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與海地的“邦交”又雙叒叕要生變?

臺灣與海地的“邦交”又雙叒叕要生變?

劉邦治(左)與海地第一夫人上個月還共同出席活動


據臺媒報道,海地外長日前向媒體證實,“臺灣駐海地代表”劉邦治因一件“小事”,短期內會被撤換,海地總統莫伊茲正在“等待”臺灣的新代表人選。


臺媒透露,劉邦治某次與海地總統討論事情時,發生激烈口角,海地政府雖然沒有將劉邦治列為“不受歡迎人物”,但隨後要求他在72小時內離境,並要求臺灣提出新代表人選。


臺外事部門發言人表示,劉邦治日前因公務返臺,臺灣與海地溝通順暢。15日,《聯合報》評論臺外事部門這輕描淡寫且語焉不詳的說明,稱其“耐人尋味”。


若雙方發生誤會,臺外事部門大可闡明經過;又或者有難言之隱,至少說清楚劉邦治會不會回海地繼續工作,或者無限期因公返臺。如果左閃右躲,不直球回答外界疑問,反倒讓人覺得心虛。


臺灣已經退休的外事人員徐勉生則指出,“駐海地代表”劉邦治是資深外事人員,怎會與駐在國的總統發生口角?從此項消息中其實可嗅出不尋常氣息,明顯就是臺灣與海地“邦交”已出現警訊!


徐勉生進一步指出,“外交辭令”通常要由反面解讀其真實含意。

海地外長說是“一件小事”,就是告訴民進黨當局本案絕非小事,必須審慎處理。

其次,外長說“邦誼”不變,就是提醒此事與臺灣同海地“邦交”密切相關。

而海地要求更換“駐海地代表”,則可解讀為給民進黨當局鋪設臺階,希望在指派新任“駐海地代表”時,同時附帶海地期盼的訊息。


臺灣與海地的“邦交”又雙叒叕要生變?

自2016年蔡英文上臺,不到4年的時間連續“斷交”7個“邦交國”,海地成為臺灣外事的“前線”,“斷交”的訊息早不是第一次傳出。但海地“期盼的訊息”又是什麼?

臺灣與海地的“邦交”又雙叒叕要生變?


位於加勒比海海域的島國海地是僅剩的16個與臺灣有“邦交”之誼的國家之一,也是這些“邦交國”中最窮的一個。在聯合國2018年發佈的人類發展指數(HDI)排名中,海地位列第168名,屬於“低人類發展水平”,人均預期壽命只有42歲,全國五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每天2美元的貧困線以下。


2019年9月,海地首都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大批民眾走到街頭抗議貪腐、物價通脹、食物及燃料短缺等問題。部分激進示威者在富人區大肆破壞,有數家商店、銀行、櫃員機被洗劫一空。據英國廣播公司的報道稱,首都太子港的一個警察局也被洗劫一空。


臺灣與海地的“邦交”又雙叒叕要生變?

海地總統莫伊茲


臺媒稱海地與臺灣的關係其實不像“邦誼”,更像一種“金錢關係”。據臺媒報道,2018年,在多米尼加與布基納法索先後與臺灣“斷交”後,海地就找到臺灣,要求臺灣60天內為海地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吸引投資等領域規劃架構和新合作條件,而且須限期60天完成。不僅如此,海地還提出高達5000萬美元的鋪路工程需求。


這看上去很像“勒索”的情誼,當時剛上臺沒多久的蔡英文居然照單全收了。民進黨當局承諾提供1.5億美元低息貸款,協助海地進行電力建設,整建海地首都太子港的電力系統。

徐勉生分析,現在的問題恐怕就出在這1.5億美元上。因為海地國會有意見,導致這筆經費一直無法動支。因此,2019年7月,蔡英文訪問海地時,海地總統莫伊茲曾提出希望臺灣能直接投資。問題是,這不可笑嗎?!臺灣也缺電,民進黨當局幫別人發電,卻讓自己人“用愛發電”?


臺灣與海地的“邦交”又雙叒叕要生變?

對“邦交國”不斷高漲的需求、“你的代表我有權撤換”的傲慢,民進黨當局不覺得受到侮辱嗎?近期借新冠肺炎疫情,民進黨當局還趁機煽動島內“反中”情緒,妄圖“以疫謀獨”。只要一天不斷這樣狂妄的念想,民進黨當局就擺脫不了被當成棋子擺佈的命運。


更多內容,請關注今晚22:06播出的《海峽新幹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