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軼事一則

關於尊孫中山先生為“國父”事,曾見媒體有說“1936年11月12日由林森首倡”,還有說“1941年5月29日由汪偽中央政治委員會第49次會議提議”。然據筆者掌握的史料,上面的說法值得商榷。

孫中山軼事一則

首先在時間上,尊孫中山先生為“國父”的起始,是在先生1925年3月12日逝世後各界悼念期間,較“林森說”早了11年,較“汪偽說”早了16年。

尊孫中山先生為“國父”是誰首倡?既非林森,更不是汪偽。最早由民間人士、團體自發尊崇倡言,得到朝野各方認同附和,後來由國民黨中央決議、國民政府通令,在全國一體遵照執行。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噩耗傳出,舉國同悲,悼念文章佈滿大小報章。著名教育家、時為上海大廈大學教育系學生盧紹稷發表了《東西兩國父》一文,文中倡言應尊中山先生為“國父”,並申述理由:“華盛頓血戰七年,贏得美國獨立,被美國民眾尊為“國父”。孫中山與華盛頓同為革命領袖,華盛頓為獨立而爭,先生為三民主義而鬥,四十年如一日,幾死者十餘次,其精神、毅力、功績,較華氏有過之而無不及,理所當然應尊為國父。”自3月24日起,各界民眾在社稷壇公祭中山先生,輓聯無數,堂廡皆滿。其中《民國週報》全體同仁的輓聯中,亦以“國父”尊稱孫中山先生:

國父雲亡,白叟黃童齊下淚;邦人多難,悽風慘雨浩傷情。

又有任建國豫軍總司令的樊鍾秀,致送了一個闊丈餘、高5尺的巨型素花橫額,正中大書“國父”兩字。這是孫中山先生逝世後,短時間內一連三次被公開尊為“國父”。盧紹稷的文章和《民國週報》、樊鍾秀的輓聯,創言以“國父”尊稱孫中山先生,道出了各界民眾的共同心聲。故而倡導以後,響應甚廣,報刊文章、朝野人物講話中屢見不鮮,漸臻流傳,還出現在了黨政官員的講話及黨政活動的文告中,如1928年3月2日,國民黨中常委通電各省區,將植樹作為中山先生逝世紀念的主體活動:本月文日(十二日),為先總理逝世三週年紀念。當今海宇將清,國基大定,益切追念國父之誠,比今決議,每歲三月十二日,全國各地一致舉行植樹典禮……

抗日戰爭進入艱苦卓絕的持久階段,為利用中山先生的崇高威望凝聚人心、鼓舞鬥志,當局順應民意,將尊孫中山先生為“國父”的決策付諸實施。1940年3月28日,在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103次會議上,通過了中央監察委員林森等十二人提案尊稱孫中山先生為國父的決議,全文如下:

中央以總理孫先生倡導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萬世,凡在國民,報本追遠,宣表尊崇,爰經常務委員會一致決議,尊稱總理為中華民國國父。相應錄案函達國府,查照通令全國一體遵行。

次日,國民政府將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的決議公告全國各省、區,令所有國民遵照執行。

汪偽政權確也有過尊中山先生“國父”的決議,那是在1941年5月29日召開的偽中央政治委員會會議上,由陳公博提出了“手創中華民國之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先生應尊稱中華民國國父提案”。汪精衛違背中山先生遺教,叛國投敵,其做法但為籠絡人心,破壞抗戰之目的,不過貽笑大方而已。(陸茂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