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養殖技術,人工技術,養殖能否成功的關鍵

黃鱔養殖技術

​摘要:

黃鱔又稱鱔魚,其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其中每100 g肉中含蛋白質18.8 g、脂肪0.9 g、鈣質38 mg、磷150 mg、鐵1.6 mg,並含有多種維生素。同時,黃鱔還有補血、補氣、除風溼等一定的藥用價值。人工飼養黃鱔成本低、產量高、收益大,是養殖專業戶的一項致富門路。

黃鱔養殖技術,人工技術,養殖能否成功的關鍵

一、生活習性

黃鱔喜在水中泥底鑽洞穴居,坑塘、溝渠等有機質土較差的地方都能生長,夜出覓食,白天很少活動。生活適溫為15~30 ℃,10 ℃以下穴居冬蟄,35 ℃以上亦向淤泥中潛伏。5—9月為生長季節。黃鱔肉食性魚類,並很貪食。自然環境下,以食小魚、蝦、河蚌、螺類、水生昆蟲,底棲動物等。對螟蟲、蚯蚓等更喜愛。視覺不發達,主要靠觸覺和嗅覺攝食。捕食時先咬小動物頭部,致死後再吞食。餌料不足時,也吃瓜果、蔬菜、浮萍等。為適應鑽洞穴居生活,鱗片退化並隱入皮膚中,各鰭也退化,體表多黏液。黃鱔除利用鰓呼吸外,咽腔、腸的一部分和皮膚也能呼吸,可離水溼運。黃鱔“打春”,就是在天氣炎熱時,水中溶氧缺少的情況下直豎水中,將口露出水面,利用咽腔和腸呼吸的一種現象。

黃鱔養殖技術,人工技術,養殖能否成功的關鍵

二、生殖特性

6—8月是黃鱔的生殖季節。黃鱔具有性逆轉的特性,生殖腺左側發達,右側退化,從胚胎開始到性成熟均為雌性,只有卵巢。產卵性腺即逐步逆轉,發育成精巢,此後不再逆轉為卵巢。因此鱔魚都是先做媽媽後做爸爸。一般情況下,體長30 cm以內的為雌性,體長36~38 cm的部分個體性逆轉,雌雄比較親近,體長53 cm以上的全為雄性。2~3齡魚性成熟,產卵時雌雄同在穴居的洞口附近,吐出泡沫浮於水面為巢。都有護巢的習慣。

黃鱔養殖技術,人工技術,養殖能否成功的關鍵

三、黃鱔的飼養

(一)鱔池

魚戶家房前屋後零星水面,如小水塘、水溝等都可改建成養鱔池。水源要充足便於旱時加水和換水。鱔池常為長方形、方形、圓形,面積從幾平方米到幾十平方米均可,池深0.7~1 m。鱔池用磚石砌成,若用土池,運行成本低,但不耐用。池底和池壁用塑料薄膜鋪墊,以防黃鱔溜出。底部要開一個涵洞,方便排水。上端留一個溢水口,多時可以流出。進出水口都要安裝欄魚棚以防鱔魚外逃。池底要填泥層25~30 cm,軟硬要適當,泥層太稀會造成混穴,影響生長。

黃鱔養殖技術,人工技術,養殖能否成功的關鍵

(二)選擇苗種及放養密度

無論是在自然水體中採集還是從市場上採購的鱔種,要求鱔種體格健壯,規格整齊,無傷無痛,否則均不可用。由於鱔魚容易互相殘食,因此不可大小混養,放養規格應基本一致。鱔魚的放養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鱔苗 20~200尾(即 1.5~5 kg)

(三)餌料

黃鱔以蚯蚓、蝌蚪、小青蛙、蠅蛆、小魚蝦、蠶蛹、螺螄、河蚌肉等為主要餌料。人工飼養可投餵麩皮、米飯和瓜果皮之類的甜酸食物。黃鱔不吃腐臭食物,變質的殘餌要及時清理。由於黃鱔有晝伏夜出的習性,所以應在傍晚或隔日投餵。並常注入新水,保持池水中有較多的氧氣。

黃鱔養殖技術,人工技術,養殖能否成功的關鍵

四、飼養管理

4—11月為黃鱔的生長期,注意以下幾點:

(一)定時定量投餌,黃鱔貪食而耐飢餓

飽飢不易被察覺,投餌要定時定量,不能飽一頓飢一頓。由於黃鱔有夜間攝食的習性,每天下午6時左右投餌,投餌量為鱔魚種總體質量的3%~5%。喂得少影響生長,若喂的過飽會脹死。次日清晨必須將留在池中的殘餌及時撈出,以免影響池水水質。

黃鱔養殖技術,人工技術,養殖能否成功的關鍵

(二)經常換注新水,保持水質清新

水位一般保持20 cm左右,高溫季節可適當加深,但要注意清除雜物。在池水中種植適量的水生植物,如水浮蓮、蒿白等,既可淨水質,又可使鱔魚有隱蔽歇蔭的地方,有利鱔魚生長。

(三)加強管理,勤觀察

當天氣由晴轉陰或由陰轉晴時,天氣悶熱,黃鱔出穴,豎直身體前部,將頭伸出水面,這時水體中缺氧。遇到這種天氣,都應灌注新水。鱔種入池20天內,如發現離穴獨遊,魚體局部發白,這是鱔種受傷引起水黴病。應立即採取措施治療。陰雨天應注意溢出水口是否暢通,欄魚棚是否牢固,防止鱔魚外逃。

黃鱔養殖技術,人工技術,養殖能否成功的關鍵

(四)魚病防治

黃鱔養殖技術,人工技術,養殖能否成功的關鍵

黃鱔一般很少得病,但在飼養初期,如鱔魚體表受傷,易患水黴病。治療輕度水黴病,可用5%碘酒沫患部或3%~5%食鹽水浸泡3~4 min。

五、捕撈和儲運

(一)捕撈

用捕捉小魚蝦的手插,可捕取少量池中水植物叢底下的黃鱔。成批起水時,用圍網捕撈,一般使用捕撈魚種的夏花網來捕取黃鱔。這種網眼密柔軟不易受傷,捕撈時,將池水的水生植物叢一併圍在網內,提出水生植物,黃鱔便在網中。將水放幹可全部捕盡。切記捕撈魚種時不能使用鐵夾或鈞釣,以免鱔魚受傷。

黃鱔養殖技術,人工技術,養殖能否成功的關鍵

(二)儲運

捕取的黃鱔,分裝在水桶或池中,切勿放在盛過各種油類而不乾淨的容器中。剛捕的黃鱔,魚體和口中都附有泥沙汙物,必須經常換水。每30 min換1次水,換3~4次,待汙物基本清除後,每4~6 h換1次水。水質儘量與鱔魚池裡的相同。井水、溫差太大的水都不能使用。儲藏時間超過1天后,為了防止“燒桶”,每隔3 h翻動1次,將容器底部的魚翻上來。運輸方法:帶水運輸、溼潤法運輸和尼龍袋充氧運輸。帶水運輸工具簡單,操作方便,效果好。常用活魚運輸車或水桶,要加有透氣孔的蓋子以防外逃,運輸過程中,如果發現黃鱔頭部下垂,魚身浮於水面,口吐白沫,此為水質惡化所致,應立即徹底更換新水。

黃鱔養殖技術,人工技術,養殖能否成功的關鍵

綜上訴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本文對大家有所幫助。僅供各位養殖戶朋友參考學習,如果大家有更專業的知識願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幫忙,轉發、點贊、關注一下筆者,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