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的武汉往事:282年糕点老字号,它是武汉人的“劫数”


忘不了的武汉往事:282年糕点老字号,它是武汉人的“劫数”


"汪玉霞的饼子——绝酥(劫数)"这是老武汉人大概都会想起的一句话。


绝酥,意指汪玉霞的酥糖、京果、碱酥饼等入口香酥爽口,又与武汉方言"劫数"谐音,形容人与人的命运纠葛不清,命中注定。这句话可知,汪玉霞在武汉人心中的位置,无可替代。


一、 汪玉霞的生与死


汪玉霞,始于清代乾隆四年(1738年),于汉正街灯笼巷开张,创立人为蔡玉霞,本是安徽休宁布商汪士良家中丫头,后收为如夫人(妾)。起初,该店只卖安徽茶叶,后兼营甜食,至汪国柱时成为汉口美食界的翘楚。


1781年,汪国柱贩桐油滞留九江,时白莲教起义,为镇压叛乱,清廷在长江中游封关限航。桐油商们坐困九江,眼见桐油砸在手里,而下江油市见涨,汪国柱心忧如焚。巧的是,九江关督列仗过街,其老仆见他眼熟,乃汪之祖父与其有交,关督求学应考,囊中羞涩,汪士良送关督三十两银子为盘缠。于是,汪国柱递上名帖拜访,关督为其开方便之门,汪将众人之桐油收购,然后出关贩卖至沪宁一带,高价出售,一举暴富,遂累资巨万,开设店铺136家,而汪玉霞可算"旗舰店"。


忘不了的武汉往事:282年糕点老字号,它是武汉人的“劫数”


辛亥革命后,汪玉霞一度焚毁不复存在。后来,汪家人通过贷款、变卖老宅等方式,开起了"雨记""为记"两家汪玉霞,上、下花楼街呈现对垒局面,后更以六渡桥为界,划分势力范围,不进入对方区域开店,两家一同进入发展期。


据《难忘的回忆,武汉老字号》记载,汪玉霞对食品制作非常讲究。以原材料为例,糖一定要选购英国太古、怡和洋行进口的上好白糖,后来也选台湾白糖与汕头的尖羊糖。糖的储存,每年分四五次购入,大批量存放。存放时间较长,按照业内说法,糖的油卤吐好,溶头好,做出的食品味道才绝妙。油,选河南驻马店的麻油,色清味香。芝麻,选武昌武泰闸市场的,颗粒饱满,皮薄肉厚。鸡蛋则是阳逻的农家新鲜鸡蛋。面粉是上乘货。猪油是新鲜板油。


新中国成立后,汪玉霞一度公私合营,改曾名为武汉市新华食品厂,以"汪玉霞为记"店址为厂址,生产的食品花色从原来的五十余种升至一百二十余种,其月饼销售额一直是武汉市场的"老大"。


忘不了的武汉往事:282年糕点老字号,它是武汉人的“劫数”


逢年过节,每逢年节,汪玉霞的店门口总会排满了长队,这是老一辈武汉人的味觉记忆。市民走亲访友,手中大包小包拎着的少不了汪玉霞的京果酥饼之类,也成为江城家庭婚娶聘礼、喜庆请客的必备。那时,汪玉霞进入鼎盛期。1994年,"汪玉霞"被评为当时湖北省食品企业唯一的"中华老字号"。


1995年,汪玉霞与香港公司合作失败,其花楼街拆迁被拆除,生产厂房未能及时重建,设备损失,精英流失,损失惨重。接着,厂址一再变迁,先后在汉阳十里铺、汉阳蜜饯厂、滋美食品厂游走,汪玉霞越发危急了。1999年,继武汉冠生园、武汉糖果厂等后,"汪玉霞"被迫停产,直至淡出武汉人的记忆,成为一个空招牌,甚至到了借品牌短暂出货、有名无实的地步。


2016年,在武汉市政府的支持下,吉庆街开街,汪玉霞再开张,回到了武汉人的视野中。新开业的第一天,90岁的老爹爹拄着拐杖排了2个小时的队,一定要吃到汪玉霞的酥饼。于是,两百余年后,汪玉霞仍在。


忘不了的武汉往事:282年糕点老字号,它是武汉人的“劫数”


二、京酥炸


在武汉,汪玉霞的点心是不时不食的。端午节,芝麻糕、绿豆糕;中秋节,月饼;春节,京果,酥糖,杂糖等,不同季节不同美食,汪玉霞早已融入到武汉人的生活中。


这不,春节将至,武汉人的桌上都会出现"京酥炸"的汉味点心,即京果、酥糖、炸糖,这是汪玉霞年礼的"必备三样",也是人们的年味乡愁。


酥糖,打开纸包,一层层的堆叠,不软不硬的刀片状,有黑芝麻与白芝麻之分。全部手工切制,做多少卖多少。这对师傅的"切功"要求高,太软了沾刀子,太硬了容易碎,所以看起来不会很规整,但这就是好味道。


忘不了的武汉往事:282年糕点老字号,它是武汉人的“劫数”


京果,除了白口吃,还有一种吃法,许多人可能已经遗忘啦!找一个干净的杯子里,米泡和京果合在一块儿放进去,用开水或清米酒或蛋酒一冲(也叫"冲蛋花")。泡了后,看起来像是米酒汤圆,京果由硬而软,杯水越发清甜,这对牙口不好年高者,是很好的享受,亦是一种老派的讲究。


汪玉霞的这些精致点心,不是现在工业化所能够做出来的。如酥京果,买回来的糯米筛选要大小颗粒一致,浸泡70-90天,以达到最佳效果。面粉要细,蒸到透熟。这样的京果,才会酥脆可口,光鲜迷人。


忘不了的武汉往事:282年糕点老字号,它是武汉人的“劫数”


具体来说,其制作工艺分四步:


1、将晒米粉碎后取15%放入锅中加水煮,并要不停翻炒70分钟炒熟起锅与另外85%晒米粉合成面团,扞片、开条、切丁 进行油炸至金黄 酥脆 具有自然发酵的米香味 。


2、熬底糖:将锅内放入水 白砂糖 饴糖烧开至起细丝。


3、将绵白糖和饴糖、糯米糕粉混合后进行反复翻擦,揉制成雪白柔软的糖霜。


4、最后将炸好的京果坯放入底糖锅内沾上糖液捞起再倒入糖霜翻滚,沾上糖霜,冷却后食用。


忘不了的武汉往事:282年糕点老字号,它是武汉人的“劫数”


对京果,姬图米写道:


绵甜四溢,温润香酥 ,入口即化

裹满雪白糖衣的诱人光泽

浸透五谷万物的自然清香

积聚暴风雪般的巨大能量

酥脆绵软综合却显得相得益彰

是时候了

带给你意犹未尽情意绵绵的好点心

手工现做,新鲜现炸

汪玉霞门店年货节惊艳亮相

传统年味儿的美味之旅

一口缠绵 一口思念 一口团圆

孝敬父母,就要汪玉霞酥京果!


忘不了的武汉往事:282年糕点老字号,它是武汉人的“劫数”


三、老蛋糕与童年记忆


在汪玉霞,除了京酥炸,还有回味童年的老蛋糕。


记得儿时,路边多有副食店,那是我最眷恋的地方。


长长的柜台上,摆几个高高长长圆筒状的透明玻璃罐子,里面是不同种类的点心,麦香老蛋糕、桃酥、琪玛酥种种,已经记不清的小小美味。


小时家境还算富裕的片哥,告诉我那种想要购买点心的紧张感——口袋里的妈妈给的零钱摸出来,攥在手心里,思量着今天到底吃哪个好,零钱怎样省着花,才能买到钟意者,才能解解窜动不止的馋。


皮皮记得吃老蛋糕,小时候特别馋,会把小封带一起连着吃到嘴巴里头。发现,不对,扯出来,贪婪而仔细地把留在封带上地蛋糕成分吃掉。这才算圆满!


这些过往,在以后成长的时光里,一层层的镀金,并放进了心灵最深处的圣殿,那里就是我们美好的再也回不去的童年。所以,我们会总是叩问那些活着的老字号们,你们还是不是当年的味道?不是有首老歌叫做"往事只能回味"吗?大抵如此。


只是,想不到,多年后,当我走进吉庆街,在汪玉霞还能找到这样的麦香老蛋糕,还能吃到手工制作的糕点。


那烘焙的香气,是墙壁挡也挡不住的,我完全可以跟着空气里弥漫的甜香,寻找过来。那"儿时的味道"一下子就戳中了我的泪点呀!蛋糕吃起来还是那样细腻,只是麦乳精的甜香被蜂蜜和土鸡蛋的香气所取代,更加营养健康。


嗯。原来,时光是在推着我们往前走,只是我希望能够有更多儿时的美食以更好更健康的姿态重新。这大概就是我们这些热爱武汉的吃货的小小愿望吧。


忘不了的武汉往事:282年糕点老字号,它是武汉人的“劫数”


四、么样舒服么样吃


新年将至,吉庆街汪玉霞,春节打年货,精致点心统统收罗完毕,等待春日到来。


除了碱酥饼、酥京果、酥糖、老蛋糕外,手工制作的碱酥饼,神似黄石的港饼,有着芝麻和桂花的浓香。云片糕,薄薄如云片,《儒林外史》中"一两银子一两糕"者是也。抹茶蛋黄酥、蔓越莓酥,是女生的心头好。也爱偶然发现的牛角酥,奶油有点罪恶感,而一层层的起酥,就像是一首韵律十足的歌谣。


"么样舒服么样吃",这就是过去武汉人的一点讲究,也是现在热干面、码头所引发的俗文化所没有的那一种风雅。


当然,老字号的点心现在也有一点问题,比如糖分要降低。老蛋糕,一般用白糖,现在汪玉霞用韩国的幼砂糖,来替代中国的糖,颗粒更细致更容易溶解,甜度亦降低20%,但成本要高一倍。京果,以前是越甜越好,现在用绵白糖,更加健康精细。说到底,风味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是糖份的降低,做工的提升,健康理念的注重。


忘不了的武汉往事:282年糕点老字号,它是武汉人的“劫数”


最后,在每个老武汉人的记忆中,儿时最甜蜜的味道往往属于汪玉霞。汪玉霞之于武汉人,象征着节庆、礼性和感情,是武汉人人性中的真、善、美!这份延续282年的味道,依然在!



更多武汉美食分享请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