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說文學》蔣勳

雲書領讀 | 讀文學 |《蔣勳說文學》蔣勳

本文4205字,預估閱讀時間:11分鐘


如果你無功又無德,那你是不是還要活著?

這不是我問的,是世世代代的讀書人問的,不光是中國讀書人問的,也是全世界讀書人問的。


歌德讓少年維特自殺了,太宰治讓自己自殺了。

無功又無德,生命的意義在哪裡?要從唐伯虎晚年寫的《言懷》說起。


唐寅《言懷》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

漫勞海內傳名字,誰論腰間缺酒錢。

詩賦自慚稱作者,眾人多道我神仙。

些須做得工夫處,不損胸前一片天。


五十年來流連於花月,是前半生的生活寫照。

勞煩大家把我的名字到處傳送了,可誰知道我常常沒有錢買酒呢。

那些詩詞歌賦我都不好意思說是自己寫的,眾人卻說是神來之筆。

五十年來,什麼偉大的事都沒有做,如果說這一生有什麼地方,些許下了點功夫,那就是沒有整天拍馬屁搞政治鬥爭,做人真實一點,不損胸前乾乾淨淨的一片天吧。

雲書領讀 | 讀文學 |《蔣勳說文學》蔣勳


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到底在哪裡?

這一問,問了幾千年,今天也還在問。


最近有一個笑話,也不算笑話,只是一個諷刺,是這樣寫的:

1.代碼寫得好,bug少,看起來就像一個閒人。

2.註釋多,代碼清晰,任何人接手都非常方便,看起來誰都可以替代!

3.代碼寫都亂,每天風風火火改bug,各種救火,解決各種線上重大漏洞,於是順理成章成為公司亮眼的人才。

4.代碼亂的只有自己看得懂,才是公司不可替代的人才。

5.多些bug,一個好的程序員帶動兩個以上的兄弟就業,這樣整個代碼業就會繁榮發展,程序員們也不用像現在這麼累。


以上五條,放在任何一個行業,均適用。


同事看了這一段,講了個部門內的笑話,同事甲,在客戶那有個技術問題解決了三天沒搞定,叫來技術人員乙,乙一去就搞定了,當月甲受到了褒獎,得了A,幫他解決問題的乙得了B。

(以上也是一段辛辣諷刺)


讀了那麼多年書,終究是一事無成。

讀著讀著,就長大了,為了養家餬口,不可避免的進入職場,不到十年,看的半明白了,這裡確實怪。


描述這種怪的,還是文學。


文學,走出詩歌的黃金時代以後,美已經不能更美了,剩下的就是說話。

所謂“唐宋八大家”帶動“古文運動”,也是要用文學表達內容。


古文運動”對整個中國文學、中國知識分子此後的走向是非常重要的。知識分子在道德良心上忽然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定位,對自己專心於文字的美感到不安。

而是把對文學和藝術的定位恢復到對生命本身的關心與尊重上面去。


韓愈在《送孟東野序》裡第一句,“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感到不公平就要叫出來。孟東野即孟郊,四十多歲才中了進士,在官場上一直不太得志,但也沒有受過嚴重的政治迫害,韓愈借他來寫文人的理想,說明文學不能只是對美的追求,而是要表達主張。


雲書領讀 | 讀文學 |《蔣勳說文學》蔣勳


他在《送李願歸盤谷序》裡表達了自己的主張,諷刺那些世家的“走狗”,“伺候於公卿之門,奔走於形勢之途,足將進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處汙穢而不羞,觸刑辟而誅戮,徼倖於萬一,老死而後止者,其於為人,賢不肖何如也?”這一段辛辣諷刺,不比魯迅先生差。

讀書人,考試時寫作非常有主張,做了官就沒有主張了,看別人怎麼走路怎麼講話,欲進又退,欲言又止,奴顏婢膝,畏縮不前。

李願既不是世家子弟,又不想做沒品的追隨者,只能退隱歸盤谷。

當“兼濟天下”不能完成的時候,退下來“獨善其身”,也是很可貴的。


而世家子弟柳宗元過世的時候,韓愈為他寫了墓誌銘,《柳子厚墓誌銘》中,講柳宗元“號為剛直”,不為權貴的壓力所屈服,叫“剛”,敢真正講話,叫“直”。柳子厚不靠世族集團的身份,通過科舉入仕,“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眾謂柳氏有子矣”,是柳家很好的後代。少年成才,中年貶為永州司馬,官終柳州刺史,在柳州依然“因其土俗,為設教禁,州人順賴

”,是一個真正正直的的人。


蔣勳認為,韓愈像魯迅,柳宗元像沈從文,前者“文以載道”,給人很大的社會使命感,後者空靈寧靜,用清淡的筆法寫出腐敗和痛苦。


雲書領讀 | 讀文學 |《蔣勳說文學》蔣勳


柳宗元的《捕蛇者說》,講了捕蛇者蔣氏,三代因捕蛇而免稅,但祖父和父親都死於毒蛇,自己也幾度險些喪命,“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柳子厚感到十分悲哀,提議要不要幫忙告訴管理政事的人,幫他更換差事,恢復賦稅。“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蔣氏滿眼含淚,說捕蛇再不幸,也沒有賦稅遭受的不幸那麼厲害!

柳子厚的話,竟像極了“何不食肉糜”。當時的貶官,結果卻是讓精英知識分子看到了最民間的聲音。


時光到了元朝,漢族知識分子從宋朝的超高地位,轉成了元朝的乞丐地位。於是知識分子只有大量轉向民間,元曲興起。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是我們每個人都背誦過的落寞與流浪;關漢卿的《單刀會》,充滿興亡之感,《竇娥冤》裡“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罵的也不是地,也不是天,是當時的政治。


接下來就是元明小說,很多著名的小說從宋朝開始就有了話本,民間話本不斷髮展,最後成了定本。《水滸傳》來源於《大宋宣和遺事》,《西遊記》來源於《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三國演義》將三國的故事形成定本。


三大名著都講了,《紅樓夢》之前,還要再講一下明朝。如果唐寅的行為還是一種比較溫柔的抗議,那麼徐渭則是濃烈的。


徐渭曾是抗倭名將胡宗憲的幕僚,胡宗憲被下獄後,徐渭就“瘋了”。他拿磚敲自己的頭,敲到流血,給人聽揉骨頭的聲音,他殺死了自己的繼室,坐了七年牢,在別人的營救下才重獲自由,他是書法、繪畫、詩文上的奇才,號“青藤道人”,後來齊白石稱自己是“青藤門下走狗”,就是對他的尊重。


徐渭還影響了一位後生,張岱。


雲書領讀 | 讀文學 |《蔣勳說文學》蔣勳


張岱的曾祖父就是一直努力營救徐渭的人,張岱的父親還曾帶他去獄中探望徐渭。


想來小時候,也應是前途無量,大名鼎鼎的眉公先生曾見到過小張岱,讓他對詩,張岱極其聰慧,眉公先生大讚,“那得靈雋若此,吾小友”,本以為要大展宏圖,“欲進餘以千秋之業,豈料餘之一事無成也哉?”


張岱48歲,明朝亡了,他活著的時候給自己寫了《自為墓誌銘》,說自己“賤而懶且直”,他描述的自己前半生,是一部懺悔錄。


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年至五十,國破家亡……


學書不成,學劍不成,學節義不成,學文章不成,學仙學佛,學農學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為敗家子,為廢物,為頑民,為鈍秀才,為瞌睡漢,為死老魅也已矣。


甲申以後,悠悠忽忽,既不能覓死,又不能聊生,白髮婆娑,猶視息人世。


張岱堪稱晚明大家,竟然說自己為廢物、為頑民、為鈍秀才,一事無成,既不能覓死,又不能聊生,再一次讓我想起太宰治,失去做人的資格。


我想這就是文學的魅力,文學家提供了一萬種價值觀,而我們就擁有了一萬個視角去看世界。


然後就要說《紅樓夢》了,剛才說過《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等作品,起先都是說書的人、講話的人說給大家聽的故事,是話本,沒有人把故事寫下來,後來被寫了出來才成了定本。


而《紅樓夢》並不是說書人講的,卻用了“仿話本”的形式,用章回體“預知後事,且聽下回分解”的方式話本,模仿話本寫的小說。主人公賈寶玉像張岱一樣,是個“無用之人”。


賈寶玉其人,“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絝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到了大清朝,叛逆不止曹雪芹,還有鄭板橋。鄭板橋是走過正統路途的,待他發現整個政治的腐敗,就辭官跑到揚州賣畫去了。


鄭燮《偶然作》


英雄何必讀書史,直攄血性為文章。

不仙不佛不賢聖,筆墨之外有主張。

縱橫議論析時事,如醫療疾進藥方。

名士之文深莽蒼,胸羅萬卷雜霸王。

用之未必得實效,崇論閎議多慨慷。

雕鐫魚鳥逐光景,風情亦足喜且狂。

小儒之文何所長,抄經摘史餖飣強。

玩其詞華頗赫爍,尋其義味無毫芒。

弟頌其師客談說,居然拔幟登詞場。

初驚既鄙久蕭索,身存氣盛名先亡。

輦碑刻石臨大道,過者不讀倚壞牆。

嗚呼,文章自古通造化,息心下意毋躁忙


英雄何必讀書史,直攄血性為文章。

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讀歷史?英雄憑本性寫文章,寫出自己生命中的熱情,那才是好文章。


小儒之文何所長,抄經摘史餖飣強。

這些每天準備考試做官的小小讀書人,他們的文章有什麼長處?就是把“四書五經”和史書抄來抄去、東拼西湊罷了。

我懷疑鄭板橋在諷刺我的碩士論文,可是我沒有證據,只流下被人戳中弱點的滿頭大汗。


後來,朕的大清亡了,民國的文章出來了,民國最好的作品是魯迅、沈從文、朱自清、徐志摩等人的作品。


雲書領讀 | 讀文學 |《蔣勳說文學》蔣勳


魯迅本來要做醫生,去日本學醫,認識了一位很好的老師,藤野先生。


其實我們小時候語文課上的魯迅,多少有點政治的味道,失去了很多文學性,現在回頭看,光是《藤野先生》首句,“東京也無非是這樣”,就能感受到魯迅先生撲面而來的才氣。


初冬已經頗冷,蚊子卻還多,後來用被蓋了全身,用衣服包了頭臉,只留兩個鼻孔出氣。


說來也好笑,小時候根本不懂魯迅,也不懂那個時代,但是防蚊子的方法學的不錯,現在三十多歲了,面對初秋打不著燻不死的蚊子,還在用這個法子,由此更加覺得魯迅先生了不起,文學還涉及到了物理學和生物學。


但中國病了 ,學醫救不了中國,如果一個人的心靈已經死亡,救活肉體又有生命意義?他只能做一個文學家。用“仿徨”、“吶喊”去救中國。


回國後,魯迅先生總會想起藤野先生的教導。


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管見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於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回憶起來,我高中的英文老師,大體也是藤野先生這樣的老師,不過比藤野先生時髦、有趣些,但又很嚴厲,和藤野先生幫魯迅改講義一樣,他每學期都要把大家的錯題集收上去,發回來的時候,發現我的筆記本幾百頁的錯題集,每一頁都畫了大勾,最後一頁用紅筆寫著四個字:厚積薄發。我寫不出魯迅這樣好的文章記錄我的英文老師,但是看《藤野先生》時總不免要想起。


從晚清到民國,魯迅從日本回來了,老舍從英國回來了,巴金從法國回來了,沒有從外面回來的沈從文,也淡淡的用不著痕跡的白描寫出當時整個社會的狀況。


讀著讀著,文學就走到今天了,今天也有很多好的文學作品。

不知道有沒有被禁100年以後才能發表的,我們活著都無法看到的驚世駭俗的文學呢?有的話,也只能留給後世了。


從詩經、楚辭,到魯迅,那些留下的作品,都寫出了人性共通的部分,也都抓住了時代的脈搏。正如前文所說,文學讓我們得以用一萬個視角去看世界,也無非是這樣。


雲書領讀 | 讀文學 |《蔣勳說文學》蔣勳

雲書領讀 | 讀文學 |《蔣勳說文學》蔣勳

雲書領讀 | 讀文學 |《蔣勳說文學》蔣勳

本文首發於 微信公眾號 【雲卷讀書雲舒行路】


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

你真的應該讀點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