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最強‘火力’戰疫情——聽張家口市新冠肺炎康復患者講述治療期間的戰“疫”故事

(張家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胡程利 通訊員 董蕊芳)2月24日,經過十多天的救治,宋某、陰某某等4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符合出院標準,走出了隔離病房——這是張家口市第十二批新冠肺炎治癒出院患者。截至當天,在醫療、護理、影像、檢驗等專家、醫護人員的精心觀察、治療和護理下,全市已有32人戰勝“疫魔”,收穫新生。

同心戰“疫”,除勝方休。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市在抗擊疫情的戰役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將市傳染病醫院定為市級定點救治醫院,抽調全市骨幹醫護力量奔赴一線……一幕幕難忘的過往、一場場緊張的搶救、一句句貼心的話語,見證了一個個生命的奇蹟,也刻在了每一位康復患者的心裡。

“我不知道你是誰”——

小朱,我市第二例新冠肺炎治癒病例。從1月31日轉入市傳染病醫院確診,到2月14日康復出院,她在隔離病房裡度過了半個月的時光。

“最想感謝的就是各位白衣護士。”小朱說,從入院第一天,護士們就對她照顧有加。三餐送到跟前,不時和她聊天,還鼓勵她加油,一定能挺過去。“雖然隔著防護衣,看不清對方的臉,也不知道她們的名字,但看著護目鏡後面的那一雙雙眼睛,就讓我多了一份與病魔鬥爭的信心。”

“啥也不要想,有我們呢!”住院期間,這是斌子(化名)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他說,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後,自己不論身體和精神都遭受著折磨。或許是看出了自己的不安,每次抽血、送藥、檢查時,護士們都會握一下他的手,或輕拍他的肩膀,特別是護士長楊宏偉,常用這樣一句話鼓勵著自己。

“我不知道她長什麼樣子,但對她的聲音很熟悉。”斌子說,當自己康復出院,走出隔離病房,腦海中第一個想法就是想看一看護士們防護衣下的模樣,於是忍不住走走停停,四處張望。直走到樓門口,終於看到一個似曾相識的“蒙面俠”: “回家好好休養,祝你身體健康。”

“我敢肯定,那個就是楊護士長!”斌子說,對方沒有回答,但對著他做了一個必勝的手勢——他覺得,那就是最好的回答。

後來,斌子在自己出院後的第一條朋友圈中寫道:“因為有你們,我們才更堅強。相信明天會更好!”

“我知道你為了誰”——

隔離病房的內外,有時只隔著一扇窗,有時卻隔著生與死。

“要不是那麼多醫護的努力搶救,我可能走不出那間病房。”57歲的老代已經出院半月,作為曾經的全省最危重新冠肺炎患者,對於隔離病房裡的那些人和事,他更多是從兒子的口中得知。

從1月30日到2月1日,老代經歷了與死神擦肩而過的72小時。高流量吸氧、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氣管插管……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核心專家組連續三天不眠不休,幾乎應用了呼吸重症搶救的所有治療方式,可老代的血氧飽和度還是提不上來。向省專家組求援、向國家專家組求援……最終在氣管插管後呼吸機支持治療的基礎上,專家組通過肺保護充氣策略輔助肺復張、維持水電解質酸解平衡、器官系統保護等一系列搶救措施,奇蹟般將老代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我覺得很幸運,也是專家們的不放棄給了我生命的奇蹟。”老代說。

與老代一樣,申老太也曾在鬼門關前走過一遭。

2月7日晚,申老太的血氧飽和度緊急性下降,出現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氣管插管成為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但她此時處於嚴重缺氧狀態,為避免發生生命危險,氣管插管必須一次成功。連夜,一附院麻醉科李國利副主任醫師被抽調進入市傳染病醫院,站到了申老太的面前……

“好像身上掛著許多管子,記不得醫生說了啥,也沒看清他長什麼樣子。”對於那天的情景,申老太早已記不清楚。她只記得,那次插管成功了,她獲得了“再活一次”的機會……

“我們永遠是一家人”——

“從牙膏牙刷,到床單被罩,都是每個房間裡一套,準備得一應俱全。”出院多日的趙英(化名),還在一直念著醫院的好。她說,自己患有多年的糖尿病,雖然身處隔離病房,但醫院對每一位患者都考慮的很周到,“單說一日三餐,糖尿病人有糖尿病人的,少數民族有少數民族的,不吃辣的也有……” 不僅如此,日常治療外,每天三餐前空腹、餐後兩小時、睡覺前,護士還會給她進行前後7次的血糖測量,並給予用藥指導。

李兵(化名)從住進隔離病房開始,就一直睡不著覺,“特別擔心自己的病治不好,一閉上眼睛就忍不住胡思亂想。”後來,不論是醫生還是護士,得空就坐下來寬慰他。“就跟我說,多想想家裡的老人孩子,多想想媳婦……”漸漸地,他終於能睡上一夜的囫圇覺了。

這樣的事兒有很多——

有人打針怕疼,醫院找來護理骨幹專人“操刀”;有人吃不慣盒飯,醫院買來零食、水果送進病房……

將心比心,發生在隔離病房裡的每一個暖心之舉大家都看在眼裡。於是,有患者出院後主動掏出1000元支援抗疫;有家屬拿出5000元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白衣天使致敬;有人提筆寫下感謝信;有人挽起衣袖,“如果我的血漿可以救治其他危重病人,我願意!”

3月12日,最後兩例患者辦理出院手續,我市累計41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實現清零。但發生在離院患者與醫護的故事,還在更新、持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