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半生緣》中兩姐妹的悲劇命運

……曼楨半晌方道:“世鈞,我們回不去了。”他知道這是真話,聽見了也還是一樣震動。她的頭已經在……


談《半生緣》中兩姐妹的悲劇命運

這是張愛玲的長篇小說《半生緣》的結尾的一段描述,曼楨與世鈞最後重逢了,卻只剩下生離死別,讓人扼腕痛心。我再讀之,也忍不住潸然淚下,感慨張愛玲筆下女性悲劇人物的悲涼哀怨。


談《半生緣》中兩姐妹的悲劇命運

作為新世紀的女性的我,今天來分析一下,小說中主要女性人物一一曼璐與曼楨兩姐妹悲劇命運的原因。

一、中國幾千來年傳統宗法父權、男性社會主導的封建思想文化是根源,腐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處於弱勢地位的舊式女性無法擺脫自身不幸的命運。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三從四德”,舊上海,姐姐曼璐因為喪失生育能力,而一直活在被丈夫隨時拋棄的恐懼中,她害怕失去富太地位,失去唯一的靠山一一丈夫,哪怕這個丈夫原先鄉下有結髮妻子,哪怕年紀大,相貌醜陋,哪怕這個丈夫終日不歸流連風月,哪怕他怎麼罵她“爛汙貨”,哪怕他人倫喪失覬覦小姨子美色,卻還是一心想著收攏丈夫的心,沒有動過另外的想法,沒有一絲抗爭的心。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曼璐既是殘酷社會的受害者,又是加害者,幫兇,她最後定下陰謀,設計陷害親妹妹曼楨,直接毀了曼楨的人生,最後曼楨生下兒子,但事與願違,機關算盡,曼璐最終並沒有攏住丈夫的心,最後在無盡的悔恨中早早病死了。


談《半生緣》中兩姐妹的悲劇命運

二、傳統封建門第、階層和社會身份、金錢至上的桎梏。

曼璐為了養活一家人,被迫在上海灘十里洋場當舞女,而又淪落風塵,她介懷自己的卑賤的身份,深深自卑,放棄了真心相愛又有婚約的有為青年豫瑾,嫁給了不良投機商人祝鴻才。面對殘破的婚姻,又不願放棄“祝太太”的光鮮的身份,又害怕年老色衰前途無望,無法再過上有奴僕侍侯的上等人生活。

曼楨呢,一箇舊時代都市的新式知識青年,她有理想,上進,獨立,自食其力,本應該可以大膽追求愛情,自由戀愛,有個幸福的婚姻。可是她始終對自己的家庭非常自卑,尤其對姐姐的身份耿耿於懷,擔心自身與世鈞家世不配,導致在世鈞從南京返回上海欲跟她求婚時,遲疑不決,負氣而散。


談《半生緣》中兩姐妹的悲劇命運

三、個人性格缺陷對自身選擇的影響。

因為父親的早亡,一大家子的生計迫在眉捷,十六歲的大姐曼璐主動放棄了學業,在十里洋場做了舞女,本來一個弱女子最初是應該被家人呵護心疼的,可她一個人主動扛起全家重擔,賺錢養家,呵護弟妹們,讓他們接受好的教育,令我佩服讚歎,又同情。就算當代社會,能有如此偉大犧牲精神的女性也不多見,男性尚且困難。

可是後來曼璐走入婚姻後,面對這樣惡劣的丈夫,她卻不能自強自救,軟弱無能。她其實可以選擇離婚,找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哪怕是幫傭,但她拉不下臉面。她畢竟也是讀過書的,可以做點兼職,她可以主動跟母親、二妹商量,而不是吵鬧不休,自怨自艾,直至心生惡念。曼楨當時已經大學畢業有工作了,平時還兼做幾份家教。當然,舊社會女性找工作肯定不易,想獨立自主也難,多數女性只能依附男人而活,但總有其他辦法,不至於有如此令人髮指的惡魔行徑,直接毀了親妹妹的一生,自己也鬱郁不得善終。


談《半生緣》中兩姐妹的悲劇命運

曼楨天真單純,落入至親圈套,她是無辜的,可是她雖為“新時代女性”卻也自卑,軟弱,不脫俗,不果斷,她與世鈞談戀愛兩年多,一直活在童話世界裡,面對現實婚姻,畏首畏腳,與男友若即若離,如果能早點與世鈞結婚,離開原生家庭,也不至於被曼璐算計。

她受了害,明明知道祝鴻才的醜陋嘴臉和猙獰面目,在得知曼楨病死,孩子照顧有問題時,卻選擇屈身下嫁給祝。這個錯誤是她自己造成的,導致了與世鈞永遠無法再續前緣了,好在後來她終於痛定思痛,最後花費巨資與祝對簿公堂,奪得了孩子的撫養權。


談《半生緣》中兩姐妹的悲劇命運

張愛玲小說最擅長的主題就是女性與命運。小說中從頭至尾充滿著一股濃濃的悲涼情調,描寫了一個個悲劇女性形象,令讀者深深關注,為之動容,將通俗小說昇華到了深沉高雅的境界。


談《半生緣》中兩姐妹的悲劇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