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緣》:愛著彼此,蹉跎半生,從女性視角看時代沖洗的惘然

也許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我要你知道,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不管是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總有那麼一個人。 ------只是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半生緣》:愛著彼此,蹉跎半生,從女性視角看時代沖洗的惘然

《半生緣》是張愛玲首部完整的長篇小說,原名《十八春》,一九五一年結稿,後來張愛玲旅美期間,進行改寫,以《惘然記》為題連載與一九六七年二月之七月《皇冠》月刊,後改名為《半生緣》。小說主要講述了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發生在上海的幾個年輕人的愛恨情仇故事,顧曼楨、許叔惠、沈世鈞同在一個紡織廠工作,曼楨溫柔堅強,叔惠開朗活潑,世鈞穩重踏實,曼楨與世鈞互生好感,曼楨是上海的平民家庭,父親去世的早,姐姐曼璐為了養活家人被迫與戀人張豫謹分手做了舞女,曼楨尋了個教書的兼職,經常忙到很晚,她是想用自己的雙手來追尋幸福生活的

《半生緣》:愛著彼此,蹉跎半生,從女性視角看時代沖洗的惘然

世鈞雖家裡富足,但他並不想繼承家業,一心向往獨立自由。曼璐逐漸年老色衰很難再接到“生意”,便無奈地嫁給了祝鴻才——一個貪婪好色的小商人。豫謹因事來到上海,順便探訪了顧家,看到曼楨出落得跟年輕時的曼璐有幾分相像,短暫居住幾日,豫謹便對曼楨吐露了心腸,石翠曼楨是一心愛著世鈞的,便拒絕了他。曼楨,叔惠隨世鈞去了他的南京老家,期間叔惠遇見了石翠芝,二人均是彼此心頭抹不掉的浮塵,卻沒有人掀起那層白布。後來喜歡自由的叔惠出了國,家裡想讓世鈞娶門當戶對的富家女石翠芝,世鈞一直在迴避。

《半生緣》:愛著彼此,蹉跎半生,從女性視角看時代沖洗的惘然

曼璐得知豫謹喜歡曼楨,心裡平添了幾分淒涼苦澀之感,曼璐婚後一直沒有生育,祝鴻才做生意發了點小財,成天在外沾花粘草,有時甚至對曼璐拳腳相向,顧太太便給女兒出主意,借別人的肚子生個孩子,也好穩住鴻才的心,曼璐起初排斥,後來也拿定了這個主意,並把矛頭指向了自己的妹妹曼楨,一來祝鴻才對曼楨垂涎已久,二來自己的親妹妹也便於控制。曼璐佯裝生病,曼楨前去探望照顧,卻沒想到從此被曼璐囚禁了近一年之久,世鈞也相信了曼璐的話,以為曼楨隨豫謹去了鄉下,心灰意冷之後與翠芝結合……從此便是半生的錯過與惘然。

《半生緣》:愛著彼此,蹉跎半生,從女性視角看時代沖洗的惘然

女性向來都是張愛玲筆下的重頭戲,每位女性都有獨立的人格,她們每日的不斷地鬥爭與掙脫其實都是自我救贖

1.向陽花追不到太陽,抱著枯竭等明天------顧曼楨

曼楨自由堅強,雖然時代的洪流波濤洶湧,她卻一直在追尋光的路上,她對姐姐一直有愧疚,大學畢業以後,便努力賺錢養家,與世鈞相愛卻一直沒有提起結婚的事,怕自己的家庭拖累他,這些都可以體現出看出曼楨是溫柔忠貞的佳人,無奈被姐姐設計懷了祝鴻才的孩子,從此情懷便交給了歲月,時光走過,帶走了她的明媚清麗,留下暗波惆悵。

《半生緣》:愛著彼此,蹉跎半生,從女性視角看時代沖洗的惘然

直到與世鈞相見,道:“世鈞,我們再也回不去了。”是啊,半生的相思想念隨著這幾個字讓它流走吧。然而,張愛玲筆下的女性總是飽滿的,她為何要嫁給祝文才,很多人覺得這一情節讓這一人物暗淡了幾分,我卻認為這是點睛之筆,曼楨堅毅了半生,卻沒有任何寬慰,你想一支向陽的花,身處的世界卻永遠都是灰色的,唯一的牽掛便是她生的骨肉,還能讓她的臉上有點色彩,她還不去擁抱嗎?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只有活著,才能有愛的附麗。曼楨身上凝聚了那個時代大多自由女性的特徵,只不過她是較為悲慘的一個。

《半生緣》:愛著彼此,蹉跎半生,從女性視角看時代沖洗的惘然

釋放光明的是人心,製造無邊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織這,廝殺著,這就是我們為之眷戀而又萬般無奈的人世間------《悲慘世界》

2.眼裡是那鳳樓閣,身邊仍舊冷清秋------顧曼璐。

曼璐是徹頭徹尾的悲劇代言人,她為了讓家人生活下去,與豫謹退婚,做了舞女,無奈永遠活在了人下,就連家裡人也一直避諱著她。曼楨還可以與世鈞相愛,曼璐連戀愛的權力都不曾擁有。為了守住祝太太的身份,她利用了自己的妹妹,最後一身淒涼,抱病辭世。世鈞與曼貞的悲劇是她害的,她的悲劇又是誰害的呢?她被沉溺於社會的黑暗深淵,連控訴的對象都找不到

《半生緣》:愛著彼此,蹉跎半生,從女性視角看時代沖洗的惘然

我們能看出,最初曼璐也是一個單純的女孩,甘心為家庭犧牲自己,後來人人事事都換了模樣,她也回不去了,為了能讓自己過的有尊嚴一點,她也走向了黑化。曼楨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維度之交錯,有的女人撫過了風,親過了雲,愛過了人,有的女人一出走便是冬天,再也走不出,人生看似有很多選擇,但最終還是被迫。

3.也曾追尋過飛鳥,無奈天空它太高------石翠芝

翠芝是南京的一個封建家庭的大小姐,身處閨閣,她的內心是渴望自由的,她具有反抗意識,但又有不徹底性,她不服從母親的安排,推掉了與門當戶對的闊少爺的婚姻,但無奈她被封建家庭所禁錮,只能生活在那一個小圈子裡,渴望自由的她最終也沒有成為在上海打拼的自由青年的一員。叔惠是她摯愛的人,她曾熱情的給叔惠寫信,叔惠回信冷淡,她感覺沒有希望,也沒有去上海找過叔惠,最終嫁給了世鈞,選擇了無愛情的婚姻。正如她在洞房之夜對世鈞所說:“世鈞,怎麼辦,你也不喜歡我。我想過多少回了,要不是以前已經鬧過一次,待會人家說,怎麼老是退婚?

”這句話完全體現了她的個人性格,有反叛意識卻又不徹底。她與叔惠都是對方心上抹不去的浮塵,既然抹不掉,那我就只能祝福你。

《半生緣》:愛著彼此,蹉跎半生,從女性視角看時代沖洗的惘然

“他現在才明白為什麼今天老是那麼迷茫,他是在跟時間掙扎。從前最後一次見面,至少是突如其來的,沒有訣別,今天從這裡走出去,確實永別了,清清楚楚的,就跟死了一樣。”

愛情很簡單,但愛情活下去卻很難,因為我愛你與你愛我之間,都夾雜著生活。

流浪的孩子需要依靠,願你找到一棵樹,有熱淚相擁的地方!我是小野的大樹,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