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言论对中国影响那么大,为啥外国不推行呢?

忧惜人生


周游列国,说明孔子的言论不怎么受重视。他的影响大还是后来天子的作用。从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到科举制,延续近两千年。到后来越来越变味。变成了对人性的束缚。我们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庸之道,本来挺好。现在成了处事原则,估计很多人理解成了遇事不出头,保全自己。


山野村夫飘飘飘


孔子是在中华文明持续发展过程中,长期保持着重要影响力的思想家、教育家。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人,把记载孔子言论的《论语》翻译成拉丁文,题目是《中国智慧》,认为孔子是中国哲学大家,使得《论语》在欧洲传播。有一本书叫作《世界名人论中国文化》其中说道:孔子“在十几个世纪前,花毕生经历,从混乱中创造秩序,从不道德中创造道德,……他的话是永存的。”而今孔子学说已走向世界五大洲,2004年韩国建立了第一所孔子学院,后来许多国家也先后建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设立了“孔子教育奖”。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尽管如此,由于地域不同、国情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于很长一段时间里,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主流文化,外国是不可能推行的。只是一些有识之士在大力倡导,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至理名言被收入《世界人权宣言》和《世界伦理宣言》,被提倡用于处理国家、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关系。



闲云一片之每文


关于孔子学说的是是非非,自近代以来国人就争论不休,却也一直没能争出一个服众的结果。所以,我们不妨看看外国人是怎么看孔子的,通过他们的说法,我们或许能发现很多我们看不到的东西。

黑格尔对孔子的评价总体来说是低的,在他看来,孔子就是一个“格言家”,与其说他告诉了我们该如何看待世界,不如说他在劝诫我们该如何生活,在其著作《哲学讲演录》中,黑格尔说:孔子只是一个世间的智者,他的言论只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在每个民族都有,甚至其他民族的道德常识还要比他的好一些,比如西方哲人西塞罗,这虽然也是道德教训,却还有政治义务论这样的东西……孔子没有思辨的哲学,只有一些老道、善良的道德教训。

黑格尔不喜欢孔子,认为他不能被称为伟大的哲学家,而是“格言家”,但他很喜欢老子,他觉得老子才是“与哲学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的创始人”。

但是在黑格尔之前的伏尔泰却很喜欢孔子,他觉得孔子是“东方智者”,他那里有最纯洁的道德,世界上最幸福,最值得被尊进的时代就是遵从了孔子法则的时代,“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伏尔泰说孔子有“最纯洁的道德”,指的大概是孔子的学说中并不像西方那样,广泛地需要神的介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短短八个字,没有神和上帝的插手,却把道理说的一清二楚,这让伏尔泰膜拜。

莱布尼茨对孔子或者儒学的评价和伏尔泰有相似之处,他认为儒学是一门“自然神学”,而不是西方的“启示神学”,它不依赖特殊的启示和神学信仰,仅仅凭借个人的理性和经验就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教义,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古代中国已经接近了“理性化国家”。他们认为中国在观察方面胜过西方,西方的强项在于理论思维,所以双方应该相互交换礼物。

这句话无疑是正确的,东西方各有长处,取长补短才能是世界文明做出特别的贡献。罗素认为,中国的文化基于孔子的学说,中国不可盲目采用西方的文化,只需“略加改易”就可以了,在两千年前中国学术已灿然大备,若整理然后使之复兴,最后中国或成为文化之中心。(《历代尊孔记·孔教外论合刻》)







萃采园


孔子对中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塑造了整个民族的性格,仁义礼智信,成为中国民族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孔子对国外的影响可以分两部分来看,一部分对于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孔子影响深远,几乎和中国相差无几。

另一方面但是对于欧美等国家,影响很小,究其原因,在于近代中国开放国门,和欧美的交流越来越多的时候,欧美的基督教文化已经根深蒂固,而且当时正处于中国衰落的时候,国家落后,许多人归罪于孔孟思想,本国尚有许多人看不起孔子的思想,甚至厌恶、咒骂,国外人又怎么看得上?

不过好在这些年,传统优秀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孔子学院走出去,增强文化自信,相信孔子影响会越来越大!


木子闲谈


首先表明,“孔子言论”这个提法并不全面,不妨说成“儒家思想”。

至于你的问题,要看你说的是哪个外国。日本韩国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你能说没有儒家的影响?相反,在现代,他们对儒家的推崇和理解,反而已经远超了中国。

至于其他文化圈的国家,文化根基不同,因此对儒家的研究更倾向学术。原因有三:

一、近代世界是西方文明以先进的科学和武装压倒东方文明所建构的格局。所以更多国家倾向于向西方文明靠拢。

二、49年以后,由于主义的独大,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的摧残破坏,已经使现代中国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文化沙漠和信仰真空。自己国家国人都抛弃了的文化,又如何能在世界各国引起重视?

三、也是由于上一条的历史原因,国人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已经低无可低,尤其许多教授学者,只是把儒家思想当做一种学说、一门课程来讲授。自己都不能明白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与实际作用,自己都不能坚信并奉行儒家思想,又怎么能让别国能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



霜华满袖1


你知道外国哲学之王黑格尔怎么评价孔子的吗?“除了空泛的说教,一无是处”西方哲学姐这么看孔子,会宣扬他?那问题是中国哲学界孔子地位就高吗?其实也不高,大学里根本没人研究孔子,孔子得影响力来自于古代帝王的推崇,说到底孔子的思想是谄媚皇权的思想,是局限、短视的,利于统治阶级而不利于百姓,由此造成中国社会300年一个轮回,原地踏步,他所有的地位都来自于和皇权勾结,真正学术界地位远低于同时代的老子甚至韩非子


华仔见微知著


       孔子,民尊孔圣人,是影响了中华民族甚至东方各族两千多年的一位大思想家,世称儒学创始人,所谓孔孟之道是也。儒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仁、恕、忠、孝。其价值建立在人人诚孝、天下太平、江山一统的基础之上。该学说经过历代的兴衰起伏,传承至今,留下很多的经典大作,影响着当今众多东方人的思想和意识。

        西方主流思想和意识主要是建立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之下。但严谨地说当代西方思想和价值观已经远离了基督的本意,其形成的源泉来自于资产阶级大革命后的众多思想家。

比较简明地说,儒学建立的思想体系以集体主义的天下归一为基础,西方思想体系和价值观以个人主义的自由独立为基础,两者有很多的共同目标,比如博爱和仁爱,但两者的主体目标格格不入,水火不容。

为了不同文化的国家之间能够互相交流、沟通、理解,近二十年来我们同很多国家建立了文化合作关系,并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进行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交流。但前行的道路并不平坦,不时遇见一个又一个问题和麻烦。

基督教在中国的文化传播情况大同小异。有记载的中国境内第一所基督教堂建立在元朝的北京,时间是十四世纪初。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基督教堂南堂也在北京,始建时间是1605年。几百年过去了,基督教文化在中国依然是小众文化。

不难看出,不同文化的互相交流、加强理解、共同前行,依旧任重道远。


韩长安


外国并不是没有推行,圣人之道,日用而不知而已。举两个例子。

一、伏尔泰,大家都听说过吧,18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法国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他本人对孔子非常崇拜和景仰,他曾经在《论孔子》中写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伏尔泰甚至在家中的礼拜堂内供奉孔子像,每天顶礼膜拜。孔子思想对伏尔泰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对伏尔泰引领思想启蒙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联合国总部大楼内,悬挂着一副描绘世界各族人民的壁画,壁画上有那句众所周知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联合国镌刻这样一句话,其意义不言而喻,因为这句话已经是世界各国的普世价值观。如果追根溯源,那要从周恩来总理说起,1955年,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主张受到与会各国领导人的一直赞同,并且周总理多次在阐述我国外交政策时引用这句话。1993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世界伦理宣言》,她被视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也是对世界人民普适的道德金律!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孔子的思想光辉不会随着时间而消失,只能越发灿烂,中国人民更要坚定文化自信,将孔子思想发扬光大。

(这里是“無两书房”,一个学习传统文化的八零后小学生,欢迎关注)






無两书房


儒家思想本质还是加强中央集权控制的有效工具,儒家法家演变成现代社会的道德、法律,为解决社会矛盾服务。国外同样受用,不过国家所有制不同社会形态的矛盾程度不同



回头太难wp


孔子和儒教徒子徒孙们没有一个懂得感情是交流出来的,这是人最基本的智慧,儒教都不懂,这群脑残们用孝道感恩绑架孩子与父母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