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臺灣《中國時報》2020為何而選

2018選後,藍綠山頭紛紛直指臺灣地區領導人大位。問題是,在當仁不讓的同時,試問有誰清楚地向民眾說明為何要選?面對臺灣當前困境,又有誰提出解方做出改變?歲末年終,所有競逐“大位”者,都應思考自己為何而選,若繼續只空談個人的選或不選,只會消耗人民的期待。

從陳水扁、馬英九到蔡英文,儘管各個“執政者”在不同時期有不同難關,但有三件事卻是他們共同面臨、卻始終無解的問題,就是藍綠惡鬥、“政府”體制權責不清,及兩岸論述歧異,因而讓每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即便大權在握,卻總在有缺陷的“憲政”體制下,因“朝野”惡鬥的衝撞,對內造成社會對立,臺灣進步緩慢;對外則是兩岸關係愈趨緊張,外事空間更形險惡。

因此,面對延續近20年的核心問題,任何有心想領導臺灣的人都應負責任地對病徵提出解方,清楚且務實地告訴民眾,在當上領導人後要如何讓臺灣走出困境。

面對2020“大選”,蔡英文僅說希望有足夠時間做事,但要做什麼事,她沒說;朱立倫只表達要為臺灣打拼,但要打拼什麼,他也沒說;王金平則是扯到因緣說,把問題全塞給老天爺;吳敦義雖然動作很多,但對此問題顯然也沒多大興趣。

當臺灣在歷經三次政黨輪替後,“朝野”與社會對立有增無減,甚至出現19年內換了16位“閣揆”的怪現象,各路英雄好漢幾乎都是風光“入閣”、慘烈下臺,臺灣卻始終欠缺活力、蹣跚難行,眼前這群引導臺灣命運的人,難道還能裝聾作啞?

預料農曆年後,這群藍綠山頭競逐“大位”的動作會更明顯,但衷心期盼,他們在表達個人選或不選的同時,請記得響應人民對於解決臺灣困境的期待,別讓臺灣繼續空轉內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