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復工復產見聞

星空下的毛烏素沙漠漆黑寂寥,在其西緣不遠處,一片3500平方公里的土地卻熠熠閃光,彷彿一座不夜城,鱗次櫛比的大型設備、縱橫交錯的管道電纜,在照明燈輝映下氣勢宏偉,四處散發著忙碌生產的大工業氣息……

這裡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也是四個現代煤化工產業示範區之一,受疫情影響、短暫調整適應後,擁有151家企業、8.1萬產業工人的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以下簡稱“寧東基地”)從“暫緩”跳躍至“加速”前進,正在復工復產的道路上急奔……

“加大負荷,爭取把損失彌補回來”

原料庫存低至總庫容的5%、產品積壓高達總庫容的85%……受疫情影響,物流不通造成的“進不來、出不去”一度讓寧夏睿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景輝感到焦慮。“這造成春節期間我們的整體負荷只有30%,在保證安全生產的情況下維持最低運轉,人員到崗也只有一半左右。”張景輝說,那段時間他正好也在隔離,心情難以形容。

作為循環產業鏈上的一環,該公司項目主要依託寧東基地各化工裝置所產生的芳烴等產品而建,在建立現代煤化工產業全鏈條的寧東基地,一旦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有全產業鏈斷裂的風險。

“生產要素保障是穩定企業生產經營的基礎,缺少一個催化劑就可以讓企業停產。”寧東基地管委會經濟發展局負責人田彥虎說,由於交通運輸受阻,不少企業面臨生產物資緊缺的問題,特別是煤炭供應緊張。

為此,寧東基地管委會積極協調周邊地區,與內蒙古上海廟等多個涉及企業物資的地區建立了跨區域聯防聯控合作機制,通過印刷臨時通行證、制定運輸車輛通行流程等方式,保障企業物資車輛通暢運輸。與此同時,還制定了企業生產物資運輸進出管控辦法,規範管理來自全國各地生產物資運輸車輛,嚴防疫情傳入。截至目前,已累計印製發放臨時通行證3000多張。

在“綠色通道”的幫助下,2月10日,張景輝採購到了生產原料,庫存也開始降低,企業逐漸恢復了產能。“目前原料很充足,我們現在就是要加大負荷,擴大銷售量,爭取把損失彌補回來。”張景輝說。

3月5日晚,記者走進這家企業夜訪復工情況時,見到的已經是另一番景象。“工人們正在夜間巡檢,由於我們裝置自動化控制率比較高,所以現場不需要太多人。”張景輝對記者說,24小時滿負荷運行的裝備讓他倍感踏實。

相隔19公里的另一個廠區裡,120多名工人也正穿梭在各種大型裝置設備中,緊張忙碌地生產,企業的化驗室燈火通明。“一方面所需原料有各種指標,只有檢驗合格後才能進行生產加工;另一方面產品也要進行檢測分析,達到相應標準後才能出廠。”寧夏寶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春宏對記者說。

這個年產100萬噸石油化工產品的企業,受原材料不足的影響,2月份大部分裝置處於停產狀態。隨著物流打開、原料進場,700多名員工陸續返崗,目前產能已恢復到90%,產品源源不斷送往內蒙古、四川等全國十幾個省區市……

“人能安全返程返崗 企業才能安全復工復產”

從計量、裝袋,到精揀、復揀,再到上碼垛、入庫裝車,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記者在寧夏寶豐能源集團烯烴廠成品車間看到,隨著華東等地區下游市場逐漸復產,這裡的聚丙烯、聚乙烯產品正在加速消庫,員工也從一班27人增加到40人,實行三班兩倒制。

而在車間門口的站臺上,3000噸高熔脂纖維聚丙烯S2040整齊堆放著,靜候被運往廣東、浙江等地區,用於生產醫用無紡布,以進一步製成醫用口罩、防護服等。“結合公司裝置工藝特點,我們緊急研究烯烴轉產問題,把一條生產線改為生產S2040這個牌號,以緩解防護物資緊缺的問題,目前已完成生產7000噸,未來還可隨時再轉產。”公司總裁劉元管說。

作為擁有1.4萬多名員工的能源企業,人員安全管理至關重要。記者來到企業後,不管進入廠區大門,還是廠內的辦公樓、生產車間等,每一個地方都要進行消殺、測溫。劉元管說,從2月4日起,廠區和外部煤礦都實施了封閉管理,每天要對重要場所進行嚴格消殺,同時要求分散就餐、住宿“輪休”等。“14122名員工進行全員篩查,每名員工的近期行程、身體狀況都要摸清。”劉元管如數家珍。

作為寧夏疫情防控的低風險區域,寧東基地目前的防控策略已從“內防擴散”轉向“外防輸入”,近期預計將有5000名工人陸續返崗。“企業復工的核心是人員返程返崗問題,只要人員能安全返程返崗,企業就能安全復工復產。”田彥虎說。

集中隔離、居家隔離、廠內隔離、直接返崗……寧東基地按照分區分級原則管控返程人員,通過建立信息臺賬,每天登記備案、隔離觀察、動態監測身體狀況等,精準掌握每名返程人員信息。此外,寧東基地管委會還組建了兩個督導檢查組,對151家企業輪迴進行督導檢查,

寧東基地每天上下班有300多輛通勤車,為確保員工及時高效通勤,管委會一方面與各市區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印刷了12萬張公路檢查憑證卡,另一方面提前做好人員體溫監測,以確保每輛車在寧東公路卡口停留在15分鐘以內。

“真金白銀”幫助企業減壓促生產

工業增加值佔寧夏全區近40%的寧東基地,如今在繼續加大疫情防控的同時,正在加快推進企業復工復產。除了新建項目外,所有企業將在3月底前全部實現復工復產。

不過,作為大宗原料生產加工基地,寧東基地不少企業的終端市場在華東、華北等地區,雖然這些地區逐步開始復工復產,但節奏依然緩慢,導致部分煤化工企業庫存積壓,擠佔了大量資金流,對企業生存產生不小影響。

“為幫助企業緩解疫情影響,特別是減輕資金壓力,寧東基地管委會拿出2億元資金,從降低企業成本、減輕企業負擔等五個方面全力促進企業復工復產。”田彥虎說。

記者採訪瞭解到,由於具體措施瞄準了企業痛點、難點,不少企業為這一務實有效的扶持政策“點贊”。比如,寧東基地提出,對疫情期間正常生產經營的中小微工業企業給予每千瓦時2分的電價補貼,並對入園協議中承諾水價執行每立方米2.8元的企業,新增的水權交易費用給予補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