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之後,百度也要“投注”大健康

(觀察者網 文/張珩)天眼查顯示,3月12日,百度正式成立了百度健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百度健康”),經營範圍包括銷售衛生用品、消毒用品;提供健康管理;健康諮詢等服務。

天眼查資料稱,百度健康由由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全資控股,後背實控人為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註冊資本3000萬元。公司法人代表為百度百科醫典副總經理李寧,經理為百度健康業務部總經理、百科醫典總經理楊明璐。

消息一出,外界紛紛猜測,百度或許是要模仿阿里、騰訊和京東,在大健康領域下注。

對此,百度方面向觀察者網表示:百度健康只是將原有的“百科醫典”和“問醫生”等業務做整合,是一次單純的工商變更行為。後續的發展需要等待進一步的公開。實際上早在2015年,百度便成立了移動醫療事業部,但是2017年被整體裁撤。百度向觀察者網方面表示,目前百度健康依然歸屬於移動生態事業群組,沒有新變化。

觀察者網注意到,早在此次疫情之前,百度便建設了“百科醫典”並於2019年6月上線,百度表示,該項目聯合海內外頂級醫療資源共建權威醫學健康科普平臺,給用戶提供豐富全面、通俗易懂、無廣告的健康科普知識。

在疫情期間,百度還上線了"醫療健康中心"小程序。據百度披露的數據,截止3月13日,百度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累計為網友提供免費問醫生服務2500萬次,十多萬醫生7X24小時在線為全球用戶提供免費的諮詢服務,而且這些醫生主要來自平安好醫生、好大夫在線、春雨醫生等第三方服務平臺的專業醫生。從各平臺公開數據來看,百度已經成為了該領域最大的在線諮詢平臺。

觀察者網發現,如今"醫療健康中心"小程序已更名為"百度健康",新的小程序已經融合了"百度健康醫典"以及"問醫生"等健康相關服務,這些也是百度在疫情期間為用戶提供的主要服務。

阿里腾讯之后,百度也要“投注”大健康

阿里、騰訊等均在健康領域“下注”

實際上,包括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巨頭很早便在健康領域進行了巨大的投入。

早在2012年,騰訊憑藉其強大的流量入口優勢,與全國數千家醫院達成合作,推出微信預約掛號、繳費、候診等服務。2014年,微信智慧醫院正式上線,打響了騰訊自建醫療版圖的第一槍。

近年來,騰訊還主導投資了以微醫(掛號網)、好大夫在線為代表的用戶端平臺、以卓健科技為代表的健康端平臺等數十家企業,累計投資金額超百億元。主要集中在醫療AI、大數據和雲計算等領域。

阿里的投入也不容小覷。早在2009年,馬雲和阿里高管就認為,健康和快樂是未來10年、20年中國最需要的產業。2011年6月,阿里上線被視為醫藥電商里程碑的“淘寶商城醫藥館”,當年9月又通過雲鋒基金投資尋醫問藥網數千萬元,而成為首家進軍健康產業的互聯網巨頭。

但是很快,“淘寶商城醫藥館”就因為未能取得網絡售藥的資格被浙江食藥監管部門要求下架,直到2013年2月底,才以“天貓醫藥館”的名義重新上線,但是僅作為第三方交易平臺為入駐藥企提供電商服務,不直接涉及藥品買賣交易。

2014年阿里健康借殼中信21世紀成功上市。同年,阿里巴巴發佈“Double H”戰略(Health and Happiness),阿里健康成為阿里集團在大健康領域的旗艦平臺。阿里健康的發展正式走入了“快車道”。

在阿里和騰訊同一年入場的還有京東。2014年,京東醫藥獲得醫藥電商A證,當年被升級為經營大類的“營養保健、醫藥”,終於開始得到更多實質性的發展。到了2019年,京東醫療部門變更為京東健康,正式宣佈獨立運營。京東表示,京東健康在目前醫藥健康電商、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智慧解決方案四個業務版塊基礎上,逐步完善其“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產業佈局,成為健康產業的旗艦型企業。

在此次疫情期間,國內數字醫療引來了大發展。根據易觀千帆數據顯示,2020年春節期間,互聯網醫療在線問診領域獨立APP日活最高峰達到了671.2萬人,最大增長接近160萬人,漲幅達到31.28%,線上問診人數激增。

今年3月5日,國務院發佈的《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也明確表示:支持“互聯網+醫療”等新服務模式發展。

如今,隨著百度加強醫療方面的佈局,預計未來各大巨頭將在這個新領域進行新的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