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企業如何化危為機?

2020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國民生活、經濟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對各行各業也造成了極大的衝擊。疫情之下的生存危機,折射出企業自身發展的優勢和不足,對企業成長既是挑戰,更是突圍獲得長足發展的機會。

疫情之下,以美容健康為主的服務業也是受影響最大的實體之一。在疫情的衝擊下,如何認識企業發展現狀?如何在困境中尋得發展的突破口?企業發展應該如何調整發展戰略和方向……都是值得探討和深究。

疫情之下,企業如何化危為機?

3月7日,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趙一弘先生、艾美集團董事長李金鳳女士,共同受邀參加了由國福商學與聯合國和平大學合作博士學位項目共同推出的直播訪談,兩位大健康領域的代表企業家圍繞“疫情之下,企業如何化危為機”分享了企業發展的經驗與見解,為行業帶來深入市場趨勢洞察和創新機遇。

以下是直播對話中的部分觀點:

Q1 這次新冠疫情還在持續當中,它給整個國民經濟和企業都帶來了強烈的衝擊,請趙總和李總分別談談處在保健食品類及大健康產業鏈條上的碧生源和以美容健康服務為主體的艾美集團在此次疫情當中受到的影響是怎樣的?

趙一弘:

此次疫情,對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影響都非常巨大,從對人類的出行,到生活起居、交友習慣、生活習慣、餐飲習慣、習俗禮儀等,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讓全國14億人口過了一個特別的年,春節足不出戶,我想這是百年不遇甚至千年不遇的一次。在疫情這樣的環境下,我們要學會反思:通過疫情能讓我們每一位中國的國民思考什麼?讓每一個企業的負責人能夠沉澱什麼?每一個社會的公民能夠做什麼力所能及的事情?作為企業的經營者,我認為濃縮總結就是三個詞:第一要冷靜,第二要智慧,第三要行動。

李金鳳:

這次疫情對我們來說影響挺大,艾美集團是屬於實體服務業,正如剛才趙總所說的,疫情對中國乃至全球都有點始料不及,也對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那就是我們的企業和國家在風險的預控上,應該做到哪些?這次疫情帶來的災難,以及以往局部的災難,都帶給我們一些思考:我們需要有對自然的敬畏之心,需要有對風險的前瞻性預估,需要明白當下能夠做什麼。2020年的春節,國人一宅到底,對傳統企業來說,原本在線下跟顧客面對面的經營方式要轉變成不見面的方式,針對這種轉變,我們也在做一些部署。疫情之後,我們更加意識到,服務類型的企業,要更加加快傳統變革和轉型的步伐,帶領行業中的所有群體更加重視科技和互聯網的力量,讓好的產品打通多元化銷售通路,實現用戶的極致體驗。如何將經營與新興的應用工具相結合,真正做到與時俱進,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思考並且做到的重要方向。

Q2 疫情導致很多企業無法正常復工,很多企業開始網上辦公或者開拓一些新的思路來開展工作,那碧生源和艾美在部署防疫工作、新年復工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來降低疫情影響?

趙一弘:

從傳統意義上來說,碧生源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正式復工,預計最快要到3月15日,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碧生源的團隊從來沒有停工。過去每年的正月初七開工後,公司的高管都會帶著開工利是到全國各地的營銷團隊中去,為他們送新年祝福,而今年春節我們都在家裡開工,採取線上辦公的方式。過去各個群體每天面對面開會的時間可能達到七八個小時,而如今遠程辦公也基本上每天都有不同的群體召開線上會議合計也達七八個小時以上。

疫情之下,企業如何化危為機?

目前碧生源的業務有三大方向:

第一,傳統渠道的藥店零售業,這個部分現有300多人,全部由線下搬到線上,開始做自媒體,做私域流量的線下裂變,目前已取得了不錯的小成績。去年年底在艾美集團舉行的國福商學15週年校慶會上,我也做分享,碧生源由過去的只是兩袋茶(碧生源減肥茶、常潤茶),到現在兩袋茶與保健品加藥品相結合,目前我們已在中山建了自己的製藥企業;

第二,是用傳統渠道加互聯網渠道進行網上銷售,在2018至2019兩年中,我們成為了電商系藥品保健品的頭部資源,網上銷售排名第三,第一名是阿里健康,第二名是京東健康,第三名是碧生源健康,換個角度來說,如果不算阿里、京東兩個平臺,碧生源就被排在了健康領域的第一名;

第三,碧生源正在佈局私域流量和線下裂變,從春節到現在,我們已經推動並實現了CRM超過10萬的流量池,而且該流量池也在快速疊加。

李金鳳:

在發生疫情後,艾美集團做出來迅速的反應,第一時間成立了疫情專項防控工作小組,我本人擔任了該工作小組的組長,並做了一些工作部署:

疫情之下,企業如何化危為機?

首先我們調集了疫情防禦醫用物資對疫區做了資源捐助,同時也滿足了我們自身的保障和需求,艾美的線下實體店比較多,服務體系的人員也比較多,我們將保障人員的安全性提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

其次,我們通過艾美的一系列自媒體平臺持續播報了疫情的進展和防控措施,為公司及行業人士提供參考指導;

第三,我們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要求對集團全體人員進行自檢自查,到目前為止,集團無一例疑似和確診人員,這在人員如此密集的領域實屬難得。

關於復工,我們也如剛剛趙總所說,部分線下連鎖門店到今天依舊未復工,而是採取了線上遠程辦公的策略,在此我非常感恩,很多版塊的一級負責人都在第一時間放棄了假期,親自指揮工作,同時,在疫情發生後,我們獲得了全部的客戶和員工與企業共進退的支持!

Q3 這次疫情對所有的行業和企業都或多或少帶來了影響和改變,兩位如何看待此次疫情對自己所在行業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疫情之後商業模式、產業格局的改變和影響?

趙一弘:

碧生源從成立到現在已有20年的歷史,在前15年我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生產經營兩袋茶:碧生源的常潤茶和減肥茶。後面我們開始走向“保健品+藥品”,到2020年,我們轉為“藥品+保健品”,2020年我們的藥品銷售規模首次超過了保健品。碧生源,寓意碧綠生命的源泉,作為大健康產業,我們從事的是綠色天然健康的產業,更希望賣的是健康產品、提供健康服務,希望國人提高健康的意識,增強自我調理意識和行動,少打針吃藥,變成天人合一的生活狀態。

在此次疫情中,大健康是其中受益的領域,但我不希望我們國家再遇上類似的災難,我們須反思,未來大健康領域怎樣引領?我想還是要用不打針不吃藥的模式,自身的免疫系統就是最好的醫生,每天24小時,生物鐘是最好的調理師。從全球範圍來看,除了保健營養,還有很多能量醫學,如德國、匈牙利,而這些醫學都不外乎以中醫為根本,通過這次疫情可知,中醫的調理和針灸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李金鳳:

我們這個行業是服務性質的,幾乎每天都要與顧客見面,而疫情之下,我們發現,30%的服務工作可以在線上完成,60%的管理工作也可以在線上達成,70%的生產可以無人力實現,80%的會議和教育可以在線上進行,這也使得我們重新思考如何合理調配時間確保工作的有效性。今年開年,艾美集團開發了網上直播平臺,正在使用中,並進行了一系列的線上教育工作,無論是針對直屬員工,還是B端加盟店,以及C端客戶,通過線上教育培訓,均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客戶粘性也保持得很好。

主持人提到疫情對產業的發展和變化,我們一直在講懶人經濟,90後、00後在互聯網的應用工具上比我們這一代人依賴性更強,而後疫情時代,我們除了思考懶人經濟,還要思考到嘴經濟,對此,艾美集團做了一些部署,針對如何讓國人吃出健康來著手佈局。國家和政府層面都已將食藥同源的主題提到了高度重視的地位,而現在的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一代,過分注重味覺上的體驗而忽略了食材搭配的健康性,再通過吃藥去挽回,這是非常惡性的循環,接下來艾美集團將從如何讓國人吃出健康來著手。此外,疫情讓美麗健康產業的融合發展勢在必行,我們要健康也要美麗,艾美集團的主業是讓國人獲得美麗,但美麗不是人類唯一的追求,要更加註重健康。

Q4 從企業自身角度來看,經過這次疫情,兩位所在企業是否也能從中獲得一些經驗或者教訓,這是否會對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調整產生一些影響?

趙一弘:

疫情讓全國人民都按了一個暫停鍵,但客觀來說,也是給全國人民做了壓力測試,在這個測試的過程中,每個企業都要去積極面對,首先要保證安全,保證員工的健康,家人的健康,不給政府添亂。

疫情期間還須思辨:傳統領域的經營到底有什麼可以改變?如果改變的話會帶來什麼影響?碧生源從線下裂變CRM系統著手,通過產品和團隊的線下擴張,打通零售藥店品類經營,再通過線上運營的經驗和技術,幫助升級會員管理體系。隨著會員管理體系的升級,我們讓傳統渠道不再只是坐等客來,而是可通過手機端、微信端提供更多便捷的產品和健康服務,進一步升級了消費習慣,線上銷售良性運轉,就拿昨天的數據舉例,昨天阿里健康奧利司他品類一天的銷售達1000多萬,其中與艾美集團合作過的碧生源奧利司他銷售550萬多,佔全網50%以上。我們不希望傳統渠道停擺,但傳統渠道的轉型有很多方法和思路,我們要能夠迎著風口,有準備,有行動並不斷嘗試方可升艙。如今碧生源的線上銷售已經非常成熟,目前我們也代理了一些其他產品,已獲得兩個世界五百強制藥企業產品的線上總經銷權,營銷能力能得到了更大的釋放。藥品銷售,無非是線上和線下兩個渠道,對傳統的零售藥店來說,也面臨著轉型之痛,很多人的消費習慣都在改變,宅經濟是未來的趨勢,誰能提供更宅的服務,這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研究課題。

李金鳳:

在這次疫情中,我們看到很多沒有準備、沒有基礎的企業都倒下,甚至有自己認識的,大災難面前無人能倖免,也沒有人可以做一個旁觀者。

對艾美集團而言,此次疫情帶給我們幾點思考:

第一,集團大數據中心建立迫在眉睫。我曾在2014-2015提出過,投資上不封頂,不惜一切代價建立集團公司的一體化和產業自動化,目前仍在努力實現中。如果能加實現快大數據中心的建立,相信會成為企業發展的命脈之一,所以,此次疫情對我們企業人提出了警醒,對艾美集團而言也要加速建設的步伐。此外,接下來,艾美集團還會將健康科技研發中心放在重中之重。

第二,我們對集團戰略實施規劃做了一些微調。人類第一大剛需是飲食,艾美集團很早就佈局了餐飲產業,而此次疫情讓我們加快了餐飲佈局的步伐,現已實現了工業化生產以及無接觸、類似火神山供應的標準化餐飲供應,餐飲平臺會在下個月與消費者見面。同時,我們還啟動了一個湯品項目,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力,該項目也將在下個月面市。在這樣的疫情之下,災難不見得全是災難,看我們怎麼看待和調整,也許反而倒逼了我們企業發展和成長。

第三,建立了多個以創業、就業、風控等扶持為核心的幫扶性基金,通過基金良好的運作,幫助更多加盟店以及小微企業增強抗風險能力,下一步將為中國的國民康養行業做一些部署,做一些助力。

Q5 疫情發生後,我們也看到無論是碧生源還是艾美集團都在第一時間調動資源,積極為疫區捐款捐物,而且無論是碧生源還是艾美集團,可以說自成立伊始就在教育公益、扶貧助弱、災難救助等方面恪盡企業職責。並且都設立了自己的慈善基金會。請問趙總和李總如何理解企業的社會責任,以及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意義?

趙一弘:

人分為自然人和社會人,首先從自然人說起,每個自然人從出生開始,會擔任不同的角色,先是兒子女兒、孫子孫女、外孫及外孫女,而後陸續長大,為人父、為人母,再到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這些角色的變化,不是因為你輩分在變化,而是從出生開始就揹負著不同的責任。我們作為企業的負責人,要承擔的就是這個企業作為社會人的責任。碧生源20年來,在助殘助貧等方面一直在踐行,不僅僅是對外部的,也包括公司內部的貧困家庭。此次疫情,我們為去武漢做服務的志願者提供了防護服,同時對醫療物資緊缺的湖北宜昌進行了口罩等物資捐贈,此外,在我們企業所在地的北京房山地區以及我的老家山西平遙,都有不同程度的捐贈。並在碧生源內部進行普查,選擇了28個貧困家庭,做員工內部捐贈。碧生源一直倡導小公益大推動,小公益大傳播,一己之力不可能照顧全部,但是讓每個人都有從善如流的心,就能滾動起一個小小的雪球,讓每個人都有愛心、有責任心,幫扶所見所聞,形成正能量。

李金鳳:

作為一個企業人,我在創業之初就經常跟我的夥伴們說:當你有一個夥伴的時候,你就會揹負一個夥伴的責任和夢想,而現在我們有兩千多個夥伴甚至十萬多個夥伴,就得揹負這麼多人的責任和夢想。我們能做到今天這個程度,首先得益於我們有一個強大、安全、穩定的國家,我們在強大的國家平臺上發展自己,得到惠利的同時應該想到如何回報一方社會,使她變得更穩定。這次疫情我們看出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策略和行動力的不同,所以,我們能感受到身為中國人是驕傲自豪的。當我們能夠為社會去付出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機會,通過這樣的機會讓我們的國家更加的強大,國家更加安全,我認為這是企業人應擔當的責任。

艾美集團從成立之初,每銷售一套產品就會拿出一定比例做慈善,我們在享受社會、政府、國家帶給的安定時,願意力所能及做一些反哺和對建設有幫助的事情。在此次疫情期間,我們感召了集團旗下30多家公司以及其他渠道的夥伴,首先為武漢地區和深圳地區部分醫院及慈善會做了物資捐贈,其次通過其他的協會進行了物資捐贈,包括在我自己擔任會長的深圳市美容行業發展促進會基礎上成立的群英慈善基金會也在進行捐贈活動,帶動行業集合力量為社會做出貢獻。我認為只有把國家這個大家園建設好了,我們的發展才能好,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Q6 趙總和李總是國福的老同學,而且未來也會成為國福與聯合國和平大學“領導力與可持續發展”專業博士學位項目班的同學,據我們所知,您兩位的企業之間也一直都有深度合作,能否給大家分享一下在國福學習的感受和合作的一些體會?

趙一弘:

碧生源20年的發展史中有16年離不開國福的培養。國福這個大家庭中,很多的老師、同學資源都是我一生中非常珍貴的資源,比如我最早受惠的朱新禮先生,從一個班級上課到後來成為我的良師益友、好大哥,還有經常關心碧生源戰略發展的付舒拉班長、以及今天與我一起訪談的李金鳳同學……太多同學在此不一一點名,人生一定會遇到很多岔路口,在選擇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找著正確的良師益友,在良師益友裡最緊密的,一定是來自於我們的同學。

國福有16年曆史,16年裡生源看似不多,加起來就1000多名,卻是小而精,少而美。另外,國福15週年特別推出的聯合國和平大學博士班項目,這又是一個世界頂端的項目,是給我們提供學習和養分的窗口,學習很重要,但通過學習認識更多老師和同學,比學習更重要。

李金鳳:

在國福給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像一個家,無論是同學之間,還是項目辦的負責人,都是互相關愛,讓人學習的同時感受到家溫暖。國福平臺學習的內容非常務實,能夠讓我們在政策、經濟的發展方向、市場的把握上找到合適的點,讓我們瞬間茅塞頓開,為企業做決策提供了很多實際的幫助和支持,另外在資源和人脈上也是頂級的圈層。

作為企業人,我們總要跟團隊有碰撞、有互動,要想把企業做得更好,在行業中有一席之地,就要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標準,怎樣讓我們擁有相對前瞻性和盈利性的思維,這些都需要通過學習來實現。

一場訪談,融入了兩位企業家的大愛擔當與家國情懷,疫情還在持續,無數國人奮鬥的腳步永不停息,無論是身在一線的抗疫戰士,還是身在崗位心繫行業與社會的創業者和從業者,每一個群體都在為社會的發展、國家的穩定做力所能及的承擔,相信疫情之後,中國美麗健康產業將迎來更好的發展,中國也將迎來更穩定、更堅不可摧的局面。

最後,藉助李金鳳女士在此次直播訪談中的一句話作為收尾:“即使我們不是智者,但是我們也希望走在成為智者的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