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说文学》蒋勋

云书领读 | 读文学 |《蒋勋说文学》蒋勋

本文4205字,预估阅读时间:11分钟


如果你无功又无德,那你是不是还要活着?

这不是我问的,是世世代代的读书人问的,不光是中国读书人问的,也是全世界读书人问的。


歌德让少年维特自杀了,太宰治让自己自杀了。

无功又无德,生命的意义在哪里?要从唐伯虎晚年写的《言怀》说起。


唐寅《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不损胸前一片天。


五十年来流连于花月,是前半生的生活写照。

劳烦大家把我的名字到处传送了,可谁知道我常常没有钱买酒呢。

那些诗词歌赋我都不好意思说是自己写的,众人却说是神来之笔。

五十年来,什么伟大的事都没有做,如果说这一生有什么地方,些许下了点功夫,那就是没有整天拍马屁搞政治斗争,做人真实一点,不损胸前干干净净的一片天吧。

云书领读 | 读文学 |《蒋勋说文学》蒋勋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到底在哪里?

这一问,问了几千年,今天也还在问。


最近有一个笑话,也不算笑话,只是一个讽刺,是这样写的:

1.代码写得好,bug少,看起来就像一个闲人。

2.注释多,代码清晰,任何人接手都非常方便,看起来谁都可以替代!

3.代码写都乱,每天风风火火改bug,各种救火,解决各种线上重大漏洞,于是顺理成章成为公司亮眼的人才。

4.代码乱的只有自己看得懂,才是公司不可替代的人才。

5.多些bug,一个好的程序员带动两个以上的兄弟就业,这样整个代码业就会繁荣发展,程序员们也不用像现在这么累。


以上五条,放在任何一个行业,均适用。


同事看了这一段,讲了个部门内的笑话,同事甲,在客户那有个技术问题解决了三天没搞定,叫来技术人员乙,乙一去就搞定了,当月甲受到了褒奖,得了A,帮他解决问题的乙得了B。

(以上也是一段辛辣讽刺)


读了那么多年书,终究是一事无成。

读着读着,就长大了,为了养家糊口,不可避免的进入职场,不到十年,看的半明白了,这里确实怪。


描述这种怪的,还是文学。


文学,走出诗歌的黄金时代以后,美已经不能更美了,剩下的就是说话。

所谓“唐宋八大家”带动“古文运动”,也是要用文学表达内容。


古文运动”对整个中国文学、中国知识分子此后的走向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分子在道德良心上忽然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定位,对自己专心于文字的美感到不安。

而是把对文学和艺术的定位恢复到对生命本身的关心与尊重上面去。


韩愈在《送孟东野序》里第一句,“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感到不公平就要叫出来。孟东野即孟郊,四十多岁才中了进士,在官场上一直不太得志,但也没有受过严重的政治迫害,韩愈借他来写文人的理想,说明文学不能只是对美的追求,而是要表达主张。


云书领读 | 读文学 |《蒋勋说文学》蒋勋


他在《送李愿归盘谷序》里表达了自己的主张,讽刺那些世家的“走狗”,“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徼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这一段辛辣讽刺,不比鲁迅先生差。

读书人,考试时写作非常有主张,做了官就没有主张了,看别人怎么走路怎么讲话,欲进又退,欲言又止,奴颜婢膝,畏缩不前。

李愿既不是世家子弟,又不想做没品的追随者,只能退隐归盘谷。

当“兼济天下”不能完成的时候,退下来“独善其身”,也是很可贵的。


而世家子弟柳宗元过世的时候,韩愈为他写了墓志铭,《柳子厚墓志铭》中,讲柳宗元“号为刚直”,不为权贵的压力所屈服,叫“刚”,敢真正讲话,叫“直”。柳子厚不靠世族集团的身份,通过科举入仕,“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是柳家很好的后代。少年成才,中年贬为永州司马,官终柳州刺史,在柳州依然“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是一个真正正直的的人。


蒋勋认为,韩愈像鲁迅,柳宗元像沈从文,前者“文以载道”,给人很大的社会使命感,后者空灵宁静,用清淡的笔法写出腐败和痛苦。


云书领读 | 读文学 |《蒋勋说文学》蒋勋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讲了捕蛇者蒋氏,三代因捕蛇而免税,但祖父和父亲都死于毒蛇,自己也几度险些丧命,“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柳子厚感到十分悲哀,提议要不要帮忙告诉管理政事的人,帮他更换差事,恢复赋税。“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蒋氏满眼含泪,说捕蛇再不幸,也没有赋税遭受的不幸那么厉害!

柳子厚的话,竟像极了“何不食肉糜”。当时的贬官,结果却是让精英知识分子看到了最民间的声音。


时光到了元朝,汉族知识分子从宋朝的超高地位,转成了元朝的乞丐地位。于是知识分子只有大量转向民间,元曲兴起。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我们每个人都背诵过的落寞与流浪;关汉卿的《单刀会》,充满兴亡之感,《窦娥冤》里“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骂的也不是地,也不是天,是当时的政治。


接下来就是元明小说,很多著名的小说从宋朝开始就有了话本,民间话本不断发展,最后成了定本。《水浒传》来源于《大宋宣和遗事》,《西游记》来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三国演义》将三国的故事形成定本。


三大名著都讲了,《红楼梦》之前,还要再讲一下明朝。如果唐寅的行为还是一种比较温柔的抗议,那么徐渭则是浓烈的。


徐渭曾是抗倭名将胡宗宪的幕僚,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就“疯了”。他拿砖敲自己的头,敲到流血,给人听揉骨头的声音,他杀死了自己的继室,坐了七年牢,在别人的营救下才重获自由,他是书法、绘画、诗文上的奇才,号“青藤道人”,后来齐白石称自己是“青藤门下走狗”,就是对他的尊重。


徐渭还影响了一位后生,张岱。


云书领读 | 读文学 |《蒋勋说文学》蒋勋


张岱的曾祖父就是一直努力营救徐渭的人,张岱的父亲还曾带他去狱中探望徐渭。


想来小时候,也应是前途无量,大名鼎鼎的眉公先生曾见到过小张岱,让他对诗,张岱极其聪慧,眉公先生大赞,“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本以为要大展宏图,“欲进余以千秋之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


张岱48岁,明朝亡了,他活着的时候给自己写了《自为墓志铭》,说自己“贱而懒且直”,他描述的自己前半生,是一部忏悔录。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年至五十,国破家亡……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家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


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


张岱堪称晚明大家,竟然说自己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一事无成,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再一次让我想起太宰治,失去做人的资格。


我想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文学家提供了一万种价值观,而我们就拥有了一万个视角去看世界。


然后就要说《红楼梦》了,刚才说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作品,起先都是说书的人、讲话的人说给大家听的故事,是话本,没有人把故事写下来,后来被写了出来才成了定本。


而《红楼梦》并不是说书人讲的,却用了“仿话本”的形式,用章回体“预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的方式话本,模仿话本写的小说。主人公贾宝玉像张岱一样,是个“无用之人”。


贾宝玉其人,“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到了大清朝,叛逆不止曹雪芹,还有郑板桥。郑板桥是走过正统路途的,待他发现整个政治的腐败,就辞官跑到扬州卖画去了。


郑燮《偶然作》


英雄何必读书史,直摅血性为文章。

不仙不佛不贤圣,笔墨之外有主张。

纵横议论析时事,如医疗疾进药方。

名士之文深莽苍,胸罗万卷杂霸王。

用之未必得实效,崇论闳议多慨慷。

雕镌鱼鸟逐光景,风情亦足喜且狂。

小儒之文何所长,抄经摘史饾饤强。

玩其词华颇赫烁,寻其义味无毫芒。

弟颂其师客谈说,居然拔帜登词场。

初惊既鄙久萧索,身存气盛名先亡。

辇碑刻石临大道,过者不读倚坏墙。

呜呼,文章自古通造化,息心下意毋躁忙


英雄何必读书史,直摅血性为文章。

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读历史?英雄凭本性写文章,写出自己生命中的热情,那才是好文章。


小儒之文何所长,抄经摘史饾饤强。

这些每天准备考试做官的小小读书人,他们的文章有什么长处?就是把“四书五经”和史书抄来抄去、东拼西凑罢了。

我怀疑郑板桥在讽刺我的硕士论文,可是我没有证据,只流下被人戳中弱点的满头大汗。


后来,朕的大清亡了,民国的文章出来了,民国最好的作品是鲁迅、沈从文、朱自清、徐志摩等人的作品。


云书领读 | 读文学 |《蒋勋说文学》蒋勋


鲁迅本来要做医生,去日本学医,认识了一位很好的老师,藤野先生。


其实我们小时候语文课上的鲁迅,多少有点政治的味道,失去了很多文学性,现在回头看,光是《藤野先生》首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就能感受到鲁迅先生扑面而来的才气。


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


说来也好笑,小时候根本不懂鲁迅,也不懂那个时代,但是防蚊子的方法学的不错,现在三十多岁了,面对初秋打不着熏不死的蚊子,还在用这个法子,由此更加觉得鲁迅先生了不起,文学还涉及到了物理学和生物学。


但中国病了 ,学医救不了中国,如果一个人的心灵已经死亡,救活肉体又有生命意义?他只能做一个文学家。用“仿徨”、“呐喊”去救中国。


回国后,鲁迅先生总会想起藤野先生的教导。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管见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回忆起来,我高中的英文老师,大体也是藤野先生这样的老师,不过比藤野先生时髦、有趣些,但又很严厉,和藤野先生帮鲁迅改讲义一样,他每学期都要把大家的错题集收上去,发回来的时候,发现我的笔记本几百页的错题集,每一页都画了大勾,最后一页用红笔写着四个字:厚积薄发。我写不出鲁迅这样好的文章记录我的英文老师,但是看《藤野先生》时总不免要想起。


从晚清到民国,鲁迅从日本回来了,老舍从英国回来了,巴金从法国回来了,没有从外面回来的沈从文,也淡淡的用不着痕迹的白描写出当时整个社会的状况。


读着读着,文学就走到今天了,今天也有很多好的文学作品。

不知道有没有被禁100年以后才能发表的,我们活着都无法看到的惊世骇俗的文学呢?有的话,也只能留给后世了。


从诗经、楚辞,到鲁迅,那些留下的作品,都写出了人性共通的部分,也都抓住了时代的脉搏。正如前文所说,文学让我们得以用一万个视角去看世界,也无非是这样。


云书领读 | 读文学 |《蒋勋说文学》蒋勋

云书领读 | 读文学 |《蒋勋说文学》蒋勋

云书领读 | 读文学 |《蒋勋说文学》蒋勋

本文首发于 微信公众号 【云卷读书云舒行路】


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

你真的应该读点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