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賓虹認為“太極圖是書畫的祕訣”,真的有效嗎?

文|夏紹毅

導言:黃賓虹先生八十歲後,在給女弟子顧飛的《畫法簡言》中提到“太極圖是書畫之秘訣”,並曾寫到,中國書畫的一切奧秘都在太極圖中。本文真對此問題作一簡單探討,歡迎指正。

關鍵詞:黃賓虹;書畫;太極圖;秘訣;山水畫;

一、太極圖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核心,是中國古代先民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太極圖實際上體現了思辨的深度。一是對立而無極,二是不斷運動(可理解成一個球體),三是辯證統一觀。二元辯證不是決然對立,對立統一、和諧相存、相輔相成。《易經》來自《河圖洛書》,是先民智慧漫長髮展的總結。

太極圖的陰陽觀、辯證觀、感應觀、系統原理、類比方法、序列思想、對稱意識、均衡理念、循環認識等等,對藝術創作有極大啟發。

二、黃賓虹所理解的太極圖與書畫的關係淺析。

黃賓虹認為太極的基本原理是陰陽兩極,兩極既對立又包含,這就是“S”線的道理,即矛盾又統一,各自以對方的存在作為自身存在的條件,兩極此消彼長,彼消此長,連綿不斷地作轉換運動。

在書畫的創作過程中,賓翁指出“向右行為勾,向左行為勒”,“上勾下勒,此從雲雷紋及玉器中悟得,寫字作畫都是一理”。在黃賓虹的繪畫中,不管是用筆還是位置經營,都是一勾一勒,左一筆後必有右一筆,上一筆後必有下一筆,隨著自己的情感變化,筆筆生髮,這都是“太極規律”在用筆中的生動具體體現。積點成線,一波三折的規律也是虛實辯證規律。藏頭護尾,無往不復,無垂不縮,正是太極軌跡。如一橫線,起筆時自右向左,行筆時自左向右,收筆時又由右向左,一個小週期後,又回到初始的趨勢。筆筆生髮,連綿不絕,週而復始,生機無限。

黃賓虹繪畫時都是筆筆相生相對,相輔相成,構成千變萬化的運行軌跡。賓老點線之間的生命張力,正是運筆用線作圓轉運動的狀態。向心力(內聚力)和離心力(外拓力)相互作用,形成“犄角對峙”,勢和力相剋相生、製造矛盾、解決矛盾、豐富多姿、千變萬化,證驗著宇宙生成規律。賓老稱筆線為“力學”,所謂“萬毫齊力”無一筆浮落,真正做到了“筆筆是筆,筆筆見筆”。

三、結語。

總而言之,黃賓虹先生終其一生研究並踐行的太極規律正是筆墨藝術法則所在。他說,國畫民族性,非筆墨無所見。而筆墨藝木的魅力正來自太極觀念,此正所謂“中國畫的一切奧秘都在太極圖中”。由此可見,對於真正有志於書畫研究的人士來說,不能整天埋頭畫畫和臨池,還要走出書齋,到大自然中去好好感悟“太極圖”的陰陽轉換規律,這樣才能很好的指導自己的書畫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