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這裡是亞洲中心,應該在此地定都,結果因三點沒能成功

首都對一個國家來說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城市。它不僅僅是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的中心,也是整個國家的命脈所在。中國上下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頻繁被選作都城的有長安,洛陽,南京,西安,汴梁等地,其中南京還是六朝古都。而從秦朝開始到唐朝,長安一直都是各朝各代建立都城的第一選擇地。

孫中山:這裡是亞洲中心,應該在此地定都,結果因三點沒能成功

​北宋之初,戰火連年不斷,長安城早已經不復繁榮,變得蕭條肅清。因此,趙匡胤便捨棄長安,將都城建立在了無比繁華的汴梁。但是繁花似錦總讓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宋朝上下人人只顧享樂,而無法居安思危,從而導致了滅亡。明朝之時,朱元璋將都城設立在南京。其中這並不是他心中的最佳都城,因為南京位於東南部,處理朝廷事務實為不便。但是,遷都又是一件大事,因此朱元璋生前遲遲未能下定決心。直到,燕王朱棣登基,才將都城遷至北平。

孫中山:這裡是亞洲中心,應該在此地定都,結果因三點沒能成功

由此看來,定都哪裡對一個國家而言,絕非小事,乃是國家之大事。到了民國時期,孫中山先生也面臨了定都的問題。不過,在其心中早就有了國都選擇,而從他選擇的首都地點,便可看出他抱負不凡,心懷“野心”。那麼,他到底將首都定在了哪裡呢?

辛亥革命之後,孫中山先生便被推選為了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因此,在選擇首都的事情上,他是極為掛心的。

孫中山:這裡是亞洲中心,應該在此地定都,結果因三點沒能成功

在革命成功的10年前,革命家章太炎先生也曾經於孫中山就選定首都一事進行商討。關於兩人的商討內容,他在之中進行了詳細的記錄。歷朝歷代以來,國家選擇都城要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包括地勢是否平坦,交通是否便利,資源是否豐富等。而當時章太炎向孫中山表述了自己心中的觀點,他覺得如果革命成功,首都應該定在武昌。

孫中山:這裡是亞洲中心,應該在此地定都,結果因三點沒能成功

在章太炎看來,武昌有揚靈大江貫穿,東面可以控制江浙,北面可望到襄陽,北到長城,南達兩粵之地,且道路交通也很便利。而當時的北京局勢複雜,倘若定都於此便會有諸多麻煩;南京雖為六朝古都,但太平天國時期洪秀全在此地並未成就大事,自然等環境也不如從前。所以,綜合對比之下,武昌很適合做首都。

孫中山:這裡是亞洲中心,應該在此地定都,結果因三點沒能成功

武昌雖好,但這並不是孫中山心中上選。因為,武昌太小了,雖處於中國18省的中心地帶,從地理位置上來講相當不錯。不過,在交通上對於邊遠的新疆,蒙古,西藏還有東北等地,卻有所限制。

而後,孫中山先生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倘若將首都定在關中,雖然可以控制新疆蒙古等地,但是想要為全亞洲共主,便就顯得狹小了。所以應該遷都伊犁地區。

孫中山:這裡是亞洲中心,應該在此地定都,結果因三點沒能成功

從孫中山先生的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直到,其不僅僅志向遠大,甚至他還想讓中國走向更大更廣闊的舞臺,成為亞洲的霸主之位。不過,最後中華民國並未定都伊犁,而是由袁世凱定為了北京,後改為南京。伊犁之地並未得到重視,其實在當時伊犁雖地處亞洲中心點,但水資源貧乏,經濟也不發達,設施落後,因為並不能成為國家的首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