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因循守舊,對我的裸體壁畫怒不可遏,最後卻尊稱我為藝術天才

意大利的天才米開朗基羅(1475~1564年)是雕塑家、畫家、建築師、製圖者和詩人,他在文藝復興時代主宰了佛羅倫薩,我們至今仍能感受到他的影響力,他出生於貴族之家,在1488年成為畫家吉蘭達約的學徒,但一年後他轉到雕塑家喬萬尼手下工作,然後,他在佛羅倫薩、博洛尼亞和羅馬工作。

他們因循守舊,對我的裸體壁畫怒不可遏,最後卻尊稱我為藝術天才


《西斯廷小禮拜堂的天頂畫》是1508年教皇尤里烏斯二世委託,作為羅馬聖彼得教堂重建的一部分,起初,米開朗基羅很勉強地接受了這個項目,因為他視自己為一個雕塑家,但是這個工作主宰了他的人生,接下來他花了四年時間專心繪製它,在此期間他的風格進步了,米開朗基羅對解剖學和雕塑技巧的知識在人物的眾多姿態上體現得很明顯。

他們因循守舊,對我的裸體壁畫怒不可遏,最後卻尊稱我為藝術天才


他畫了300多幅練習素描,然後擴大到“草圖”設計,再轉化為天頂畫,他的雕塑性思想讓他拋棄了場景性細節,集中在人物的姿態和運動上,主畫板代表了啟示錄上的章節,十塊圓形浮雕描繪了《舊約》的場景,補充了主畫板的場景,預言家和西比爾在天頂的兩邊,而“裸男”被放置在中央畫板的每個角上。

他們因循守舊,對我的裸體壁畫怒不可遏,最後卻尊稱我為藝術天才


另一幅壁畫《最後的審判》通常被視為米開朗基羅最偉大的傑作之一,受到但丁《神曲》的啟發,教皇保羅三世委託了這幅溼壁畫,工作開始於1535年,在1541年10月31日,畫作揭開了面紗,它的創作需要毀壞佩魯吉諾的溼壁畫,那幅溼壁畫之前裝飾了西斯廷小禮拜堂的祭壇牆壁。

他們因循守舊,對我的裸體壁畫怒不可遏,最後卻尊稱我為藝術天才

米開朗基羅壁畫作品《西斯廷小禮拜堂天頂畫》

米開朗基羅這幅《最後的審判》現在已經深入人心,人們很難想起在當時這件溼壁畫存在的爭議,不止一個人擔憂畫作無處不在的裸體,之後它們大部分都被米開朗基羅的學生丹尼爾·達·伏爾特拉覆蓋,修復者們最終又重新讓它恢復原貌。當然米開朗基羅沉醉於人體的光榮——其所有作品都顯示了這一點,但《最後的審判》的裸體人物因為與人物情感充沛的造型出色地結合,讓那些保守人士更加怒不可遏。

他們因循守舊,對我的裸體壁畫怒不可遏,最後卻尊稱我為藝術天才

米開朗基羅壁畫作品《最後的審判》

米開朗基羅的人物群像形成了某個意義上的構圖結構,同時畫家充分研究了畫中每個人物的情感和性格,溼壁畫下方右邊的一個人物可能是這種創新性最好的例子:他是一個被詛咒下地獄的靈魂,在一群同樣掙扎的人物裡,他看上去過於恐懼,無法抗拒自己的命運,他用手覆住一隻眼睛,他的臉上有著純粹恐懼的表情,米開朗基羅的真正天才在於他對這麼多人物心理反應的探索具有相當的說服力。

他們因循守舊,對我的裸體壁畫怒不可遏,最後卻尊稱我為藝術天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