緩解兩人的關係,把祝鴻才留下鄉下的女兒招弟接到了身邊照顧,可薄情的祝鴻才依舊沒有任何收斂,爭吵也逐步的從人格上的辱罵到醉酒後的拳腳相向。

曼璐的處境顧母是知道的,可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顧母想的是讓曼璐栓住祝鴻才的心,繼續維持這段名存實亡的婚姻:

“說來說去還是那句話,你要是有個兒子就好了!這要是從前就又好辦了,太太做主給老爺弄個人,借別人的肚子養個孩子。

在顧母看來,感情不好是正常,有個孩子便可以栓住祝鴻才的心,但曼璐早期打胎多無法生育,不曾想顧母隨口的話語卻在曼璐心裡種下了種子,她把目光逐漸鎖定在了妹妹曼楨身上。

“她忽然覺得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有個孩子就好了。借別人的肚子生個孩子。這人還最好是她妹妹,一來祝鴻才一直覬覦曼楨,二來到底是自己妹妹,容易控制些。”

尤其是曼露得知曾經相愛的男人豫瑾會在她結婚後去追求曼楨,這對她是莫大的刺激,更堅定了她的狠毒計劃。

曼露以自己生病為由,讓妹妹去陪伴照顧,她和自己老公聯手,讓妹妹自己家在房間裡被打暈,祝鴻財說如同強姦了一具美麗的豔屍。

用魯迅那句話:什麼是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曼楨被關在房間裡嘶吼時,曼露說“我們家出了烈女了?我也可以做烈女,我做舞女還不是要受人家的氣?都是一個媽生的,憑什麼你這麼高貴,我這麼賤?”

這時的曼露價值觀已經扭曲,迷失了自我,邪念戰勝了良知,她嫉妒曼楨擁有她無法再擁有的一切。她一步錯,步步錯,不但毀了自己,還毀了她妹妹一生的幸福。


張愛玲的《半生緣》:性格決定了命運


原生家庭

書中顧母和奶奶都是眼光短淺的人,只把女兒當搖錢樹,像兩個吸血鬼般令人討厭惡心。

曼楨的父親曾是個小職員,他去世後全家依賴曼露做舞女的收入,弟弟們一個個像個少爺,重男輕女。為何顧母不能辭去保姆,帶領女兒一起做幫傭,吃穿節省些,苦就苦點,一樣能討生活,說到底還是價值觀問題,最終害了兩女兒的一生。

明知道祝鴻財是個不靠譜的人,卻同意曼露嫁給這樣的人,他們只想著錢,當顧母知道曼楨被姐夫強姦後,她可以去找世鈞想辦法的,但她卻選擇和大女兒一起隱瞞,曼露給了一筆錢給她母親,又承諾會送弟弟出國等條件,可見顧母看重金錢遠超過親生女兒的終生幸福,這是原生家庭帶來的悲劇根源。

當我們不具備判斷能力時,最基本的認知都是來自家庭。

誤以為曼楨已嫁人的世鈞,很快和翠芝結婚,有了一雙兒女,曼楨在姐姐去世後為了孩子回到祝鴻財身邊,可惜祝鴻財並不珍惜她,依舊花天酒地,夜夜笙歌,她也不願多看祝鴻財一眼,想明白後的曼楨,還是選擇了離婚,獨自撫養兒子。

世事變遷,他們隔著14年的光陰見面後。世鈞說,我會想辦法的,見面了就好。

曼楨說:我們回不去了……

是啊!他們真的回不去了。以世鈞的懦弱性格,他真會重新組建家庭嗎?何況還有兩個孩子。他知道翠芝並不愛他,但多數人都活在自己的套子裡,順隨命運往前走,沒有心力去折騰。

《追風箏的人》裡說:“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於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

他們終究是錯過了,回不去的曾經,回不去的一切,即便曾經刻骨銘心地深愛,一世難忘,又能如何?


張愛玲的《半生緣》:性格決定了命運


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在命運的安排裡隨波逐流,能堅持的人太少太少,也可以說不夠義無反顧。

哈佛大學教授李歐梵曾這樣評價張愛玲:“由於張愛玲本人對電影的熱愛,她的作品充滿著‘電影感’,情節設置有傳奇性,語言描寫有鏡頭感,心理端摩有動人處”

《半生緣》的金句分享:

讓你知道這是個世界上,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麼個人。

你寫信的時候,問我愛你值不值得,自己應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相愛的人就是這樣,但是並不是要尋找值得不值得,只有真心相愛的人才不會去問值得。

對於30歲以後的人來講十年八年只是一晃而過,對於年輕的人來講,三年五年就是一輩子。

中年男人是最孤獨的,一睜開眼,身邊都是依賴自己的人,而沒有自己可依賴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