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歐美到底是什麼危機?


董法 | 疫情之下,歐美到底是什麼危機?


(圖源:WSJ)

一年一度驚悚3.15,美聯儲突然祭出絕招:再度緊急降息,大降100個BP,推出7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計劃,以保護經濟免受病毒影響。

美聯儲這一大招,直接嚇崩了投資者,一舉加劇了市場的恐慌性拋售。全球市場大暴跌:亞太股市重挫,澳大利亞暴跌,歐洲股市全線大跌。美國股指期貨“封死跌停”,觸發交易限制。

我在今晚八點預言美股肯定要熔斷,買定離手,果然開盤4分鐘,第一次熔斷了,下面就是能否連連斷了,最近天天見證歷史,毒舌準確度毒性又增強了。

董法 | 疫情之下,歐美到底是什麼危機?


董法 | 疫情之下,歐美到底是什麼危機?


(圖源:董法話金)

美隊打光最後一發子彈

All in 美股,鮑威爾可以退了,市場徹底不鳥它,完全成了反向指標。

有小夥伴和我說:美隊還有增加石油儲備、購買票據救油氣企業債,聯儲還可以直接下場購買ETF,鮑威爾的子彈還很多呢?

我認為,先不說沙特小王子和普京大帝的石油戰爭,最受傷的是美國。更別提這波頁岩油垃圾債的體量佔市場五分之一,美聯儲能買的過來嗎?在油價賤如水的時候,排名第一的產油國,你讓它繼續收儲?還有下場買ETF,學日本央行,問題是日本央行已經買買買這麼多年,日本股市還是死水一灘,所持的ETF價值差點跌破賬面價值,這招明顯是個爛賬了。鮑威爾還有毛子彈,一把梭哈,滾蛋下臺,估計也是被建國折磨的心理失衡了,直接跪了。

覆盤下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美聯儲可是連續降了十次息才把經濟穩住:

董法 | 疫情之下,歐美到底是什麼危機?


對比這次,美聯儲慌得一批,經濟危機還沒開始,美聯儲就已經把利息降到了歷史最低。這屆美聯儲根本指望不上了,只知道拘泥於嚴重過時、完全脫離現實的均衡模型,對當代經濟和金融市場的運作機制缺乏最基本的正確認識,自然也就談不上有效管控,更重要的是:

經濟問題政治化

完全成了建國大選連任的工具,無視現在市場根本問題,壓根就不是流動性,

拿流動性做疫苗,腦子瓦特了

能否儘快控制疫情才是解決核心,如果不對疫情做很好的隔離措施,引發民眾的恐慌,對經濟的傷害很難用貨幣或者財政政策來對沖,並對經濟造成持續性的傷害。

而且美國這十年牛市,十年暴漲主要

靠的就是回購

在這輪牛市中,EPS(每股盈利)增長了367%。然而美國上市公司的總收入增長,卻只有56%。

近400%和56%中間,是一個巨大的差值,而這個差值,是因為大家普遍預期良好——只是這種預期,可能是許多上市公司通過大量股票回購造出來的。

上市公司大量回購拉高股價這樣的事情,普遍存在於全球各大股市中,只不過美股是其中做得最過分的一個市場。這是長期存在於全球金融市場的一隻巨大的灰犀牛,但大部分監管者和投資者都對其視而不見,繼續助長這隻灰犀牛越來越大,越來越近。

這就是美國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

這一次與2008年完全不同,2008年是因為壞賬以及有質量問題的貸款。而這一次,根據JP Morgan最新發布的全球綜合指數報告,2020年2月份,美國製造業指數以及服務業指數,分別都降到了自2009年5月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從需求到產業供應鏈供給的雙向破壞風險才是真正的危機根源。

......

比對美聯儲慌不擇路,緊急拋出降息至零、量化寬鬆購入資產、下調貸款利率、貨幣互換等多項大招,行動力度罕見。而中國央行也以罕見定力,保持MLF利率未動,讓兩國未來貨幣政策空間的高下立現。

央媽完勝美隊

週一進行1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常規操作,出乎意料:操作利率為3.15%,與此前持平。央行的目標是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無風險利率確實已經夠低了。

覆盤下,央媽為應對疫情這波操作,非常完美,完勝美聯儲,也完勝其他的歐央行。

第一個交易日,央行向市場逆注1.7萬億流動性,然後迅速向下調降LMF、LPR,接著在上週五把存款準備金率進行下調,把節後投放的流動性有係數的全部回收對金融市場起到了非常好的安撫作用。既達到了降低融資成本的小目標,又沒有出現大規模大水漫灌。

今後,也沒必要跟隨美聯儲繼續降息。因為現在主要矛盾是復工和消費,這並不是流動性可以解決的問題,流動性解決的是市場層面問題,大幅度逆注資金是可以的,但是調降利率對經濟本身的刺激是非常遙遠的,對於整個市場沒有幫助反而引起巨大恐慌。

這波操作太牛叉,圈內給央媽點讚的聲音此起彼伏,太有定力了。 如果在這波全球金融市場的動亂,能保持這種定力,不但避免了08年狀況,而且將為我們爭取巨大的空間。

另外,今天全球暴跌中:

大A也穩的一批

今天也罕見的出現了“陰包陽”的走勢,開盤的時候,投資者情緒相對穩定,甚至還有點盲目樂觀,三大指數都是紅盤開出,而且上漲的個股和下跌的個股數量比相差很大,大概有“二八開”左右的格局。最後收盤,上證指數全天是下跌3.4%,深成指跌了5.34%,創業板的跌幅最大,跌了5.9%,對比全球其他市場,我們還算好的,正所謂:

多年熊市熬得榮辱不驚

......


談完央行和股市,再說下危機,這幾天,這是個網絡流行詞,搜索排名一路上行。首先,我認為,對已經發生了危機這點沒有什麼爭議,我現在想談的是這到底是什麼危機:

金融危機?經濟危機?

我認為都不全面,這次危機應該是:

社會危機,是對西方普世價值的質疑?

最近,各個達爾文、斯賓塞、馬爾薩斯、亞當斯密的鍋滿天飛,比如英國搞群體免疫,有人說這是社會達爾文主義,是進步發達的表現,是理性客觀的光芒,是大英帝國的榮光。不過這不是達爾文提出來的,應該是斯賓塞+馬爾薩斯,還引經據典,理性分析,聽起來好有道理哦!還比如涉及口罩等救災物資,有人提出按照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就應該漲價,讓市場來充分競爭。

問題是這些還真有一定市場,甚至某些從來不出庭的辯論圈律師也拿邏輯說事。鬧劇太多了,我在這裡就很簡單,咱們以後再慢慢分析理論,我會還給達爾文們清白。咱們先看事實和證據。


董法 | 疫情之下,歐美到底是什麼危機?


(圖源:衛報)


英國政府提出通過“群體免疫”來對抗疫情的策略。

英國《衛報》搞到的英國公共衛生文件說,五分之四的人“有望”感染病毒,病毒流行將持續到明年春季,可能導致790萬人住院。這基本驗證了政府的政策的真實性。

於是對這“自然選擇”,昨天,英國科學界超過600名研究人員發三封實名公開信反對Boris的抗疫策略

他們分別在傳染病領域, 心理和行為科學領域以及免疫學領域 發出了三封公開信,表達對目前Boris對抗疫情策略的擔憂,希望英國能立刻採取更嚴格的社交隔離措施。

英國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的主編理查德·霍頓在社交媒體上批評稱,英國政府正在“與公眾玩輪盤賭”。世界衛生組織也批評了包括英國在內的幾個國家政府。看來,專家的意見很統一,這政策就如金融行業的”龐氏騙局”,騙你玩。

再看,既然英國要放棄老人們,那麼誰是英國最牛的老人那,當然是女王陛下了。那麼女王怎麼選擇的那?

英國女王跑了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屬土及領地之女王,英聯邦元首,聖公會信仰的保護者,伊麗莎白二世已於12日前離開白金漢宮,前往溫莎城堡,如果疫情進一步擴散,她將與98歲的丈夫菲利普親王在桑德林漢姆莊園進行自我隔離。

2020年正是庚子年,史稱“庚子西狩”。


另外,一直嘴硬的建國也檢測了,暫時是陰性。

總統之女伊萬卡則沒那麼幸運,她對外宣佈已經轉為在家“辦公”——還強調並非“在家隔離”,但眾所周知的是伊萬卡之前會見的澳大利亞內政部部長,已確診新冠。

病毒是公平的

所謂普世價值,不要看他說什麼,要看他做什麼,不僅要看平時,重要的是在危機中如何。

疫情之下,歐美徹底暴露出股市泡沫、債務槓桿、金融機構風險、社會撕裂四大危機。從金融角度,這是一次總清算,該來的遲早會來,出清風險是唯一的解藥。從社會角度,這是一次洗禮,百年未有之變局,能否抓住還要靠我們的定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