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学,亿邦健康在行动

中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发展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东方大国,在西医盛行于我国的百余年之前,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延续了数千年的文化瑰宝,曾在1929年面临过被废止的危机,为了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并希望中医中药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弘扬光大,造福人类,医学界人士将每年的3月17日定为“国医节”。

传承中医学,亿邦健康在行动

国医节的来历

鸦片战争前,中国医界一直是中医一枝独秀。列强入侵后,西学东渐,西医学也在中国落地生根,两种异质医学体系并存,中西医争论日益激化。当时医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医持轻视甚至反对态度,认为中医已落后于时代,是封建迷信的骗人把戏,主张用西医取代中医。

1929年2月国民党政府卫生机构的主管余云岫,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提出:取消旧医药(那时中医中药被称为旧医药),全盘否定中医中药。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废止中医案”。“废止中医案”当时在医学界引起非常大的振动,大量的中医药人士纷纷抗议游说。同年3月17日全国17个省市、二百多个团体,三百名代表云集上海。召开大会,高呼“反对废除中医”、“中国医药万岁”等口号,上南京请愿,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民心民声,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撤除取消旧医药的决定。为了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并希望中医中药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弘扬光大,造福人类,医学界人士将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

传承中医学,亿邦健康在行动

中医的曲折之路远不止于此,从道光皇帝、北洋军阀到国民党蒋介石,制造各种障碍阻止中医的发展,甚至企图用行政手段消灭中医,为了挽救中华民族这份宝贵的医药文化遗产,中医界进行了长期的顽强抗争。

“中国国医节”的设立,正是提醒我们关注中医、正视中医并传承中医。

璀璨的中医历史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追溯到刀耕火种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了某些药草的治疗功效,并且衍生出了针灸、草药、按摩等中医诊疗方式。这些奠定了中医药的基础。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望闻问切”的诊疗方式,汉代名医张仲景也提出了“辨证论治”的基本思想,这两项原则一直到今天都在影响中医人的诊疗。到了唐代,又出现了药王孙思邈,他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其中,《千金要方》分为30卷,合方论5300首;《千金翼方》亦30卷,载方2571首,两册典籍对临床各科、针灸、食疗、预防、养生等均有论述,可谓集唐以前方书之大成。在祖国医学发展的长河中,临床名家辈出,促进了祖国医学的迅猛发展,也创造出流传千年的医学瑰宝之作。

传承中医学,亿邦健康在行动

现代中医药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现代,西医的涌入,对中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加之,国人对中医的传承力度不足,出现了部分人对中医的误解和诋毁,部分医学学子弃中医转西医,甚至出现了“伪中医”招摇撞骗,这让中医的地位更加尴尬。

如何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时代考题。

如今,我国正以更加丰富多元的形式弘扬光大中医药文化,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更广泛、更深入地实施。创立全国性的中医药文化基地、建设和传播中医药品牌、建设中医药博物馆、加大中医药古籍文献保护力度、加大海外中医孔子学院和中医药中心的建设力度等,一切工作都在稳步前进。

传承中医学,亿邦健康在行动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面向未来,中医药需要传承精华,更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坚持守正创新。

亿邦健康传承国粹守护本心

亿邦健康以守护国人健康为己任,为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挖掘中医瑰宝,亿邦健康APP重磅上线“中医”资讯版块,普及中医药基础知识、针灸推拿、药膳食疗、中医养生、中医美容、中医减肥等内容,并邀请国内中医药医学专家,以专家讲座、中医科普等方式,渗透到国人的生活方式中,指导科学积极的健康生活方式。

中医学作为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瑰宝,我们应该为我们拥有灿烂辉煌的中医药文化而自豪。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任重而道远。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我们才能共同擦亮中医文化瑰宝,为健康中国建设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