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復節」 馬英九疾呼歷史教育要撥亂反正

25日是臺灣地區的光復節。這個節日是怎麼來的呢?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對臺灣實行殖民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投降後,於1945年10月25日,在臺北市舉行了中國戰區臺灣省對日本的受降典禮。也因此,10月25日成為臺灣光復節。

但民進黨當局上臺後,基於意識形態的考慮,對這個節日予以淡化,沒有舉行任何官方層面的紀念活動。今年的光復節,臺灣各界不是熱議普悠瑪翻車事件,就是在炒作年底的九合一選舉,只有中國國民黨今天上午在全臺各縣市同步舉行“慶祝臺灣光復七十三週年”活動。國民黨主席吳敦義率黨務主管、黨公職人員及候選人到“中正紀念堂”造勢。今年這個臺灣光復節,可謂是冷冷清清。

臺灣“光復節” 馬英九疾呼歷史教育要撥亂反正

對於民進黨當局刻意對臺灣光復節進行冷處理,臺灣學者也極為不滿。臺師大東亞系退休教授潘朝陽在接受海峽衛視記者採訪時就表示,臺灣光復節對全體中國人,特別是對臺灣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今民進黨大搞“臺獨”,刻意想要消滅光復節。站在歷史的角度,春秋大義的角度上來說,這是絕對不能接受的,因此今天的臺灣光復節,應該重新喚醒臺灣人民。


臺灣“光復節” 馬英九疾呼歷史教育要撥亂反正

而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則認為,民進黨當局刻意對臺灣光復節進行冷處理,會激起藍營選民的反感。藍營選民會因為民進黨施政不力,再加上其刻意要“去中國化”的做法,會更加凝聚力量,所以對年底選舉來講,是國民黨可以去加強訴求的一個重點。

臺灣“光復節” 馬英九疾呼歷史教育要撥亂反正

除此之外,針對民進黨當局篡改歷史課綱,進行所謂“去中國化”教育等“臺獨”行為,包括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等有識之士也積極行動起來,在今天公開發起了“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希望推動歷史“自己救、自己寫、自己教”,讓臺灣學子們能接受正確的中國歷史教育。


臺灣“光復節” 馬英九疾呼歷史教育要撥亂反正

在推動“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記者會上,馬英九神情嚴肅,痛批民進黨當局將高中歷史課綱分成所謂臺灣、東亞及世界三個部分,並將中國史部分放在東亞架構下呈現的行為,是在赤裸裸地施行其漸進式“臺獨”的政治目的。而對於自己任期內沒有進行撥亂反正,馬英九也表達了歉意。他表示,他在任內推動的“微調課綱”,修正了民進黨第一次上臺時歪曲的課綱史觀。但為謀求社會和諧,課綱修改得較為謹慎、溫和,被人批評未能完全“撥亂反正”。他檢討後,認為確實努力不夠,要向大家表達歉意。

臺灣“光復節” 馬英九疾呼歷史教育要撥亂反正

同時,馬英九表示現在心情很複雜,原因是他看到現在的這個民進黨當局,正用盡一切手段“去中國化”,企圖切割臺灣與中華文化的連結,遂行“臺獨”的政治目的。他指出,文化是千百年累積而成的底蘊,文言文與歷史都是文化的載體,民進黨不但大幅降低課綱的文言文比例,更不顧學界與社會大眾的反對,將高中歷史課綱的“中國史”粗暴地以“東亞史”取代,如此一味的“去中國化”,不僅不符史實,也將使臺灣本土文化喪失其根源和支柱。在大陸乃至世界各地,都在重視中華文史教育的今天,我們卻反其道而行,這不是開時代的倒車嗎?


臺灣“光復節” 馬英九疾呼歷史教育要撥亂反正

而對於為何要發起“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臺灣學者強調,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喚醒這塊土地對中國人應該有的價值觀,我們要好好地去珍惜它,去呵護它,去把一個最正確的中國史和臺灣地區史,這兩個歷史的連結傳達給我們下一代,通過網絡和社群媒體,把中國早期書院的形式,變成一種現代媒體的方式,去傳遞給我們的下一代。在臺灣學者看來,民進黨當局倒行逆施的“臺獨”行徑並不得人心,所謂的“天然獨”理念也經不起時間的檢視。因此讓臺灣學子們能接受正確的中國歷史教育,其意義非同一般。如今,在民進黨當局頻頻“去中”行動的背景下,“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就像一股清流一般,我們也希望,這股清流,能夠慢慢地、潛移默化地改變臺灣年輕人的歷史觀,改變如今臺灣的政治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