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醫學,億邦健康在行動

中國是一個有著上下五千年文明發展史、文化底蘊深厚的東方大國,在西醫盛行於我國的百餘年之前,數千年的歷史中,中醫藥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類健康作出了卓越貢獻。延續了數千年的文化瑰寶,曾在1929年面臨過被廢止的危機,為了紀念這次抗爭的勝利,並希望中醫中藥能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弘揚光大,造福人類,醫學界人士將每年的3月17日定為“國醫節”。

傳承中醫學,億邦健康在行動

國醫節的來歷

鴉片戰爭前,中國醫界一直是中醫一枝獨秀。列強入侵後,西學東漸,西醫學也在中國落地生根,兩種異質醫學體系並存,中西醫爭論日益激化。當時醫界有相當一部分人對中醫持輕視甚至反對態度,認為中醫已落後於時代,是封建迷信的騙人把戲,主張用西醫取代中醫。

1929年2月國民黨政府衛生機構的主管餘雲岫,在一次工作會議上提出:取消舊醫藥(那時中醫中藥被稱為舊醫藥),全盤否定中醫中藥。這就是臭名昭著的“廢止中醫案”。“廢止中醫案”當時在醫學界引起非常大的振動,大量的中醫藥人士紛紛抗議遊說。同年3月17日全國17個省市、二百多個團體,三百名代表雲集上海。召開大會,高呼“反對廢除中醫”、“中國醫藥萬歲”等口號,上南京請願,通過各種方式表達了民心民聲,國民黨政府不得不撤除取消舊醫藥的決定。為了紀念這次抗爭的勝利,並希望中醫中藥能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弘揚光大,造福人類,醫學界人士將3月17日定為“中國國醫節”;

傳承中醫學,億邦健康在行動

中醫的曲折之路遠不止於此,從道光皇帝、北洋軍閥到國民黨蔣介石,製造各種障礙阻止中醫的發展,甚至企圖用行政手段消滅中醫,為了挽救中華民族這份寶貴的醫藥文化遺產,中醫界進行了長期的頑強抗爭。

“中國國醫節”的設立,正是提醒我們關注中醫、正視中醫並傳承中醫。

璀璨的中醫歷史

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追溯到刀耕火種的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發現了某些藥草的治療功效,並且衍生出了針灸、草藥、按摩等中醫診療方式。這些奠定了中醫藥的基礎。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扁鵲提出“望聞問切”的診療方式,漢代名醫張仲景也提出了“辨證論治”的基本思想,這兩項原則一直到今天都在影響中醫人的診療。到了唐代,又出現了藥王孫思邈,他著成《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其中,《千金要方》分為30卷,合方論5300首;《千金翼方》亦30卷,載方2571首,兩冊典籍對臨床各科、針灸、食療、預防、養生等均有論述,可謂集唐以前方書之大成。在祖國醫學發展的長河中,臨床名家輩出,促進了祖國醫學的迅猛發展,也創造出流傳千年的醫學瑰寶之作。

傳承中醫學,億邦健康在行動

現代中醫藥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

近現代,西醫的湧入,對中醫造成了很大的衝擊,加之,國人對中醫的傳承力度不足,出現了部分人對中醫的誤解和詆譭,部分醫學學子棄中醫轉西醫,甚至出現了“偽中醫”招搖撞騙,這讓中醫的地位更加尷尬。

如何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已經成為不容迴避的時代考題。

如今,我國正以更加豐富多元的形式弘揚光大中醫藥文化,不斷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更廣泛、更深入地實施。創立全國性的中醫藥文化基地、建設和傳播中醫藥品牌、建設中醫藥博物館、加大中醫藥古籍文獻保護力度、加大海外中醫孔子學院和中醫藥中心的建設力度等,一切工作都在穩步前進。

傳承中醫學,億邦健康在行動

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面向未來,中醫藥需要傳承精華,更需要跟上時代的腳步,堅持守正創新。

億邦健康傳承國粹守護本心

億邦健康以守護國人健康為己任,為進一步傳承和發展中醫藥文化,挖掘中醫瑰寶,億邦健康APP重磅上線“中醫”資訊版塊,普及中醫藥基礎知識、針灸推拿、藥膳食療、中醫養生、中醫美容、中醫減肥等內容,並邀請國內中醫藥醫學專家,以專家講座、中醫科普等方式,滲透到國人的生活方式中,指導科學積極的健康生活方式。

中醫學作為人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結晶,承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和歷史,是中華民族傳統醫學的瑰寶,我們應該為我們擁有燦爛輝煌的中醫藥文化而自豪。中醫藥的傳承和發展,任重而道遠。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我們才能共同擦亮中醫文化瑰寶,為健康中國建設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