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如何面對職場危機?2003年的SARS,並沒有打垮馬雲!

1. 疫情之下的“人員結構調整”

進入3月後,各地的企業陸陸續續恢復了正常辦公,而其中有不少本該在此時招聘的公司,卻開始進行“人員結構調整”了。

朋友小艾身處杭州某公司的企劃部,上班第一天,她就接到了人事的通知:3月內完成工作交接,4月將從杭州總部調離到位於某小城市的分公司。

接到通知的小艾徹底傻眼了。

在她的規劃裡,2020年要談戀愛,要升職加薪,或許也會換一份工作。

但她壓根兒沒想過,自己會在新冠疫情這隻“黑天鵝”的影響下,以這樣一種落魄的姿態,被迫離開杭州,或者被迫辭職跳槽。

怎麼辦?

小艾找我傾訴:“婉君,我真得無路可走了,怎麼辦呢?”

雖然對她的遭遇表示同情,但我仍然很好奇,工作調動而已,何至於“無路可走”呢?

我幫她分析,眼下至少有兩條路可走:一是遵循公司的安排,先去分公司工作,等經濟大環境走上正軌後,再想辦法調回來或另做打算;二是乾脆順勢跳槽,在沒離開杭州之前先好好找工作,找到下家就從現公司離職。

可是小艾說:“杭州是大城市,發展前景多好啊,我不想離開,走了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來。至於換工作,現在跳槽的風險太大了,我可能再也找不到比眼下這家公司更好的機會了。”

你看,其實這兩條路小艾都看見了,只不過被自己的思維堵死了。

疫情之下,如何面對職場危機?2003年的SARS,並沒有打垮馬雲!


2. 經濟寒冬中,糾結=等死!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產生質疑:誰不想穩穩定定地待在好公司啊?誰願意離開杭州這樣高速發展的城市,去鳥不拉屎的小地方呢?

沒錯,這的確是大家都想要的完美結果。

按照小艾的想法,最好的結果就是:繼續留在杭州,繼續待在這家公司裡。

這是她能夠左右的嗎?

我告訴小艾:“如果現在你還有機會爭取一下,自然要絞盡腦汁讓自己別被調動。但如果你完全沒辦法控制自己的去留,倒不如早做打算,主動出擊,想好退路。”

如果明知道自己的處境很被動,還硬要躲在死衚衕裡煩惱糾結,這不是等死嗎?

再退一步想,大城市機會多,就意味著你一定能抓得住嗎?大企業福利好、發展好,這些就一定與你相關嗎?

答案是否定的。

我見過一些留在北上廣的中年人,因為能力差、腦筋死,40多歲還舉家窩在狹小的出租屋裡,工作朝不保夕,週末出去吃個飯都是奢侈。也有一些大學畢業後就回老家工作的朋友,想法多、反應快、手腳勤,年紀輕輕就掘到了事業的第一桶金,想回到大城市發展也毫不困難。

同樣的,有些人一畢業就進入了令人羨慕的大公司工作,卻沒想到“出道即巔峰”,混了多少年還在最底層,最後乾脆被淘汰了;但也有另一部分人,第一份工作是在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裡,但卻能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步邁向更大的平臺,事業不斷上升。

所以說,環境雖然重要,平臺也很重要。

但最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真的能積極上進,主動挖掘機會,讓自己越來越強!

疫情之下,如何面對職場危機?2003年的SARS,並沒有打垮馬雲!


3. 如何在逆境下做好選擇?

那麼問題又來了,如果小艾能果斷一點,究竟是應該選擇待在杭州換工作,還是去小城市的分公司呢?

這時候,就需要跨越選項看目標

現在的公司是做什麼的?小艾在什麼樣的部門(核心/邊緣)?目前的發展情況如何?

如果待在杭州,還要繼續待在同一行業嗎?該行業的其他公司怎麼樣,是否在招聘中?

如果去分公司,那邊的晉升路徑是怎樣的?調過去後有可能擔當重任嗎?有機會調回來嗎?

在分析備選項的過程中,不僅要蒐集到足夠多的信息,更要明確自己現在的位置,以及未來3~5年內想要變成什麼樣子。

如果小艾在現在的公司裡一般,分公司的發展空間也很小,倒不如好好找一份新工作;但如果分公司也沒差太多,只不過是換個城市而已,或許調動後她還有可能擔任要職,實現彎道超車。

啥都不準備,猶豫、糾結,這是最沒用的。

疫情之下,如何面對職場危機?2003年的SARS,並沒有打垮馬雲!

4. 困境決策四部曲

面對突如其來的動盪,我們會心慌、恐懼、矛盾、糾結、失落、沮喪……

這些都是再正常不過的反應。

但在情緒化的抱怨和沒可能的期待之外,一定要保持住思維的理智,想清楚以下這4個問題:

1. 我現在當真是無路可走嗎?還有哪些機會是被我自己堵住了?

2. 眼下我的處境如何,去或者留,有多少決策權在我自己手裡?我還能為之爭取什麼?

3. 接受命運的安排,真的會有我想象的那麼慘嗎?如果按照原計劃發展,我又真的能達到理想的巔峰嗎?

4. 如果需要主動出擊,那未來3~5年內我最想要的是什麼?走哪一條路最能實現?現在我手上有哪些籌碼?


疫情之下,如何面對職場危機?2003年的SARS,並沒有打垮馬雲!


2003年的非典沒有打垮馬雲,反而讓阿里探索出了線上辦公模式,讓大眾看到了互聯網的重要性,也讓淘寶購物乘風而馳。

危機,也是轉機。

當你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堅定地做出覺醒,併為之全力以赴,或許這場疫情帶來的職業危機,真的會讓你看到“柳暗花明”,獲得更大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