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蕭紅的《呼蘭河傳》中,我看到了她落葉歸根般的期盼

《呼蘭河傳》是蕭紅生前最後一部長篇小說,這一部作品也是讀者心目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一部小說,足以撼動每一個讀者的心靈。

從蕭紅的《呼蘭河傳》中,我看到了她落葉歸根般的期盼


這幾年以來,因為《呼蘭河傳》的經典不斷的升溫,對蕭紅的關注也不斷的地深入。《呼蘭河傳》主要講述的是蕭紅兒時的美好經歷,在生命的最後時光中,她腦海中不斷浮現著兒時故鄉的風景以及那些曾經熟悉的人。

她用自己的文筆,記載著呼蘭河這座小城清晰的兒時印象,它們精確到一條條街道,一個個風俗習慣,一個個有個性的人,這些都承載著她兒時莫大的童趣。這些一切的一切都是她無論身處何處,都無法遺忘,而感覺無比溫馨的呼蘭河。


從蕭紅的《呼蘭河傳》中,我看到了她落葉歸根般的期盼

《呼蘭河傳》通篇講述了“呼蘭河”這個普通小城的記憶、故鄉人物的記憶、故事與風俗的記憶中深刻的表達了作者對呼蘭河揮之不去、無比的熱愛這一片的土地。文章有許許多多的經典之處。但因我最喜歡的是文章中與祖父的章節,在此我很願意與大夥分享一下這部讓我感動不已的書籍。

《呼蘭河傳》令蕭紅難於忘懷的之處是有許許多多的地方與故事。但通篇讀下來我認為最為核心的源於蕭紅與祖父的“後花園”。就是這一片普普通通的土地,因為有了祖父對她的愛,她的心也在此處深深的紮下了根,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歲月如何流逝,無論身處何處,終將回想著落葉歸根。

從蕭紅的《呼蘭河傳》中,我看到了她落葉歸根般的期盼

《呼蘭河傳》書中的“後花園”無疑是蕭紅兒時快樂的淨土。


蕭紅小時候他與父母的關係並不是很好,除了能感受到祖父對她的愛意外,她和家裡的其他人不太親密,可能就是這樣的家庭環境,產生了對家人的疏離感,她的叛逆心也是在兒時就養成的。因為她的叛逆促使她一人離家出走,這樣的出走,並不是因為她心中反對封建、或者反對家人,而是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美好的期待與嚮往。只是身逢亂世,安能獨善其中?致使開始了她人生旅途的殘酷命運。無論她身處何處?經歷何種磨難?或者如何的無助與孤獨,此時能支撐起她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那個“後花園”了,所以這個“後花園”對她而言絕對是落葉歸根一詞中的“根”了。

書中說,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裡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種蝴蝶極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著金粉。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的就和一個小 毛球似的不動了。 花園裡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正因為將“後花園”描述的越是美好,自己的人生經歷越是悲苦,才更能體現出後花園就是她最好的精神葬禮。

從蕭紅的《呼蘭河傳》中,我看到了她落葉歸根般的期盼


在後花園裡,在春暖花開的季節裡,趁著祖父不注意給祖父頭頂帽子帶上了花朵,祖父不知道的情況下感慨今年的春年來的早,遠處的花兒,距離自己這麼遠都能聞到花香,將兒時的蕭紅肆意大笑。回到家後,被祖母嘲笑“這麼老的人了,頭還帶著花朵”又再一次使得蕭紅捧腹大笑許久不能停下。有一次家裡的鴨子掉到井裡淹死了,祖父知道後,便將殺掉這隻鴨子,煮給蕭紅吃,蕭紅覺得可美味了。在某一天蕭紅又想著吃鴨子,便想著法子將鴨子趕到井裡,祖父看到後,急忙阻止,便問為什麼這樣做?蕭紅說想吃鴨子了,鴨子掉到井了,我就又可以吃到鴨子了,祖父笑著說,不用趕了,祖父煮給你吃便是了。當然這種與祖父的時光中,小而具體的快樂有許許多多,書中將祖父描述的如此詳細,其實就是蕭紅在不斷強調著,自己不能離開祖父,表面上祖父是保護神一樣的存在,實際上祖父其實是自己的精神依靠。

從蕭紅的《呼蘭河傳》中,我看到了她落葉歸根般的期盼


在祖母死後,蕭紅便鬧著和祖父睡,還在這段時間學習了200多首的詩詞,蕭紅學習了這麼多首詩,在書中卻只記得“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這個是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在書中出現了,兒時的蕭紅可能不懂它的意思,但生命中最後的時光他終於明白了 “祖父”的用意!此間種種,只能說明寫書的時候,蕭紅是真的想回家了,想那個“後花園”的主人了。


通篇文章並沒有過多華麗的修飾,卻給我的心靈猛然一擊,心中久久難以平靜,人生苦短,卻也不得不得在漫長歲月變化中,不斷的失去,不斷拾起回憶,最是在人生的終點,當回顧往事,才會知道自己最應該珍惜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